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化的运筹艺术
2010-04-04陈光全杨争林
■陈光全 杨争林
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化的运筹艺术
■陈光全 杨争林
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化,是伴随8次课改和新课程实施而出现的新词语,是教师职业生活中感到特别难于操作、十分棘手的难题。
教学目标是一定价值观的具体化,对课堂教学起定向、统整和评价的作用。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为了赢得教学的高效,教学目标设计需要进行弹性化运筹。
所谓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是指对教学目标既要有精准、全面、科学地预设,同时又要有所期待,以接纳不期而至,超出预设目标之外的“溢出目标”。
强调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化,是彰显现代教学开放观和教学意义动态生成理念的应然要求。正确解读和解决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问题,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化的运筹艺术作些初步探讨。
一、精准、全面的预设教学目标
预设教学目标,要精准、全面,体现科学性。所谓“精准”,是指对课题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将目标的设定层次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内在有机整合。预设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灵魂。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和全面。
预设的教学目标,具有可及性,是教学必须要达成的。百分百地确保并圆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一节课要追求的核心价值,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超出预设的“溢出目标”的“两可性”与运筹策略
精彩和“经典”的课堂教学,常常会赢得既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达成了预设外的“溢出目标”的神奇效应。
为什么教学会有如此丰厚、加倍的馈赠呢?因为教学的本质属性是交往,同时教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的交往性、复杂性、灵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学结果的价值效应,可以包括教师预设的目标,以及未曾预设但在课堂上却又实现了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目标点。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实质上是倡导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的结果不完全局限于预设目标的框子里,课堂教学的价值产出,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期。
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意味着要处理好预设目标和“溢出目标”的关系。两种目标是不同的。前一种目标是预约的,是师生共同努力要不折不扣完成的。而后一种目标是不曾预约的,具有既可以实现又可能不会实现的“两可性”——即一种可能是,超出预设目标的目标,转变成了学生现实的收获;另一种可能是,超出预设目标的目标,未能变成现实,只是留存于教师头脑中的一种期待。针对“溢出目标”的“两可性”,教师如何运筹呢?概而言之,要有两种准备,采用两种不同的策略。
策略一:要善于抓住机遇,在出色完成预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顺势而为,催升“溢出目标”的产出。具体地说,教师应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并营造或提供必要的时空条件。特别是当课堂出现了难以遇到的教育环境、教育契机时,教师应敏锐地加以捕捉,并用一定的教育创意进行引领,使之生成并实现预设外的新的教学目标。
例如段老师执教《雷雨来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预设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是:①强化珍爱生命的情感;②养成在雷雨天能自我保护的行为习惯;③知道雷雨是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掌握正确的防雷雨的方法。这样的目标预设无疑是精准、全面的。
说来也巧,《雷雨来了》一课的教学,不期而遇,正是在雷暴天气条件下进行的。教学大体上包含六个环节。其一,学生对炸雷、闷雷、金勾子闪、瓢泼大雨等现象摹声摹状,引发其对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的注视、倾听与回忆。这是提升学生生活经验,强化感受自然现象的需要。裴斯泰洛齐说:“追究一个事物的性质或外表所用的感官愈多,你对这事物知道的也愈正确。”其二,对话交流“我所了解的雷雨”,旨在引发学生的原初经验。在对话交流中,教师充分肯定和赞赏儿童富有童真童趣的认识,如“太阳公公汲了海水就变成云,云层越来越厚,就变成了乌云,乌云在天空托不住了,落下来就变成了大雨”。对一些道听途说或错误的说法(如打雷是雷公公把什么擂响的),则加以引导、澄清。其三,切入课件,感受雷雨的形成。这个问题对儿童来说本来是较深奥的东西。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切入,雷雨的形成不再表现为枯燥的知识形态,而是变得真真切切,可感、可解、可悟。其四,举例说明,雷暴引发的灾害。儿童列举发生在自己身边(包括从电视上看到)的雷击伤人,暴雨成灾的事件,加深学生对雷暴灾害的感受。其五,情景表演:避雷雨。旨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避雷雨的方法。其六,金点子活动:为避雷雨支招。如学生提出的“放学的路上突然打雷下雨了,我就躲进路边的高楼里。因为我看见高楼顶上有避雷针”、“雷雨时,我们不使用电器”、“打雷时不去摸金属物体,不去洗手”等,都是富有智慧的“金点子”,很管用。“支招”活动,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锤炼学生适应生活的技能,激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难看出,通过以上精彩的教学环节,已经圆满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正当课要结束的前五分钟,雷雨突然停了,为了让学生对雷雨的认识更全面,教师经过瞬间思考对教学作出了应变处理,即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同学离开教室到校园去看看天,去看看花草树木,去进行几次深呼吸,把自己观察、感受到的都记录下来。笔者随同一个小组观察了天空的色彩,观察了花草树木上的晶莹水滴。有的同学说:“雷雨后的天非常非常蓝,花草树木还滴着水,像洗了澡似的,显得真有精神,真美!”有的同学做了几次深呼吸后,体验到雷雨后空气变得特别新鲜,心情特别舒畅。学生的这种体验是极为宝贵的,凸显了新的目标因素的达成。这种超出预设外的溢出目标,表现在情感态度上,点燃了儿童对雷雨后的天象、物候的探究热情,培育了儿童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表现在过程方法上,儿童感受体验到了雷暴有其害,也有其利,知道了不能把问题绝对化,要学会辩证地去看事物。这种“溢出”的目标,是在确保实现预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所结出的新果,是教学赢得高效的表征,是学生的大幸,是孕育教师成就感、幸福感的源头。
策略二:固本务实。当教学未能出现特殊的机遇时,教师应出色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溢出目标”则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即可。
三、关于做好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化运筹的三点建议
1.不要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有曲解。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是相对于传统教学目标设计的“刚性”而言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绝不是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可多可少、可高可低,随意而为。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其要义是在强调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目标的开放性,除了最佳地策划和实现预设的目标外,还可期待和接纳始料不及的在动态生成中“溢出”的新的目标因素。我们要切实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化的真谛,不能将“弹性化”误解为“随意化”。
2.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溢出”的教学目标是相互联系的。预设的教学目标统整教学全局。教学的辩证法表明,教师愈是最佳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愈有可能促成预设外的溢出目标的不期而至。反之,如果淡化或舍弃预设的教学目标,奢谈如何去追索预设外的溢出目标,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就不是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弹性化运筹了,只能是“乱弹琴”。如此,就会丢失一节课的根本价值。
3.教师的目标期待和教学成就感要与课堂情境、实际教学流程和价值产出相对应。当课堂上的互动性、生成性因素有可能创生并达成预设外的“溢出目标”时,教师要有较强的即兴设计能力,抓住机遇,因势而为,促成孕伏在教学流程母体里的预设目标和“溢出目标”这对孪生儿的先后光临。如此,教学就可以收获两份“目标清单”,可谓是“双丰收”,是“锦上添花”。教师由此会孕育赢得成功的高峰体验。退一步说,如果一节课未有特别的机遇,课堂教学只是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并未收获溢出目标),教学也是很成功、很富有实效的。教师也应为此而高兴。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复杂性和创生性及其所带来的发展价值,使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化这个命题,既严谨又富有活力,既蕴含创造的空间,又具有诱人的魅力。新课程的实施,呼唤教师在这个领域书写超越者的精彩故事,谱写美不胜收的教学诗篇。
(作者单位:陈光全湖北宜都市教学研究室杨争林湖北宜都杨守敬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