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传记文学阅读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2010-04-04雷友发

成才 2010年7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钱钟书传记

■雷友发

高考传记文学阅读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雷友发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实用文体被逐渐被纳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范围。传记文学,魅力四射。它带有明显的双重性,即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传记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阅读有三个显著特征:传实性特征、形象性特征和界定性特征。它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心理效用和教育功能,独一无二,因而常被高考命题者看好相中。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引导考生学抓住传记文学的特征复习并总结出解题方法,对于提高复习备考质量,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传实性特征及解题策略

传记文学必须是真实的,这是传记作者、传记学者和传记读者的基本共识。真实性被认为是传记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例如,司马迁写蔺相如,他抓住了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件事;写魏公子,他突出了请侯嬴和窃符救赵两件事;写田单他只写了火牛阵一件事。这些事件都是真实的史实,绝非杜撰出来的。所以,苏格兰著名散文家和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说:“历史是无数传记的结晶。”传记文学的传实性特征,突出表现为客观叙事写人。透过这一点,就会看到高考命题中许多由此衍生出的知识考点和能力考点。

例1.2009年全国高考福建卷实用文本阅读《寂静钱钟书》第12题(题目略):

例2.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实用文本阅读《黄侃先生二三事》第19题:

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分)

【试题分析】上面二例,都是由传记文学传实性特征衍生出的命题内容。重点考查考生记叙的知识点和阅读记叙文的能力点。

例1,正确答案为A、D。A项“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而原文中“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的句子,这说明清高孤傲是有人误读,而不是钱钟书的真实本性。D项“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寂静钱钟书”围绕的应该是钱钟书而非各种人。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突出真实主题的能力;即便写了“各种人”的“静”,同样应该视为突出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例2,属于简答题。这道题要求考生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对传主的真实性进行概括。传记文学主要是通过叙事来达到传人的目的,要求以真实性为基本原则,概括提炼的过程实际上是还原传主真实性的过程。还原的过程不必考虑材料的真假,要忠实于原作。除此之外,这道题还要求举例而言之。因此,可以作如下简答:

“志士之狂”:例如,怒砸虎头牌;或大闹学堂,撰写革命檄文。

“名士之狷”:例如,拒配校徽;或穿着古怪;耍大牌脾气;嘲笑白话文。

“学术谨严”:例如,读书非常认真,绝不轻易写文章、说发现;或反复阅读书籍,但却绝不轻易写文章、说发现。

当然还有其它的概括和举例,但强调不同侧面。

从上面的例子可知,在高考命题中,对传记文学的考查常常忠实于传实性特征,进行多个内容、多种形式的命题,重点考查考生叙事、理解、概括和归纳等知识与能力。

【解题策略】遵从传记文学的传实性特征,综合运用分析、理解、概括、归纳等基本知识和能力,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辨别真伪还原传主“原形”。

二、形象性特征及解题策略

不可否认传记文学的真实性是传记作者、传记学者和传记读者的基本共识,但是,由于传记文学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所以特别是传记读者常常要通过阅读传记文学去审视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人物,因而形象性特征就成为高考命题又一根据,即从文学的角度去考查考生把握历史和人物形象的能力。

例1.2009年全国高考江苏卷实用文本阅读《画家黄永厚》第16题: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

例2.2009年全国高考福建卷实用文本阅读《寂静钱钟书》第13题:

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试题分析】不难看出,上面二例都是从文学的角度设计命题和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把握文学形象以及描绘文学形象的能力。

例1,主要考查考生的概括形象的能力,要概括黄永厚独特画风的成因,也就是要通过个性创作来把握人物形象。因此,可作如下概括: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广泛涉猎并阅读;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和独特的生活态度。例2,主要考查考生全面深入的分析问题,全面把握传主的形象的能力。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自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当然,语言形式可以变通,但应紧扣“品格”和“治学”,析之成理。

综合上述诸例,我们可以看出,实用文本中的传记阅读命题常常表现出形象性特征。这是由于传记的“文学性”特点所决定。

传记通过真实的事实叙述,然后又通过文学的手段或方法加工,把一件琐事层层剥笋,来充分展示传主心灵的迹痕。当此之时,事实已不仅仅是事实。即便自传也是如此。所以,帕斯卡尔说:“自传作者叙述的不是事实,而是经验:人与事实或事件的交汇。”因此,在传记文学的复习教学中,让学生透过传记的真实叙述把握传主的形象,无疑是获得高分的有效方略。

【解题策略】遵从传记文学的形象性特征,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从而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紧扣文学形象、描写、修辞、语言特色等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理解、概括、归纳回答问题。

三、界定性特征及解题策略

传记事实,狭义地说,是指传记里对传主的个性起界定性作用的事实。在传记事实和作者之间,读者往往还应该把重心放在后者身上,这是认识论的必然优势。作者传记事实的过程中,一定会把“判断”、“创造”和“心灵”融入事实。因此,在传记文学作品中,传记事实也好,再现形象也好,应该说都是为了达到“评”的界定作用。特别是“评传”。因此,高考命题过程中常常借助界定性特征命题,旨在考查考生深入理解“传”与“评”的关系以及判断是非、辨别真伪、认识人事的评价能力,包括作者对传主生平事迹、人生道路、思想行为、社会作用以及历史地位等。

例1.2009年全国高考江苏卷实用文本阅读《画家黄永厚》第17题:

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例2.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实用文本阅读《黄侃先生二三事》第21题:

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例3.2009年全国高考福建卷实用文本阅读《寂静钱钟书》第14题: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深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试题分析】上述三例均是紧扣传记文学界定性特征为内容进行的命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界定或评价传主的内在精神品质以及对人生、事业、理想、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历史地位和作用。例1,可界定为: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例2,可界定为:①给我们介绍一个很有个性的学者。②用黄侃的性格和言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风貌。③说明那个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神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例3,本题要求考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自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当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解题策略】遵从传记文学的界定性特征,析出文本中作者的评论和思想并厘清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探讨概括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种界定和评价是建立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基础之上的。

总之,传实性特征、形象性特征和界定性特征是建立在传记文学这种特殊的文体的基础之上的,是高考考查内容的外部表现形式。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借助传记文学的文体特征,探究高考命题的依据、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高考备考的有效策略,无疑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钱钟书传记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