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
2010-04-04卢桂桃
王 莉,卢桂桃
(湖南城市学院 a. 经济管理系; b. 党政办公室,湖南 益阳 413000)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
王 莉a,卢桂桃b
(湖南城市学院 a. 经济管理系; b. 党政办公室,湖南 益阳 413000)
网络是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福祉,它有利于大学生消除垂直交往产生的隔阂;有利于大学生消减文化冲突导致的交往不适;有利于大学生拓展人际交往范围;有利于大学生的自由充分交流。但网络交往也弱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失范。我们应从政府、学校、大学生三方面齐抓共管,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
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对策
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工具逐渐成为了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的重要物质力量。然而人们在为它所带来的重大社会进步而欢呼的同时,也逐渐发现我们被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困扰。因而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就成了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引发了各界学者的关注与探讨。本文拟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这一角度来进行探讨,略申拙见,以抛砖引玉。
一、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大学生作为对接受新鲜事物最敏感的人群,受网络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从学习到生活,从内在个体心理到外在人际交往,莫不如此。既有积极正面的,也有消极负面的。从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来看,网络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交往有利于大学生消除垂直交往产生的隔阂
(二)网络交往有利于大学生消减文化冲突导致的交往不适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较大程度依靠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和衣着装扮来表情达意。由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能使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尽收眼底,传播者之间如果存在文化上的隔阂,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其最初的反应必然影响交流的结果。而在网络交往中,人们不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只能依靠文字、表情符号、声音等来传播自己,依靠想象来还原对方的思想感情。这种交往方式有一定的滞后性,非直接的表达和理解允许人们有思考的空间,而且一旦出现文化冲突可以利用文字、表情符号等多媒体形式来适时解释化解,从而避免文化冲突导致的交流障碍。大学生年轻气盛,缺少传播技巧,无法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及时消减文化冲突导致的交往不适,而在网络交往中,他们通过符号化的多媒体传播表现出来的淘气与可爱能弥补这一缺陷。
(三)网络交往有利于大学生拓展人际交往范围
由于地域环境和生活范围的限制,人们的活动往往局限在某一区域,人际交往范围较窄。而网络可使人们与同时在线的世界各地朋友建立和保持联系,可以通过论坛留下自己的意见,可以通过 E-mail发送自己的心声给千里之外的朋友,还可以通过即时通讯与任一在线朋友建立友谊。这种超时空的传播拓展了现实人际交往范围,扩展了网络人际交往的内容,知识、文化、信息交流和心理宣泄等都包括其中。另外网络还能使人们以极少的经济代价维持这种超时空的人际交往。你只要有一台电脑,有网上冲浪的知识,有电,就能经常经营你的网上家园。这些对于学习时间紧,生活圈子狭窄,同时又经济实力薄弱的大学生有着相当的魅力,拓展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
(四)网络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的自由充分交流
网络社会能提供一个突破和超越现实社会种种局限和束缚的人性化生存空间,同时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大胆倾吐内心隐秘、敞开心扉与人交流成为可能,它能有效消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害关系和顾虑,实现倾诉、宣泄、被人理解的欲望。大学生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这有助于他们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压抑和烦闷等消极心理状态,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灵安慰,同时也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增长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1]
二、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作为技术的产物,它在给人们以正面影响的同时,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一)网络交往弱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他哈哈大笑:“你啊,就是一块金子,在哪儿都会发亮的。即使在偏远的角落,不起眼的花店,你总是那么独特。不是有句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嘛,你就是那坛酒,香醇,美好,诱人,令人遐想。
网络交往的自由随意性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大学生对网络交往青睐有加,但过频的网络交往容易使大学生漠视、疏远现实生活中融洽的人际交往,引发心理孤独与压抑,有的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能力降低,有的甚至在心理上出现焦虑、强迫、忧郁、依赖、逃避等特征,从而弱化人际沟通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诺曼尼就曾经指出:国际互联网会制造一个充满孤单者的世界。[2]网络交往的自由随意性也可弱化大学生在有着层级结构的垂直社会的人际交际沟通能力。现实社会对人们之间的交往有一系列礼仪要求,但当网上交往的自由随意成为习惯后,网下的交往也会不可避免地打上自由随意的烙印,会产生一系列的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交往行为,导致交往的失范与失败。而且网上结交的虚拟朋友一旦进入现实,其人际关系相当脆弱,所谓网友“见光死”就是这一道理。因此,以亲情疏离、友情冷漠换来的并不是一个能对大学生产生现实作用的友谊王国。相反,自由随意的网络交往容易导致人际信任危机。因为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人们无法判断交往对象信息的真实性,这使人们以怀疑心态看待网络中的事物,并进而影响到现实的人际交往态度,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对象的真诚性产生怀疑,从而导致信任危机,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最终降低大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
(二)网络交往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失范
网络自身的特点和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网络具有弱监控性。弗洛依德把人的人格结构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指从幼年始形成的各种本能欲望的总和。包括压抑的性本能和无意识倾向。它遵循快乐原则,不考虑价值判断,也不考虑现实环境,只一味地追求满足。自我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以帮助本我获得合乎常规的满足的一个部分,它引导本我趋利避害,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力图使本我得到满足,它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格规范、理想和行为准则,是个体对自我的社会形象的完满设想,它遵循的是道德的至善原则,使个体达到完美的部分。网络的弱监控性使人们在网络交往中免除了承担责任的重负,人的本我得到肆意张扬。利用网络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传播虚假信息、在网上进行情感欺骗、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等行为屡有发生,阴暗心理在网络中得到随意释放。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与被传播使处于心智成长期,辨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很难主动识别和抵制,他们容易把它当作现实加以接收,从而导致现实人际道德的失范。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超地域性使全球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上汇聚交织,容易导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迷失。另外网络交往是直面内心的精神交往,在网络中人们更为率真,而在现实交往中人们必须使用“面具”伪装,网上网下判若两人,若网上网下人格特征转换过频,则易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的出现。这些容易引发大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最终将导致其正常人际交往的失范与失败。
三、规范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对策
网络是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福祉。正如唐·泰普斯科特所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若孩子无法接触与使用新媒体,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势必会有不利的影响”,[3]“而且,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既不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想国,也无法颠覆和毁灭人类社会,它的‘善’或‘恶’是使用技术的主体选择、控制和导向的结果”。[4]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正视网络,尽可能地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是正确而理性的做法。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政府方面
1. 健全网络立法。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人们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片面维护了网络的无条件地自由联结、自由传播和自由利用,过于容纳了滥用网络的行为,政府在这一领域的法律制订也缺乏力度。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虚拟王国导致的问题日益成为现实社会的隐患。要有效地进行控制,必须有法可依,健全网络立法势在必行。
2. 建立成熟的网络管理体系。制定具体的管制办法,建立成熟的网络管理体系是消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负面影响的有效办法。建立一支思想、技术过硬的网络警察队伍,在网络接入处充当把关人角色(网络警察由公安部门归口管理、培训);敦促每台计算机对应一个IP地址;每个地址的户主实行网络实名登记(为了维护网络的自由天性,可以实行后台实名前台匿名,登记接点即时与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系统连网,以验证信息的真伪)。当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时候,网络交往中的不文明现象必然大量消减。
(二)学校方面
1.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的关系。校思想政治课应增设网络人际交往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交往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明白网络交往虽然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补充,但不能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因为真正对学生能产生现实作用的主要还是现实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把人际交往的主要精力放在现实交往上,不断提高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
2. 教育学生进行文明网络交往。网络只是提供了一个客观环境,能够让网络动起来的是人这种高级动物。要净化网络环境,必须从掌握网络这一工具的人入手。与现实人际交往一样,注重自身形象、尊重他人人格、履行道德规范、厉行诚实守信应成为网络交往的重要准则。学校在普及计算机知识时,除了传授网络使用技术,还要将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纳入进去,甚至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之中,增加网络道德内容。只有让每个大学生都遵守网络文明,才能建立健康的网络秩序。
3. 创造更多人际交往机会。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如多组织学生开展以班级、院系、学校为单位的各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和认识社会,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教师要加强对网络人际交流和人机协作的心理学研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网上网下心理咨询室,及时疏导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一是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做自己的主人,远离网络依赖症。
二是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深刻认识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它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教育自己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
三是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现实人际交往为主,网络人际交往为辅,拓展人际交往范围。
只有政府、学校、大学生个人三方面齐抓共管,才能发挥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从各方面规避不利因素,这样才能如加拿大学者麦克鲁汉所说,使网络成为人类身体的延伸,真正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
[1] 兰春丽. 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05): 117-118.
[2] 杨雪琴.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路径引导探析[J]. 江南论坛,2007(02): 49.
[3] 唐·泰普斯科特. 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生活主张[M].陈晓开, 译.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11.
[4] 华伟. 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16.
Abstract:The Internet is human happiness brought by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s positive function o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s follows: spiritual contacts facing straightly to heart can dispel unhappiness produced by physical contacts; signifyi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can subdues uncomfortable feeling caused by the cultural conflict; The Ultra space-time travel can expand the ran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fictitious space makes it possible that exchanges thought freely and fully .The negative impact on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the internet is as follows: Freedom caused by the internet association will reduce the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eak control of internet associate causes mistak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to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ake charge in it from three respects of government, school, university student, and display its positive influences, evade its negative function, make the network utilize correctly.
Key words:internet;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校:高 武)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ts Contermeasures
WANG Lia, LU Gui-taob
(a.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b. University Office,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G 641
A
1672–1942(2010)02–0092–03
2009-12-05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资助课题(XJK08CXL007)
王莉(1971-),女,湖南桃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传播学、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