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隐含的政治哲学意义探析
——从《伊利亚特》与《英雄诗系·后生们》的对比谈起
2010-04-04崔嵬
崔 嵬
(湖南怀化学院外语系,湖南怀化 418008)
《伊利亚特》隐含的政治哲学意义探析
——从《伊利亚特》与《英雄诗系·后生们》的对比谈起
崔 嵬
(湖南怀化学院外语系,湖南怀化 418008)
本文对比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英雄诗系·后生们》,故事情节有众多相似之处的两部作品影响力却全然不同。深入分析发现,荷马在创作过程中的隐含着强烈的政治哲学关怀,荷马的这种实践使得他的诗学原则尤为独特。
荷马;《伊利亚特》;《后生们》;政治哲学
一、对历史的态度
《荷马史诗》的诞生历来是个迷,它并非神谕,骤然临世,其创作与成文历时久远。此外,古希腊历史上创作史诗的并非荷马一人,《荷马史诗》最终独树一帜,并影响整个西方文明,其核心品质何在?本文就《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英雄诗系•后生们》的对比,分析荷马在创作过程中隐含的政治哲学原则。
《后生们》(以下简称《后》)仅存辑语5篇,由知名学者M.L.West收录于《英雄诗系》之中(The Epic Cycle),其中3篇中译文见于程志敏《荷马史诗导读》之中。《后》的故事前续七雄攻忒拜,讲述了七雄之后,子承父志,血洗先人耻辱的故事。故事的大略情节转述于库恩著《希腊神话》以及阿波罗多洛斯的《希腊神话》中。《后生们》沦为残篇,而细究其故事情节却发现它与《伊利亚特》有众多相似之处,这之间区别何在?历史为我们呈现了两个相同故事,而不一样的命运,开启了一扇领悟历史的大门。然则,历史的研究或历史学的研究,有其本身的特点与利弊。百科全书式地收集这些历史知识不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养”:“因为我们现代人自身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只是由于我们用外来的时代、风俗、艺术、哲学、宗教、知识充填并过分充填了我们自己,我们才成为某种值得注意的东西,变成为会走路的百科全书,一个误入我们时代的古希腊人也许会这样称呼我们。”[1](169)
尼采点中了现代历史研究的真正要核,阿波洛多罗斯虽是古代人,用的却是现代的研究历史的方式,这样的历史史实收集不是“为了生活与行动”,不是为了“教养”,而只是为了“教养的知识”,它没有办法形成“教养的决断”,而只停留在“教养的想法”之上。尼采点明了现代历史研究的根本问题所在,并指出:“历史教育唯有追随一种强有力的新生活潮流,例如追随一种生成着的文化,因而唯有在它被一种更高的力量所统治和引导,而不是自己统治和引导的情况下,才是某种有益的和应许未来的东西。”[1](149)
历史研究必得有这种“更高的力量”,但是从哪里寻找这种更高的力量才是研究应该找出的关键。与阿波罗多洛斯收集古希腊神话的做法不同,荷马面对浩繁的古代文献,却写出了与他完全不同的作品。荷马并不是简单地收集古代的故事,而是按照一定的“更高力量”,来重新安排整个事件。若《赫西俄德与荷马之间的辩论》所讲的真实可信,那么《后》的创作应该早于《伊利亚特》(以下简称《伊》)。若将阿波罗多洛斯讲述的故事情节放入《伊》来反复对比,就会发现荷马在创作《伊》之时对《后》的修改,这样或许能找出那“更高的力量”。
二、《伊》的政治哲学关怀
政治的实质正在于它首先是关于“好”的知识,也即是关于“好的生活”和“好的社会”的知识。然而,阿波罗多洛斯讲述故事的方式,以及现代的知识体系都不再仔细讨论这个问题。这使得学习知识,与对于生活的感知全不相关。恰如对《后》的了解一样,仅是知道有如此这般的一个故事发生,至于这个故事与现实的生活关系则不太清楚,甚至我们并不知道去了解一个已然远去的故事,是否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历史性的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无益的,如果它仅仅让我们知道一些过去发生的事情而已;然则,《伊》却并不仅仅只是历史知识,它有其独到之处:
(一)政治的共同体
首先,《后》与《伊》均涉及到“十年”,不同的是,《后》中讲到的十年,是指这些战士们自己单独成长的十年,这场战争与前一场战争相隔十年。《伊》中所讲的十年,是希腊联军同特洛伊军队苦战的十年。这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后》中的将领在这个十年之间,相互并无多少联系,也没有一起成长;而《伊》中的将领却一起经历了十年的艰苦与奋斗,十年的生死与共。其次,从出征的军队来看,《伊》中的第二卷,历来受人置疑,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后人所加。[2](122)然则,该卷与《后》对比,后者只提到参战将领的名字,因为他们作战的起因只是为了这些将领的私事而已;而《伊》则不同,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的是各个地方的集团军,是由某位领袖率领的整体,他们参战不是为了私人或个人的目的;而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心愿。这项看似繁琐的描述实则从另一个侧面显露出了荷马在《伊》中对“共同体”的关注。
故事发生在政治共同体中,是历史、悲剧以及小说创作原则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提到的著名论断“人是政治的动物”为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了本质意义上的定义。人本然地生活于政治的共同体中,史诗要如实地反应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情况,自然要把政治共同体的生活摆在首位。荷马几笔看似不经意的对《后》情节上的修订,实则是关注政治共同体生活的表征。《伊》也正因为如此才独树一帜,其中的众神与众英雄都束缚于这样的共同体中,而这正是《伊》的第一个重大品质。阿喀琉斯的血气、正义以及克制,也唯有在与阿伽门农的斗争中才显得有其必要的意义。人必须在这样的政治共同体中为自己寻找承认与位置,唯其如此,方能确保正常的政治与社会生活。脱离这样的政治生活,要么是“人下人”,几近于野兽,要么是“人上人”,几近于神。神与兽的生活与行为都与人类生活不太相关,于是荷马把《伊》中的众神和众野兽均放入到人的政治生活领域中来。荷马让它们误落尘网,历世之大劫,岂非更表明荷马对人世政治共同体的关注。
荷马在《伊》的创作过程中坚持的,并非照史实录的“史学精神”,其实,从这里来看,他比史学家更具有政治情怀。
(二)政治共同体中的诸意见之争
首先,《后》战争的起因是为报父仇,各个将领似乎都是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而《伊》战争的起因却全然不同。阿喀琉斯在第一卷中就明确地讲道:“我到这里来参加战斗,并不是因为特洛亚枪兵得罪了我,他们没有错,须知他们没有牵走我的牛群,没有……,因为彼此间有许多障碍——阴山和海啸。”阿喀琉斯出征并不是为了自己,让人觉得有几分奇怪,那他出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跟着你前来,讨你喜欢,是为墨涅拉奥斯和你”,这两句话点明了他,这个希腊联军中的头号英雄前来参战的真正原因是为了一个“王”。
其次,在《后》中,取胜的关键人物是阿尔克迈翁,他拒绝出征,原因是自己的父仇未报。他打算要杀死的人是自己的生母,因为她收受礼物,泄露其父行踪,使其父踏上了不归路。而在《伊》中,取胜的关键在于阿喀琉斯,他也拒绝出战,不同的是,他没有什么私人的事要解决,而是因为阿伽门农王不公正的行事:“每当阿开奥斯人掠夺特洛亚人城市,我得到的荣誉的礼物和你不相等;……我打得那样筋疲力尽,却只带着一点小东西回到船上”[3](11)《后》的关键人物拒不出战,理由是私人化的;而《伊》的关键人物拒不出战,理由是关于“公正”的问题;《后》中的关键人物再次出征,理由仍然是私人或者说个人化的,阿尔克迈翁是因为母亲再次收受贿赂,又踏上征程;《伊》则全然不同,阿喀琉斯完全可以因为自己的理由,即寿终正寝而拒不出战的;但是,他为了自己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再次拿起了武器。
人是注定要生活在一起的,而生活在一起的人会对政治生活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意见,政治哲学关于美好生活的知识是建立在这样的意见之上的。有了关于政治生活的意见,以及这种意见的冲突,才能引起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史记•礼书》云:“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人类注定要生活于政治共同体中,而生活于如此这般的政治共同体中,注定要陷入到无休止的争斗之中。实则,这基于人对于何为正义、荣誉和酬劳的不同理解。当政治共同体中所生活的其他人侵犯到自己的正义准则,那血气便会在人心中兴风作浪。血气的滋生给本来有序的秩序带来解体和崩溃。“血气导致冲突;它不是一种秩序原则,而会创造出一些使秩序成为不可能的条件”。[4](1)荷马在《伊》的创作过程中,发现了人类生存的这个本质性的悖论与难题,他意识到人类生活在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治共同体中如履薄冰。
荷马没有在如此令人绝望的时刻灰心,相反,他重新燃起了生命与创作的火焰,因为他用歌唱与诗作,为面对这样的深渊找到了一个救命的绳梯。这成为荷马在创作《伊》时的一项隐性原则。
(三)荷马与沉思生活
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大师不一样,荷马并无专门的理论面世。现代对西方诗学的提法也往往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始,那么作为柏拉图以前的诗人荷马有无基本的诗学原则?
实则,荷马的诗作实践本身也是其诗学理论的体现。这种实践使得他的诗学原则尤为独特,他不以叙述者的角度讲故事,而是主要用对话的模式呈现。其诗学原则中把对诗的“直接感官体验”当作了知识本身。荷马的诗作把特洛伊战争直接摆到了读者面前,拉近了读者与战争本身的距离。读者阅读《伊》的过程是全身心地体验与重现特洛伊战争的过程。荷马并不想让他的读者了解关于特洛伊战争的历史知识,而只是想让读者跟随他的笔,直接体验那早已远去的爱恨情仇。阅读荷马的《伊》,读者感觉到跟随着剧中人物一起经历了人生中那些同样的情绪,尽管战争不会重来,但政治生活中,人们情绪的滋生却是一样。读者阅读荷马诗作所体会到的快乐,正是荷马要传达给人们的知识:即对政治生活中人生、情欲的认识。
人生苦短;无人能知晓整个一生之后,再重新选择。然历史之用途正在其镜鉴之效。仅了解史实,不会对人产生指导作用。那些远去的事情很难巧合性地重新来过,知道更多信息不能算作真正的教养。与这种片面地堆积知识的做法不同,荷马让远古的战争发生在一个永远不会离人而去的政治共同体中。即使事隔千年,政治共同体的冲突仍在。荷马创作《伊》让后世的读者“看”别人政治生活中的各式情绪,实则是让读者们“看”到那必定会重现在读者自己身上的情绪。这样的“看”实则是荷马的作品实现了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沉思。
经历过这种沉思的人,会变得对种种政治情绪熟悉起来,一旦真正遇到这样的情绪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时候,他会变得冷静与成熟;而这样的人会显得有“教养”。荷马为我们提供的正是这样的伟大而又永不衰竭的教养。
[1]尼采.不合适的沉思[M].李秋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程志敏.荷马史诗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荷马.伊利亚特[G]//罗念生全集: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萨克逊豪斯.阿基琉斯传说中血气、正义和制怒[M]//血气与政治.尚新建译,刘小枫,陈少明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An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Hidden inIliad——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Iliadand theEpigoniinEpic Cycle
CUI We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uaihua University, Hunan Huaihua 418008)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Homer’sIliadand theEpigoniinEpic Cycle,finding that they achieve different position in western culture, though their plots are almost the same. Through analyzing this unique phenomenon, it appears that Homer concerns about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writing hisIliad, and this writing practice marks his unique poetic principle.
Homer;Iliad;Epigoni; political philosophy
I109.2
A
1009-8135(2010)02-0103-03
2009-09-19
崔 嵬(1983-),男,重庆开县人,湖南怀化学院外语系助教,从事古希腊文学研究。
本文系怀化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英雄诗系》在古希腊诗教传统中的地位”(HHUQ2009-35)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郑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