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进学生公寓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0-04-04邢光晟毛波杰宋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第二课堂公寓

邢光晟,毛波杰,宋艳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进学生公寓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邢光晟,毛波杰,宋艳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将对科学发展观的“三进”工作提供有益的支撑。基于学生公寓管理,研究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探索,试图为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提供一个研究样板。

科学发展观;“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公寓

以学生公寓等为主要代表的高校“第二课堂”,在科学发展观的“三进”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及如何科学地推进该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新的时期,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蕴涵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要求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的最新教学内容,也是“第二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必须体现的重要内容。脱离科学发展观这一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鲜明特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成果而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进高校“第二课堂”必然是一种片面、孤立、形而上的教学,对当代大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是不利的,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无益的。

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科学发展观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继承性和人民性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1]79时代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实践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观点,通过实践活动,提升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的实效性;继承性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时要继承以往宣教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良传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民性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理论需求,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思政教育工作。

(二)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的实践意义

1.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的实践要求。“第二课堂”是除了“两课”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运作的灵活性,能较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的要求通过“第二课堂”把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以求“春风润物、潜移默化”的效果。

2.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是解决科学发展观进大学课堂存在问题的要求。目前,“两课”在教学时间、形式、效果等方面都不能确保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班集体的松散型发展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提升,这些都要求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弥补科学发展观在单一的“两课”教学中的不足。

3.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主要表现为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因素的和谐发展。高校“第二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教育因素。[2]110这就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通过“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基于学生公寓的路径研究

学生公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高校最主要的“第二课堂”。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工作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做好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公寓,确立学生公寓为起点和重点并以其为中心辐射整个学校的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工作。

(一)以公寓党建为引领,明确科学发展观进公寓的抓手

公寓党建是高校党建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寓党建,对科学发展观进学生公寓有不容小视的推进作用。

1.以《学生宿舍党建论坛》为平台,构建学生宿舍的党建高地。通过党建论坛把高校的党建尤其是学生党建搬到同学们生活最密切的宿舍。一方面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可以在党建论坛上参加学习、参与讨论、过“政治生日”等,产生归属感;通过论坛,党员同学明确自身的定位,明确如何在宿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党建论坛,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理论辐射,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学习、实践的平台,夯实高校基层党建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2.以“后-院”共建为抓手,建立公寓党建保障体系。加强后勤党的组织和各学院(部)党组织的共建,建立学生公寓党建保障体系是扎实推进学生公寓党建的根本。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一般都在学院,而后勤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后勤系统,两者很少能够以学生宿舍为平台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各学院可以与后勤部门就党建共建工作进行探索,拟定《党建共建规划书》,建立联络小组,设定基本活动与特色活动,共同组建党员志愿者小分队等。

3.以参与管理为路径,扩大学生公寓管理半径。通过组建学生自律委员会(校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院部级),组建楼长、层长、单元长体系,吸纳广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社团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监督、文化建设、学生信息反馈等工作,形成学生公寓“参与型管理”的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干部、楼层长的工作实效,可以制作《学生干部、楼层长提高宿舍问题办理单》,促使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将学生党员、干部提交的问题处理好。

4.以党员宿舍为堡垒,夯实学生公寓党建基础。“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将公寓党建的基础建立在宿舍上,提出“党员宿舍违章无、党员宿舍卫生好、党员宿舍文化佳”的党员宿舍建设标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以党员带动宿舍的文明习惯;使党员宿舍带动普通宿舍,促进全校学生宿舍的文明宿舍建设工作。

5.以先锋引领为导向,突破公寓党建的瓶颈问题。部分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存在一些“运动式、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问题,没有融入到学生生活中。通过组建学生党员义工队,倡导党员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构建和谐宿舍、参与社区管理等活动,使得全体同学得到党员给他们带来的安全、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在“享受”到党员带给他们的“实惠”的同时,彰显党员的先进性,促使他们认同宿舍党建的理念,支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进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以公寓团建为基础,构建科学发展观进公寓的基础

团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数量总体上超过党员,是科学发展观进公寓的重要群众基础。

1.以社区志愿服务为抓手,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公寓团建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的个体生命得到充分张扬,还要培养他们形成一种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意识;将学生宿舍、教学楼等作为一个大的学生服务区,吸引同学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比如担任资源回收(即分捡垃圾)的“校园环保大使”,“宿舍安全宣传大使”,“宿舍卫生促进大使”等职务,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培养服务意识,加深对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理解。

2.以学生“议宿会”为品牌,扩大公寓团建的美誉度。在科学发展观进公寓的过程中,团建工作必须通过搞一些切实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举措,才能增强科学发展观进公寓的实效性。通过系列《学生宿舍管理论坛》如学生“议宿会”等形式,各学院、年级、专业派学生代表参加,对学生宿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宿舍主管部门、物业部门要到现场与学生进行互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三)以宿舍文化为桥梁,拓展科学发展观进公寓的途径

良好的文化氛围有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以宿舍文化为媒介,宣传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学生,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进公寓的重要途径。

1.健全学生公寓文化制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应从制度层面上加以完善。本文建议各高校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对高校学生公寓的文化建设从制度层面落实。不断完善和实施宿舍相关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宿舍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规章制度科学管理宿舍,形成和谐的宿舍氛围。当然,对规章制度本身,也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具体情况的变化。

2.开展高水平的宿舍文化活动,构建高校宿舍文化品牌。一些高校多年来坚持举办“宿舍文化节”,这一活动已经成为整合宿舍文化资源、提升宿舍文化品位、发展宿舍文化模式的全校性宿舍文化品牌,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无论是学生的参与度、活动的趣味性、教育的实效性都非常可观。

3.加强“小寝室”宿舍文化建设,夯实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学生公寓是由“小寝室”组成的,后者是学生公寓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只有抓好小寝室的宿舍文化建设,整个学校的宿舍文化建设才是百花齐放的大花园。因此,在新生报到时就应鼓励每个小寝室的成员共同设定一个宿舍文化主题,然后自己动手进行布置,既能陶冶情趣,又能促进宿舍和谐。

三、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

科学发展观进高校“第二课堂”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从科学发展观进公寓折射出其在高校“第二课堂”中的诸多问题,客观对待这些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

(一)忽视第一课堂,过于注重“第二课堂”

现行第一课堂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例如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课上课下两个样;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等课程抱有仅限于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的态度;课程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等造成了高校第一课堂的不足。而第二课堂的强大功能及第一课堂的不足,使得很多人开始忽视第一课堂的作用,片面注重第二课堂,夸大第二课堂的作用。但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有其在教育范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各有所长,应该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科学发展观的“三进”工作。

一方面,要克服第一课堂的弊端。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加大实践内容,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化。“两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考量教材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密切联系时事,合理添加其他内容,运用多种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另一方面,要加大两者的结合力度。根据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分层次、有步骤地把教学内容内化到“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中,借助“第二课堂”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同时,“第二课堂”应把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重要推手来延续第一课堂教学,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能力。总之,必须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而不是把它们割裂开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第二课堂”实践的科学性,增加第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单一、形式枯燥、效果不明显

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的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现实中却存在着内容单一、形式枯燥、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首先,活动设置的非理性。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的时候,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仅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其次,活动指导的欠科学性。许多高校虽然重视“第二课堂”,但在进行活动组织时,并没有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致使整个活动比较散,缺乏系统性,活动效果不理想。

针对这个问题,要从改变“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途径上着手:第一,从人的个性特点出发,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规模不一定大,但活动的主题一定要有针对性。第二,加强学校和“两课”教师对“第二课堂”的指导。有了学校的宏观调控和教师的参与,整个活动的质量就会更加高,效果也会更好。第三,可开展如社会实践、各种文化活动、知识竞赛等,要努力使活动更加专业,创品牌。第四,定期展开对各种“第二课堂”活动的评比,形成竞争机制,提高活动主办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一些“第二课堂”仅是为了办活动而活动,搞形式主义,活动内容陈旧,活动形式单调,缺乏吸引力。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活动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首先,“第二课堂”本身要做改进。其一,从开始组织活动到最后活动结束,都要把办好活动作为组织者的内在要求,充分以学生为参与主体,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整个活动。其二,提高活动组织者的理论素养。活动组织者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提高理论素养,这样,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的活动才会更科学。其三,明确活动组织实施者的责任,对活动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活动要“亮红牌”。

其次,积极考虑学生所需。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从活动主题选定、内容设置、形式选择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进“第二课堂”的活动才会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参与文献:

[1]武志军.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6).

[2]李桂英.构建和谐大学校园视野下的高校第二课堂[J].教育探索,2008(7).

[3]邵泽义,陈彪,蒋华林,等.新形势下再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J].理论观察,2008(8).

[4]岳伟.论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的隐性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Its Practic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to“College Second Classroom”: Based on Researches on Student Apartments

XING Guang-Sheng,MAO Bo-jie,SONG Y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To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to the"second classroom"is an important task fa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o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n and prac⁃ti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to the"second classroom"will provide benefi⁃cial support for its application in other work.This paper studie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to"college second classroo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apartments to provide a research mode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n⁃to"college second classroom".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second classroo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tu⁃dent apartments

G641

A

1008-2794(2010)06-0069-04

2010-03-17

苏州大学2009年校级党建科研项目“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9015)

邢光晟(1968—),男,江苏高淳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

向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毛波杰(1981—),男,浙江舟山人,江苏省社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苏州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宋艳(1986—),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实践。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第二课堂公寓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末日公寓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数字公寓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