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0-04-04朱绩崧郑涛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200433
(朱绩崧 郑涛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上海 200433)
第八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0月24—2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协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以及出版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
本次大会由两个部分组成:主题发言和专题研究。与会人员共分为“词典学理论与技术”、“英汉词典研究”、“词典评介及应用”及“汉外词典”研究四组进行研讨。
开幕式上,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章宜华在作了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后,又作了专题报告《认知语义学与双语词典的多维释义》。专题报告以认知语义学为基础,从语言认知的百科性、多维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阐释如何在双语词典中进行多维释义,并通过释义在词典中构建有利于语言习得的词汇—语义关系网络。
亚洲辞书学会首任会长、中国辞书学会顾问黄建华作了题为《〈汉法大词典〉的编辑近况》的主题发言,介绍了该词典的设计特色。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国华作了题为《论英汉学习词典中名词与谓词的语法信息》的主题发言,梳理了六部最新版本的主要英语单语学习词典提供的关于名词和谓词的语法信息,分析其长处与不足,然后介绍了为新英语学习词典整理的这两类词的语法信息系统。
厦门大学的吴建平、谢君作了题为《内向型汉英词典的字母词收录问题》的主题发言,探讨了当代汉英词典对字母词收录的一些不足。
“词典学理论与技术”组中,四川外语学院的王仁强讨论了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辞书理论与应用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张金忠探讨了俄汉双语词典中的修辞标注问题。香港城市大学的郑定欧讨论了双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基本问题。台湾东吴大学的曾泰元从汉英词典的积习出发探讨了语料库的角色。复旦大学的高永伟、南京大学的王东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王广义、南京大学的魏向清、厦门大学的周维江、南京林业大学的鲍志坤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语料库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双语词典的编纂问题。
“英汉词典研究”组中,上海大学的卜爱萍、曾东京,江苏盐城师范学院的陈燕,浙江师范大学的邓琳分别针对当代英汉学习词典的编纂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徐海论述了柯林斯COBUILD式整句释义的优劣;陕西师范大学的张慧峰、南京大学的赵连振分别从学习者和语义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学习型词典百科知识的设置问题;英汉大词典编纂处的朱文慧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马立东基于语料库技术,探讨了英汉学习型词典中近义词辨析栏的优化设置问题。南京大学的蒋莹,陕西师范大学的刘二华,南京大学的彭润珍,南京大学的田翠云分别从短语动词模式、配例标准、程式语、派生词等方面探讨了英汉学习型词典的编纂问题。复旦大学的丁骏分析了英汉词典中对应词的现状,朱绩崧探讨了外版英汉双解词典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学者自主研编的中型英汉词典发展的策略;湖南文理学院的余富林阐述了褒贬义一体词的词义漏收对英语辞书实用性的影响。
“词典评介及应用”组中,福建莆田学院的陈玉珍、广东商学院的李妙晴、广东外贸大学的龙海平、华中师范大学的刘云、厦门理工学院的廖海宏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针对数本词典的编纂与出版作了评介。陕西师范大学的田兵、广西师范大学的谢世坚、南京大学的徐海江、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杨柳、东南大学的张萍分别探究了《梅里亚姆—韦氏高阶英语学习词典》、新型英汉学习词典、莎士比亚词典、翻译词典和柯林斯COBUILD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的特色。广西大学的李金艳从认知角度对广西大学英语专业掌上电子词典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的王笑施、刘丽、吕敏简述了《朗文英语联想活用词典》在词汇衔接教学中的运用。
“汉外词典研究”组中,中国人民大学的蔡永强、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郭粉绒和大连交通大学的赵亦兵、北京华文学院的侯颖分别从编纂原则、前期准备等方面探讨了汉外词典的编纂方法;中国传媒大学的崔乐则探讨了不同词典中颜色词释义方法的异同。北京语言大学的李润生、广东省社联的陶原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夏立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杨慧玲、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赵翠莲通过编解码功能、实证研究、历史研究等手段探讨了多种双语词典的编纂问题。
这次大会上的主题发言与专题讨论均展示出了双语辞书编纂界的新成果、新方法,这些有益的成果与方法将对未来中国双语辞书的编纂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一届会议将于2011年举行,由大连交通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