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文化的构建
2010-04-04曹宏亮
曹宏亮
住宅小区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住宅小区文化的构建,增强居家环境的科学性、美观性、人文性,提高住宅的文化底蕴,让居区的整体感觉尊贵典雅,舒适惬意,使入居者心情与思想飞扬升华,令其体会到一种诗意人生的享受,从而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积极、健康、向上的小区文化反映着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住房的升值和保值,不仅可以增加业主对楼盘的忠诚度,而且坚定潜在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因此,住宅小区文化的构建非常必要。
一、住宅小区文化构建的必要性
住宅小区文化构建的意义不容置疑,它是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及房地产市场占领的需要,我们势必认识到它的必要性。
(一)住宅小区文化构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后,文化逐渐进入现代化住宅小区。这是因为住宅的发展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技术的发展水平,房地产的继续发展,文化已成为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联合国对一个国家发达与不发达的认定,除了经济发展情况外,还要看这个国家的精神状态。而精神特征归根到底就是文化特征。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十分有利的形势后,若想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必须改变文化滞后的现象,文化是一个社会生存的阳光,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土壤。正因为如此,文化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和目标作用。所以,构建住宅小区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住宅小区文化构建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内在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居质量改善便成了客观需要,人们对住宅内部的舒适性需求逐步上升到对整个居住环境的需求,他们对自己住宅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居室面积,而是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周边环境、与外界沟通、文化交流、信息服务等方面。目前城市大量住宅楼、住宅小区在满足人的居住需求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如广州市人均住房水平已比20年前增大近3倍,但人们希望在住区环境、文化氛围、体育活动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满足。民以食为天,住为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们要求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他们对于住宅的需求层次将从单纯的物资层面进一步提升到了精神层面,人类已经厌恶单纯的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空间,他们迫切希望入住的小区不再是一个僵硬冷寂的建筑外壳,他们更乐意接受浓郁文化氛围的小区,更渴望居家之中的文化内涵。以前的消费者只知道张罗买房子,现代社会中的消费者除了满足居住外,还要考虑在小区里面可以享受优美的人文环境,有格调的生活氛围。可以熏陶城市居民情操的人居环境,成了现代城市居民的梦想和追求。先卖环境后卖房,因此文化住宅小区愈来愈受到宠爱。
(三)住宅小区文化构建是赢得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手段
在走过居住时代、投资时代之后,房地产已昂首进入了个性化时代,品牌将成为房地产大势所趋,而文化正是发展品牌的核心力量。因此,构建住宅小区文化,用文化营造家园和提升住宅小区档次,用文化传承文明和丰富建筑内涵,将成为住宅建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住宅小区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文化型转化,对于房地产企业提供富有创造型的文化住宅小区,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促进楼盘的销售,从而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文化是住宅小区的关键因素,文化水准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开发商形象和小区楼盘销售。“中鼎豪园”赋予住宅小区以文化气息,充分挖掘小区文化与住宅之间的互动关系,让住宅小区具有鲜明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气质,老人通过休闲,陶冶情操,儿童通过学习受到熏陶,真正让文化走入生活,人们在休闲中感悟文化的魅力。居民入住后,通过文化活动,如艺术沙龙,书法讲座等不断丰富住宅的内容,使住宅小区建设不但是凝固的音乐,更变成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成为艺术创造的长青之地,使之成为最赋予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人文生态社区。由于这样,“中鼎豪园”住宅小区获利很多奖项。再者,此住宅小区开发建成后,其楼盘在上海市最抢手、最热销,不到一个月时间就销售殆尽。[1]广东顺德“碧桂园”住宅小区以文化造势,把整个项目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学区”,一经打造,销售给人们的不仅是房屋、建筑,更是一种先进的人居文化,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理念。于是“碧桂园”小区的楼盘在广州房地产市场上十分走俏。[2]44目前,整个住宅市场是健康和理性的,文化能给住宅小区楼盘的销售带来较大的引吸力,谁开发的住宅小区文化特色鲜明,谁就代表着一种文化时尚,谁就能迅速占领市场,在开发经营上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二、住宅小区文化构建存在的误区
由于住宅小区文化构建的重要性不断显示出来,因此房地产开发商越来越关注,但在其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
(一)认识肤浅,导致小区文化低品质
据调查得知,一些开发商由于没有深入研究,他们对住宅小区文化构建的认识较肤浅,理不清思路,知道要做的事很多,却不知从何处着手。栽一些树、养一些花、种一些草、建造一些建筑小品、提供一些服务、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就认为是住宅小区文化的构建。由于前提上的概念认识有误,最后导致开发商在住宅小区文化构建的行为上出现偏差,往往只是标签、包装和做形式,对文化构建缺乏全面、深入、系统地策划,使住宅小区文化的内容不完整,形式简单,最终导致住宅小区文化低品质、低格调。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与本土文化不协调
走访住宅小区,不难发现文化同质化现象较严重,许多城市新住宅小区文化构建很雷同,存在“千区一律,万房一面”的现象,缺乏特色与个性,仿佛“南北大同、东西无异”,只是简单的克隆或模仿。在国门打开20多年来,西洋文明、西洋建筑渡过重洋却未加消化的进行引进,住宅小区建设近年来存在着盲目求洋、求新,风格混乱的现象,一时间“南洋情”、“欧陆风”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有人认为,当今住宅小区没有突出地域文化特征,脱离了本土的民居风格、人居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的要求,导致住宅小区文化的格调和结构都不合理,并与本土文化格格不入。许多住宅小区的建筑寿命刚刚开始,而美学寿命却已结束,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文化缺乏自身特色与合理性,文化的生命力不强。
(三)看重经济效益,忽视人文关怀
纵观住宅小区的开发经营,感觉到目前房地产开发商绝大多数过分强调的是效益,而且是经济效益,人文精神上的人类关怀往往被忽视。开发商忽视“以人为本”的人文生态的作用,以效益为驱动力,在开发经营过程中怀着侥幸的心理,采取降低工程标准,提高容积率,以次充好等方式来赢利,缺少对入主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抚慰和人文上、情感上的关爱。这种行为似乎在短期内可获取效益,但实际上影响了开发商的长远发展。
(四)物质建设为主,文化建设没有摆在重要位置
现今一些住宅小区的开发,不顾实际,不看环境,不分地域,过分追求高档。物质实体上一味地强调“豪华”、“气派”,搞大草坪、喷泉、奇花异草、名贵建材等等,房子越筑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所有的建筑内容都是非常智能的控制,如所有的门上没有把手,使用晶莹透明闪亮的绿色环保节能双腔PET Low-E玻璃和免接触式洗浴和鞋柜,还有高标准外墙体系和辐射制冷供暖活动加置换式通风系统被开发利用,别墅、豪宅、花园式洋房越来越多,导致房价也越来越高,脱离百姓的住房消费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使现实的购房者怨气大,潜在的购房者“望房兴叹”。由于住宅小区过分强调物质建设,精神需求的满足也往往被忽视,文化建设也难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整个小区大都缺乏明确的文化纲要和文化建设规划。同时随着物质建设的高档化,居户的私密保守程度也随之提高,小区开放度降低,邻里之间往往相互封闭,不相往来,信息不能共享,小区难以实现良好的文化互动。邻里间缺少交流,也就缺少了居住文化。这种住宅小区,尽管物质条件较好,但因缺乏文化,其上的楼盘并不见得就好销售。
三、住宅小区文化构建的对策
住宅小区文化的构建,一方面变得日益重要,另一方面又存在一些误区。对此,我们不单是要认识到其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要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其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增强认识,提高住宅小区文化品质
在构建住宅小区文化时,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住宅小区文化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的个体和各种群体及其环境共同组成的功能整体,居住小区文化氛围,不仅体现在住宅建设风格和文化内涵里,而且对邻里文化、文化服务配套也提出了要求,是一个多维的文化空间。从住宅小区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它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包括社会价值观念、审美心理、审美时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经济条件等内容,还包括建筑文化、环境文化、社区文化三个层次。由此可见,栽树、养花、种草、建造建筑小品、提供服务、开展文体活动,是住宅小区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住宅小区文化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综合工程,它牵涉到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要求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引进先进的文化模型,打造全新的文化方式。
其次,为解决住宅小区文化构建不知从何处着手、到底要做一些什么工作的问题,主要应理出一条经脉清晰的线索,以此线索去构建文化,创新文化。根据住宅小区文化的特点,最好是从文化层次着手,即就建筑文化、环境文化和社区文化这条线索来构建住宅小区文化。这样,一方面文化的层次清楚,给人一种条理清晰的感觉;另一方面,构建的文化内容可以得到很好地整理、归类,对文化项目的构建能有效地把握;再者,文化的构建也能有纲有目,有章有节,从而做到胸中有数。
建筑文化的构建,应该是寻找最具地域特色和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建筑风格,围绕塑造建筑的品质和内涵来展开与发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古以来,人类建筑与文化就是密不可分的。帝王住宫廷豪宅,百姓亦有千款民居,如:香港深圳的摩天大楼、北京的四合院、上海三林苑、广州骑楼式名雅苑、苏州的园林式住宅、云南民居白墙黛瓦、蒙古族民居的草皮房、蒙族民居的碉房、彘族民居的“金包银”、兴安岭民居的木屋、榆树民居的长屋以及张家界民居的吊脚楼等式样,还有“南洋情结”、“欧陆风情”、“合院体系”、“藏族聚气”、“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等建筑风格,无不凸现建筑物本身的文化。建筑文化的构建,关键在设计。设计一方面要符合居民的人居习惯,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在继承传统民居风格的前提下力求发展,导入先进的规划设计思想,走科技化、智能化的设计之路,套型选择、空间划分的相对关系,平面尺寸与设备的配套,装饰色彩、材料、室内净高、厅室间分布面积等都应围绕塑造楼盘的品质和内涵这个主题。建筑文化是可以由消费者直接感知、体验的,因此对消费者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如昆明的住宅房地产中有很多项目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建筑风格和户型设计吸引着广大费消者。毗邻世博园的“茉莉唐朝”刚开盘就以独特的中国院落叠加式别墅造型、典雅古朴的装饰、古园林式的小花园吸引着众多客户的认购。
环境文化的构建,要求把环境建设提高到环境艺术的高度进行综合规划,表达一种对业主的人文关怀。从美学角度来看,人们逐渐意识到要把由于生态结构健全所表露出来的那种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美感,作为人居环境审美的最高境界,努力追求“生态美”。我国传统民居历来注重生态环境,我们的祖先总是尽量选择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建造住宅,即使地处寸土寸金的闹市的民居,也设计了可以种花植草、气息清新的庭院和天井,或者是叠石为山、聚水为湖、绿树掩映的私家园林,并通过建筑结构的变化来改善日照、通风、温度,防止噪声侵扰和灾害侵入(如高院墙、风火墙等等)。[3]环境文化构建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处理好小区容积率和规划结构、功能分区的关系,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模及分布方式,合理的绿文化营造,利用文化广场、沿河绿带、道路交通、坡向河岸、弯月拱桥、小巧景亭等环境小品提升住宅小区的文化品位,用流水不息、鸟语婉转、花木丛生来凸显健全、和谐的生命观念,也凸显人类伟大的爱心。在为住宅小区环境融入浓厚的生态美的同时,亦可利用人们的心理,在住宅小区开展长期的历史文化交流和旅游文化的灌输,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泼水祝福,还有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间艺术、民族歌舞品茗表演,赏小区美,给人一种身处旧境品茗赏乐之感。引入咖啡网吧和书吧,为网虫们在网上这一个虚拟而实在的世界里寻找一个自我释放的空间,谋取一个自我发展的世界;在住宅区设建一个布置典雅、飘逸着浓郁书香气息的书吧,让居民在轻松和谐的书吧气氛中滤出一天烦躁,体现对入居者人性的尊重,表达一份人文关怀。
社区文化的构建,应强调建筑形式、配套、物业、邻里关系之间的协调,由此营造出一种社区内特有的生活方式,带给业主独特的心理感受。社区文化的构建,主要是营建社区文化载体,根据居民的意愿与要求成立一些文娱、运动等项目的组织机构,组织艺术团、健身队、茶会、棋社、篮球队、足球队、电脑协会以及绘画班、书法班等,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社区文化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如为住区小景名花吟咏,举办琴棋书画雅集、文艺表演、戏曲演唱、体育竞赛等,以此作为联系人们心灵的纽带和人们交往的重要媒介,以此营造的社区文化、社区氛围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来促进住宅小区文化品位的提高。揽湖入怀的长沙梦泽园住宅小区倡导高尚社区文化,即:高品质的生活空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温情的社区氛围,始终充满着邻里之间联系的纽结,由此营造出一种社区内特有的生活方式,使梦泽园成为“人性”得以充分张扬的居住与交流空间。[2]174这样,消费者在买房时不仅仅是享受到了居住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生活方式的改变,让入住者的身心得到充分舒展。
通过上述系统地文化构建,对人居环境或服务进行文化包装,赋予住宅小区文化内涵,使其文化品质得到提高,以建成使人们身心舒畅的生活、工作、活动环境,从而有效地构建和谐的文化的住宅小区。
(二)打造特色,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
文化,特质性强,这是客观事实,无论是民族文化、区域文化,还是行业文化、企业文化都是历史与地域的结晶物,都无不烙上了时代、阶级与环境等因素的痕迹与特征。住宅小区文化也概没其外,它是自然、地理、经济以及其他复杂的人文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目前,人类越来越崇尚个性发展,也越来越倡导个性消费,求新趋异。加上人们各自的情况不同,如年龄、性别、民族、出身、性格、职业、地位、收入、教育、兴趣、观念、习惯的差异,他们对文化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为了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与口味,特色变得十分重要。特色就有市场,特色就是效益,特色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特的欲望,能产生较强的冲击力给人以震撼。住宅小区失去自己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很难走向民众、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千篇一律,青一色的“南洋情”、“欧陆风”,这样的住宅小区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也就无法满足购房者的不同需要而失去市场。因此,住宅小区文化的构建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奇”的思路来构建特色文化。
住宅小区文化应该有自身的特色,但绝对不能凭空臆造。住宅建筑文化同各门类文化一样具有民族属性,风格鲜明的客家土楼、江南水乡、北方合院、日式和室等等,都是各民族在悠久的发展中形成的独具风格的杰出文化遗产,这些住宅瑰宝是各民族人民丰富生活的写照。这些住宅除具备优美适用的造型外,还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其一梁一柱、屋顶墙面、甚至一个精巧的饰件都有其丰富的含意。优秀的住宅建筑是有生命的,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传统的灵魂和表征,令人眷恋不舍、情之所系。[4]作为地域性很强的住宅小区,其文化表现形式始终与其固有的“根”联结在一起,这个“根”就是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建筑文化、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而这个根一旦形成,大多数时候将以潜移默化的形式,顽强地渗透于民族的、地域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发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住宅小区,不仅能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与本地居民情感紧紧相联,也能最有效的彰显小区特色。在构建住宅小区文化时,要兼顾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而力求完美。提高住宅小区的文化品位,当然也要适当吸收外来文化,让居民受到更广阔文化的感染,获得高品位的享受。住宅小区文化的构建,要因地制宜,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照搬照抄外来文化,要从市场需求情况出发,努力做到项目开发结合地域特点,考虑环境因素,注重多元化、个性化。[5]住宅小区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和长期积累性,总是与特定的城市环境结合在一起,不可从天而降,更不可突如其来,是长期的、动态调整的丰富与积累过程,因此任何外来文化的吸纳都不可抗击本土文化,而应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弘扬本土文化特色,继承和发展本土文化,根据本土的民居风格、人居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的要求,创造性地构建住宅小区文化,不能全盘否定本土文化而全盘“洋化”。当然本土文化并不是不可创新,更不能拒绝优秀的外来文化的渗透,应做到“洋为中用”,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科学地与外来文化对接,使之产生一种结构合理内容先进的小区文化。
(三)理性开发,力求经济效益与人文关怀并重
住宅小区理性开发,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追求人性化,重视人文关怀。住宅小区的开发,理应体现对居民的关怀与尊重,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场所,营造宁静、优美、恬淡的居住环境。这样的住宅小区就会被人们所喜爱,开发商也可因此获得成功。上海众多的开发商选择了学历打折的优惠销售方式吸引大批“文化人”入住;深圳也流行通过恳请各类文化名人入住来吸引消费者;四川推出了以川大为邻伴书香而居的学府花园。这些都是注重人文关怀获得成功的典范。开发商若想取得成功,不重视人文关怀是不现实的,更是不理智的。无数经验证明,成功背后是人文的关怀。
如今经济社会年代,不重视经济效益是不可理喻的,同时也是不可取的。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效益经济,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并且竞争始于效益终于效益,谁的效益好谁就可在市场上立稳脚跟。作为投资经营者追求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住宅小区的开发看重经济效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忽视人文关怀,唯利是图,为获取一己之利采取一系列不道德的行径,这不是商道所提倡的经营手段,也不是社会所能接受的经营方式。住宅小区的开发经营要求经济效益与人文关怀并重。大自然、宗教、哲学和人生都开始刺激着人类,个性的凸显使购房者对开发商开发的住宅小区用挑剔的眼光加以审视,哲学的思考和视觉美感的关注开始代替最基本的需求,纯粹的住宅的满足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住户在呼唤着人文关怀。在住宅小区建设中,要求尊重人类的选择,重视人文环境的营造,使居住环境的规划,体现着人文素质发展的要求,以便更好地让入住者获得文化的熏陶。如此看来,经济效益是本,人文关怀是根,两者应相得益彰,不可偏废。
何清涟在《现代化的陷阱》中写道:“事实证明,缺乏人文精神的经济发展,在利益的角逐中人们将不再受自制、理性、公正、博爱与精神的约束,只有对金钱赤裸裸的无耻的追逐”。没有植根于人类精神这块沃土的人文关怀,人只会沦为经济的动物,丧失人所具有的一切生存意蕴。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降低工程标准,提高容积率,怀着侥幸的心理,以次充好,忽视生态、环境等因素,把暂时的经济利益指标当成唯一指标,不能做到“顺民利民爱民”,图谋企业长期发展,而这恰恰是开发商在经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与危机。实质上,缺乏关心和爱心的住宅小区,顾客是不会登门求购的,到头来经济效益也只能落空。只有商文结合带来的是更持久的利益,凸显的是良好的企业形象,能为开发商的市场竞争注入时代的精髓与活力。
(四)立足实际,坚持文化建设优于物质建设
住宅小区建设应该立足实际,面向现实。过去有一种误区,似乎住宅小区只能讲“高档”、“豪华”、“尊贵”等等,一讲经济效用,似乎档次就矮了半截,实际上经济效用与高水平、高档次、高品质并不矛盾,与美观也不矛盾。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居住区的建设都比较朴素自然。此外,住宅小区高档、豪华、洋气,导致高房价,与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不合拍。我国城镇居民大都是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真正的大款、富翁、财团这些高收入者并不多,并且这些富有人群已基本上拥有较高档次的住房,真正急需购买住房者是寻常百姓,他们是住宅小区楼盘消费的主要诉求者,但他们主要消费的是普通住宅、微利房或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开发的目的原本就不是开发商自己享用,而是满足他人所需,高档、豪华、气派的住宅小区,由于其物质条件太好,楼价很高,老百姓根本就消费不起,楼盘只能“晒太阳”而无人问津。依此,住宅小区的开发应紧贴市场,不要在物质建设上唱高调,导致离“谱”太远,这个所谓的“谱”就是市场上大多数顾客的实际消费能力。总的来说,住宅小区不应追求高档,而要追求高质;不应追求豪华,而要追求自然朴实,务必与市场的实际需要相呼应。
住宅小区的建设包括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并且首先表现为物质建设,住宅小区给人的印象是由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石一砂建造而成,物质建设成了硬配套,有形可视,有规可控,有标可测,不予重视肯定不行。文化建设体现的是对传统的尊重、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对社区氛围的营造和对居住环境的重视,是很抽象的概念,评价其效果也是凭主观感觉而定,人们往往视之为软配套,软指标,重视也罢,不重视也行。现实情况是:老百姓物质的满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精神文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主要的问题不是住宅小区的物质建设硬配套难达标,而是文化建设这个软配套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这些情况的分析来看,目前住宅小区的建设应倡导文化建设优于物质建设,要把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物质上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都不会太多的影响人们的心情,因为人们都清楚地认识到物质条件的好坏是相对的,最好的住宅小区也存在一年新、二年旧、三年老这一退化现象。而文化是影响长期的、精神的、全局的因子,人、人造物、环境的联系,都必须凭借文化因素来起作用,文化往往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现代生活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不良的心理状态、紧张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众多疾病。住宅小区文化可以创造一种和谐、愉快、友好的家庭及周边环境氛围,让人们的心理行为放松、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调节人们良好的情绪。良好的住宅小区文化建设可以创造出一种舒适、安静、祥和的居住条件。根据现在生态文化的发展,人居环境之间的文化将是新的主题,没有文化的住宅小区,是不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具有良好文化的住宅小区,能在文化的作用下充满生机和活力。从客观和主观,从近期和远期,都应关注住宅小区文化建设的发展。住宅小区的建设,要崇尚文化,提倡物质建设切合实际,文化建设重于物质建设。
住宅小区建设应坚持回归自然、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合理安排建筑物的体量、位置、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以造成良好优美的视域、连续景观和有效的信息传送,减缓环境压力、妥善处理各种制约因素,创造合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容,具有合理明确的布局,清晰的含意和鲜明的特色,做到实而不华,充分开放,以便更好地让入住者能经常往来,获得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与文化互动,消除精神的疲惫,让住宅小区文化建设硬起来,实起来,优于物质建设。
[1]马磊.实录:2006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颁奖大会[EB/OL].(2006-09-02)[2010-02-11].http://house.focus.cn/news/235843_1.html.
[2]曹宏亮.湖南房地产市场营销对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3]姜仁.中国住宅发展“十二化”长远思考[EB/OL].(2009-04-09)[2010-02-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882 c30100d18k.html.
[4] 滕绍华.住宅建设的思索[J].天津建设科技, 2005(2):11-16.
[5] 翟峰.论“新居住文化”[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5(9):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