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预设促进生成
——六年级英语Unit2Mascots教学案例
2010-04-04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张雪琴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张雪琴
弹性预设促进生成
——六年级英语Unit2Mascots教学案例
■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三小学张雪琴
一、案例背景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由教师主导变成教师主宰,导致教学预设的刻板和僵化,难以达到有效生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要更多地注入学习弹性设计的内涵,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的弹性空间。
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要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使教学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教师的教学应是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预设,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
二、案例陈述
六年级英语第二单元Mascots的第三部分,要求学生复习并熟练使用句型:Have you got……?Yes,Ihave.No, Ihave’t.在课前的预设中,一开始我是结合本单元的主题Mascots和学生进行几个回合的问答:Have you got amascot?问了几个学生,学生一点也不感兴趣,即使勉强回答,内容也很单调。我一想,是呀,这就是中外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在我们的意识里,好像只有举办奥运会、运动会或什么类似的大型活动才会设计一个吉祥物,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谁会把一个毛绒玩具呀,项链呀,贝壳呀等东西当成一个吉祥物呢?如何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愿说,说得言之有物呢?我迅速调整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用品把句型扩展成Have you gota pencil case?谈论身边的学习用品,学生的积极性明显高了许多。接着,我进一步放开手让学生问我来答,没想到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来了。马上向我抛出了他们各自感兴趣的问题:
S1:Have you got(a)money?
S2:Have you gotabig house?
S3:Have you gota car?
问得多好呀!不但准确地运用了本课重点句型,而且一下子让英语课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不想让所有的学生都围着我问问题,我马上让他们自己挑选一个同学进行问答,这一下同学们兴致更高了。首先是熊亚,他问:Have you gota yellow T—shirt?把内容扩展到了衣物,接着是谢东,他点了一个男生问:Have you gota dress?(你有长裙吗?)该男生先是一愣,马上做出了正确的回答:No,Ihave’t.问一个男生有没有长裙,多么妙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似乎都受到了启发,小手都刷刷地举了起来,有的孩子故意问某男生Have you got a blouse?(你有女式衬衣吗?)有的同学问女生你有短发吗?你有漂亮的房间吗?还有的指着长得黑黑的籍祥同学问:Have you got a black face?(你有一张黑黑的脸吗?)课堂显得十分生动。
三、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这节课,我通过及时的调整预设和一步步的引导最终实现了从书本世界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通过教师问学生答,到学生问教师答,到学生问学生答,让学生都有机会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从而不但帮助学生轻松地建构自己的理解,更进一步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原有知识由于新经验的介入而不断丰富。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在多元理解中,在交流互动中,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在参与。这样,人与人的互动、心与心的交流、思与思的搏动和情与情的共鸣中,就会生成多姿多彩的课堂状态。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些教学契机,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达到教学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
课堂的精彩生成,离不开课前的弹性预设。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更充分的预设,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深入分析文本,制定多维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预设几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尽可能多地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到,为课堂的有效生成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