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每一块石头都说话”
2010-04-04武汉市十大名师程良焱
■武汉市十大名师 程良焱
真正“让每一块石头都说话”
■武汉市十大名师 程良焱
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频道重播了一部儿童题材的电视剧,该剧反映的是河北地区的一些少年儿童在河北梆子剧团少儿艺术学校的学习生活。电视剧拍得如何,我是外行,不敢妄加评论,但从间隔不长又重播来看,观众缘应该是不错的。之所以提到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其中至少有一个做法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借鉴。
十来岁的孩子学戏,基本功固然重要,戏曲的观念、意识也应该是十分重要的。戏曲精神、戏曲文化逐渐渗透到每个孩子的神经和血液中,对他们从一个小“戏子”成长为戏曲表演艺术家将会起到很好的“底色”作用。而这一切,空洞说教不一定能够奏效,于是艺校的老师们煞费苦心精心营造戏曲文化环境,让孩子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教室到寝室再到训练场,不仅有“学戏先学德,作艺先做人”的立人之训,有“业精于勤”的警策之语,还有“弘扬梆子艺术”的激励标语和琳琅满目的脸谱巨画;校长教戏,班主任教戏,老师教戏,就连厨房里的炊事员和守门的老头都“出口成腔”,而且经常跟学生交流。学生无论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听到哪里,处处是戏,时时是戏,浓郁的戏曲文化环境随时陶冶着学生的心灵,这些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有意无意之中,从里到外被梆子戏“染”了个透,一个个都像模像样起来。看到这些情节,着实令人由衷高兴。静下心来一想,这个戏校的做法不是也值得我们三思吗?
现在,各地学校都在争创县级、市级、省级示范学校,很多学校提出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模式,闹得热火朝天,但有多少学校把这种思想、理念,变成了一种校园文化、校园精神呢?有多少学校的教室、寝室,建筑、园林,领导、教师,课程、制度,每一个人,每一件物,每一段时间,每一处空间,都散发着校园主体文化的芳香呢?可能还远远没有做到。有一位校长在谈到校园文化建设时说,他的目标是“让校园的每一块石头都能说话”,说得多么通俗形象,又是多么到位啊!校园文化真正形成了一个“场”,它的整体效应将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置身其中,感受、体验、领悟、化万物而为师,他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他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定会更快一些。
据说在高等教育校园里,有一个理论叫做“泡菜坛子理论”,意思是说,大学的工作就是当好一个“泡菜坛子”,坛子里面配制好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泡菜用水,学生如同蔬菜,置身其中去浸染、感受、变化、发展。这种理论不知道有多少人接受,我是十分欣赏的——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正是教育要追求的境界。还听说有一所著名的高校,在举国上下扩大高校招生、建设大学分校的热潮中“岿然不动”,既不大量扩招,更不办分校,它的理由是:校园文化是不能移植的。一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百年老校,每一块石头都是文化!真是至理之言!的确,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就如同一锅汤,稀释了,就没有味道了。而一所学校的品位,并不在于它的大小,恰恰在于它的文化精神,和这种精神对于学生的熏陶。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只有2000多名学生,却是世界知名学府,就是一个明证。
一所学校要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它教育学生的功能,有许多工作要做。上面说到的那所少儿戏校只有几十个学生,十来个老师,他们做到了。我们广大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规模大得多,力量强得多,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我们期盼,我们的学校能真正“让每一块石头都能说话”。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一中)
责任编辑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