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施规划纲要为契机促进学生多元优质发展
2010-04-04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张真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张真
以实施规划纲要为契机促进学生多元优质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张真
2009年秋季,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今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特色学校有三种主体:学校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华师一附中站在学生主体的角度,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为“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这一思路符合国家关于普通高中特色办学改革的方向,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项目”课题立项,成为湖北省唯一获得该项目立项的省级示范高中。此项课题始终围绕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进行研究。自主创新学习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既是目的,也是过程,它要求学生学习要有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选择性,它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多元优质发展回答的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特色高质量地发展,它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多元优质发展的各种学生都应首先具备自主创新学习的学习方式、愿望和能力。
一、如何自主创新学习?
《规划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我校“自主创新学习”的办学理念是与其相吻合的。
(一)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
多年来,华师一附中将“以人为本,发展为先”作为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以学为本,具体内涵是:教育要为学生服务,教育还要为学生的现实发展和长远发展服务,尤其要为学生的创新拔尖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师生的品德教育,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并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更要求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009年,在甲流肆虐全球的时刻,学校仍旧把高一新生军训以及高二社会实践校本课程成功地坚持下来,为学生上了最“难忘”的两堂课。校团委、学生会圆满举办了迎国庆60周年、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七十四周年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为西南灾区、为青海玉树捐款,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010年5月,学校为高三1500余名学生举行了用心良苦、别出心裁的成人仪式,仪式上学生们手牵手走过成人门,意味着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将从此肩负起回报社会、建设祖国的重任,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不断丰富“两把”的教学模式
1.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形成我校独特的教育教学体系。我们把哪些时间还给学生了呢?学校在必修课上实行“五四O”方案,大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取“互动、探究”的方式:实行选修课的多样化,让学生根据兴趣有选择性地学习;严禁教师占用晚自习的时间讲课,把时间留给学生复习、预习;学校在周末一般不补课、少补课,让学生自由活动,劳逸结合;非毕业年级寒暑假不补课。
2.把方法教给学生。这是我校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是怎样把方法教给学生的呢?学校强调在课堂中要渗透学科学法:开设《心理与学法》课,举办心理沙龙;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周期的规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五环节教学法,即学生的有效预习、高效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周期总结;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自主交流学习、课题研究探索学习、周末名师讲坛和学生的博雅论坛等。
二、如何多元优质发展?
《规划纲要》指出: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要“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为了让华师一的每位学生都接受到最合适的教育,让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不断创新多类化的办班模式,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研究多层化的教学方式,形成华师一附中“三多”的培养模式。
1.办班模式多类化
目前,华师一附中的办班模式呈现出多类化的新局面。学校共有八种类别的班级:理科实验班、人文实验班、科技实验班、美术特长班、体育特长班、常规平行班、常规国际部、国际留学实验班。那么,如何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优质发展渠道呢?我们的回答是:多元优质发展。
今年,这些班级的学生就已崭露锋芒,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学科竞赛方面有3名同学分获第42届国际化学奥赛金牌、第51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以及亚洲物理奥赛金牌。科技创新方面,有两名同学参加国际因特尔科学与工程大赛,并获得优秀奖。体育方面,我校俱乐部田径代表队在“2010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得了两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女子甲组4×400米接力破全国中学生纪录并获得冠军。艺术方面,在第二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活动中,学生艺术团舞蹈队表演的节目荣获金奖等等。首届美术选修班今年高考喜结硕果,全部升入大学,其中在籍生全部被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人大、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
2.课程设置多样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华师一就开始进行课程改革,经过长期不懈的课程改革探索之后,如今华师一附中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多样性、立体性、选择性,并形成了由德育活动型课程、学科拓展型课程,艺体特长型课程、实践创新型课程、国际交流型课程、高新科技型课程六部分组成的校本课程体系。
2009年秋季,我校与德国歌德学院签订协议,在我校合作开设了德语和法语二外课程;今年7月,我校与德国浮士德文理中学合作申办的海外“孔子课堂”正式成立: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地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和高校附中的特点,与开发区和高校正在不断联合开发“光谷课程”系列、“高校课程”系列,建立学习基地;经常邀请大师级的人物到学校讲学,让学生每月见一位大师。此外,我们在全校实行校本课程招标,包括后勤人员都能通过招标取得开课权。目前汽车驾驶课、烹饪课、花卉培植、播音主持课等选修课,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3.教学方式多层化
在教学方式上,学校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兴趣、发展目标,实行分层教学,要求所有教师对学生层次清晰,心中有数。目前在“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交给学生”的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已经就“分层教学”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索。
学校提出了“希望生”发展目标,建立了“希望生”进步奖励制度,各班级建立了“希望生信息库”,班主任、科任老师落实对“希望生”的帮扶工作,对学习相对薄弱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给他们以切实有效的辅导,解决其学习中的困难;加强个别谈话,家校沟通;布置个性化作业,作业面批面改;课堂重点提问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重点线下的学生成绩得到尽可能大的提升,同时实现学生的全员发展。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今年的高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张晨同学以690的高分夺得武汉市理科状元,学校50余人过北大、清华两校录取线,实际录取45人;600分以上406人(不含保送生)。
本学期初,学校在高二年级六个理科平行班近400名学生中进行理化A、B、C分层走班制教学试验。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行教师固定、学生流动的管理模式,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作业的布置坚持“一统一,两分层”的原则,即统一布置,分层要求、分层批改。
此外,本学期学校还开展了“大小班,长短课”改革实验。学校部分学科采取了大班授课,小班讨论,长课构建,短课落实的教学模式,对传统固定班级、固定时间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自主创新学习”真正走进了高考科目的必修课堂。
多类化的办班模式,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多层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彰显了华师一附中“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的办学特色,我们坚持这一鲜明特色的基础上,将不断丰富特色的内容,并努力向“全国顶尖,世界一流中学名校”的宏远目标奋进。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