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当 下”
2010-04-04刘慧英
刘慧英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021008)
“当下”是近年来媒体上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如:
(1)美感教学是形象的,理性分析与说“理”使当下的美感教学变得抽象而晦涩。
(《教研天地》2004年第3期)
(2)基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实情以及当下农民道德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在坚持思想道德教化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推进行动道德的制度化建设。
(《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1期)
(3)当下,网络记账正在成为年轻人理财的新动向。
(《北京纪事》2008年第3期)
以上“当下”是“时下”、“目前”、“现在”义。这与词典中的释义大不相同。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对“当下”的解释是:就在那个时候;立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对“当下”的解释是:名词,义为“当时”。
虽然两本词典的释义不同,但都表示已发生的过去事件中某人动作行为的时间,用于叙述或追忆。而以上3例中的“当下”,所表示的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词义既非“当时”,也非“就在那个时候”,而是“时下”、“现在”、“目前”。
语言实践中这种与词典中词义规范迥异的用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了了解“当下”一词在当今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笔者通过上网检索和问卷进行了调查。
(一)上网检索
首先针对“人民网”网站的全部内容进行含“当下”数量的检索,从2004年1月7日至2008年5月5日,共有21139项,内容涉及各个领域。
其次,对新华网论坛、谷歌论坛、雅虎论坛2008年5月 25日以前含“当下”一词的数量进行了检索,结果分别是5663、3020000、8958项。
其三,对“当下”及其同义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万方硕士博士学术论文数据库显示,正文中“当下”使用率高,中国网、央视网显示,标题中“当下”使用率高。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标题还是正文,“当下”的使用率都高于“时下”。可见“当下”一词的“时下”义的使用已具有普遍性。
据不完全统计,约有96%的“当下”是以“时下、现在、目前、此时此刻”义出现在论坛、资讯、新闻和学术文章中的,书面色彩较明显;约有4%的“当下”是“当时、马上、立刻、立即”义,多出现在叙事性的故事、回忆录和小说中。
(二)问卷调查
为了调查“当下”在当今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笔者对61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对“当下”这个词,你平时理解为(请按常用顺序排列):A.当时;B.现在、目前;C此时此刻;D.就在那个时候;E.立刻、马上;F.眼下、当前
2.若只选一项,你选哪个?
3.你是否上网看新闻、论坛、资讯?
调查结果显示:单选答案与多选答案中的首选词选择一致的占大多数。无论是经常上网者还是偶尔上网者,对“当下”词义的选择,大多数都选“当前、眼下”。
网上检索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虽然不能作为精确的统计数据,但至少提示我们:“当下”如今的常用义是“时下”、“目前、现在”及“此时此刻”。据此,我们应实事求是,从俗处理;辞书专家们应将其吸收到词典中来,使它们成为“当下”的义项。
据考察,“当下”早就有“现在、目前”、“此时此刻”义。
《现代方言大词典》第二卷(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中华书局,1994)对“当下”的解释是:现在、目前。
《红楼梦语言词典》(作者周定一,主编钟兆华,商务印书馆,1995)对“当下”的解释是:此时此刻,当时。
“当下”一词“当前、眼下”这一新义的产生(或者说吸收方言词义),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当下”新义的使用,从广播、电视、网络,到报纸、杂志、专著,从文体娱乐、健康饮食,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几乎无处不见,受众们也都能按新义来理解。可以说,“当下”新义的使用已具有普遍性。
综上所述,“当前、眼下、目前、现在、此时此刻”已成为“当下”一词的常用义,理应作为“当下”的义项吸收到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
1.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