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论治阿尔茨海默病
2010-04-04马静刘艳萍王月梅于东升
马静 刘艳萍 王月梅 于东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即痴呆综合征,起病缓慢,病程呈进行性,为老年第四位死因。由于人均寿命延长,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必然相应增加,已构成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保健和社会问题。我国CCMD—2—R分类与ICD—10类似,将阿尔茨海默病归为脑器质性精神病障碍。分为老年前期型、老年型、非典型或混合型和其它型4种。临床一小部分病人有明显阳性家族史,称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大部分为非家族性或散发性。病因迄今未明,病理解剖检查,可见大脑半球皮质弥漫性萎缩,脑回皱缩、脑沟增宽,以颞、顶和前额叶最明显,枕叶、运动和感觉皮质受累较少,大脑切面皮质厚度减少,脑室扩大,尤以侧室颞角明显,小脑一般正常。但小脑蚓部可有中等萎缩。组织学检查,除大量神经元脱失,皮质突触显著减少,皮质内神经元质褐质聚积外,特征性病理改变有:(1)神经细胞内由双股螺旋微丝构成的神经纤维缠结。(2)以淀粉样蛋白为核心的外老年斑或轴索斑,又称淀粉样斑。(3)神经元颗粒空泡变性。(4)血管壁淀粉样蛋白变性。
本病起病潜隐,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女性较男性多,一般病程在头2~4年进展缓慢,总病程一般为2~12年,平均病程8年。临床表现(1)记忆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突出症状或核心症状。早期主要累及短程记忆,记忆保存和学习新知识困难,记忆保存指三分钟内不能记住三个无关词,随着病程进展,远记忆力也逐渐受累,可出现错构和虚构症。(2)出现时间和空间障碍,是早期症状之一。(3)言语障碍,病人言语障碍呈特定模式,其顺序先是语义学出现障碍,继之出现失命名能,言语障碍进一步发展为语法错误,错用词类,语句颠倒,最终音素也遭破坏,而胡乱发音,不知所云,或缄默不语。(4)失认、(感觉功能正常,但不能认识或鉴别物体)失用(理解和运动功能正常,但不能执行运动)。(5)智力障碍,智力包括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全面性的智力减退。(6)人格改变,额、颞页受累病人常有明显人格改变或是既往人格特点的发展或向另一极端偏离,但人格改变并非必然,在精心看护下,病人可能很随和温顺,人格改变可能并不突出。(7)精神症状。(8)进食、睡眠和行为障碍。(9)灾难反应,指出现意识智力缺损,自己却极力否认,在应激状况下产生继发性激越。(10)夕阳综合征,其特征为倦睡,精神混乱,共济失调或意外摔倒,此外还可出现Kuver-Bucy,Capgras综合征,出现错认、情感淡漠、抑郁、欣快、焦虑和激惹,神经系统可能有肌张力增高、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也可出现:伸趾强握、吸吮等原始反射,晚期可见癫痫样发作。
阿尔茨海默病从中医辨证论治属健忘及虚劳范畴,健忘既记忆力不佳,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所过之事,转眼遗忘。《内经》与《伤寒论》中一般称为“善忘”,但《素问·调经论》,《灵枢·本神篇》中有“喜忘”之称,《诸病源候论》称其为“多忘”,后世医家多称为“健忘”,亦可谓“好忘”“易忘”者。《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羽音人申而好恚,恚而善忘,恍惚有所思,此为土克水,阳击阴,阴气伏而阳气起,起则热,热则实,实则怒,怒则忘”。《类证治裁》健忘:“健忘者,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二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经也,正希金先生尝曰,凡人外有所见,必留其影于脑,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由于心藏神,主神明,肾藏精,通于脑脾主意与思,故主要与心、脾、肾三关,头者,精明之府,髓海之所在,手足三阳之经脉及一身之的督脉,皆上会于头部,故亦有“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之称,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部。因此,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皆可致清空为病。《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圣济总录》“健忘之病,本于心虚,血气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健忘一证属于神志症状,心主血,血属阴,神为血气之灵,血虚者为血不养心,神不守舍,阴虚者,阴不制阳,虚热内生,上扰神明,思虑过度,劳心伤神,久病失养,脏腑虚弱,导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肾主藏精,主发音与生殖,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不足,虚火内生,火性炎上,扰乱神明,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虚无以化生精微,血虚难复,心无所主,心血虚少,脾失充养,脾虚无以化生精微,血虚难复,心无所主,心血虚少,脾失充养,心火不足,不能温脾以运化,皆可形成心脾两4、心脾气血不足,神不守舍,常常善忘,故严用和说:“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清,神宫不职,使之健忘。”因遗精、滑泄、久病、房室不节、伤及肾阴,肾阴亏耗,不能上承于心,水不济火,则心阳独主。或情志太过,气郁化火,以及邪热炽甚,热邪深入少阴,资助心火,心火内炽,下劫肾阴,肾阴不足,肾虚则志伤,志伤则健忘,治疗则应以养心安神,补益脾肾为主,临床分型:心血不足型:遇事善忘,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口唇淡白,舌淡脉细,治疗养血安神,方剂:四物汤加味。心阴不足型:健忘多梦、心悸不宁、心烦少寐、两颊潮红、盗汗、口干咽燥,无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滋养心阴,安神主志。方剂:天王补心丹。心气不足型:时有健忘,空虚而悸,气短自汗,动则尤甚,心区憋闷或作痛,面色淡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补益心气,养心安神,用养心汤。心阳不振表现逢事易忘,心悸气短,沉静气惫,形寒神疲,四肢不温,面色滞暗,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温通心阳,炙甘草汤治疗。肾精亏虚型:恍惚健忘,精神呆滞,毛发早白,浮齿动摇,骨软痿弱,步履艰难,舌淡苔白,脉虚,治宜填精补髓,河车大造丸。阴虚火旺型:虚烦,健忘颧红唇赤,手足心热,腰背疼痛,阳兴梦遗,尿黄便干,舌红绛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知柏地黄汤。心肾不交型:常常善忘,虚烦不眠,心悸怔忡,头晕耳鸣,腰疼腿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虚弱,治宜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交泰丸。心脾两虚型:面色白,健忘怔忡,多梦少寐,气短神怯,食少倦怠,腹胀便溏,苔白质淡,脉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归脾汤治疗。综上所述,健忘主要与心脾肾三脏有关心脾气血不足,肾精亏虚,以及心肾不交等常常引起健忘,若不及时治疗,当导致脏腑亏虚。气血阴阳不足,形成虚劳,《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所说:“精气夺则虚”,《难经·十四难》“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期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灵枢·决气》“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侯也。”虚劳是多种慢性衰弱性症候的总称,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是虚劳的基本症机,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核心症状是健忘,若不及时治疗,缓慢发展形成虚劳,治疗应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选方用药,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注意气血阴阳相兼为病及五脏之间转化,其转归及预后,与体质的强弱,脾肾的盛衰,能否解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及护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沈渔.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6-249.
[2]长春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257-259.
[3]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8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