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值考量

2010-04-04杨建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经济

杨建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学工处,江苏 苏州 21510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1]17-18;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这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重要环节,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重要支撑,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必要保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目的。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它通过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引导、教育、调整、保障等功能,从明确方向、规范活动、营造环境和培育人才等方面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思想保证和强大动力。

一、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明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理念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明确基本价值导向。过去在发展中存在着重经济增长速度而轻经济发展质量、重物质财富创造而轻精神财富积累、重经济社会发展而轻社会民众利益保障等观念和行为,因此产生了诸多社会矛盾,形成物质财富与人文精神失衡、社会综合发展和人的生存质量不能同步提高的不良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发展的综合效应,“靠消耗最少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2]。从“单向度的增长主义”到“以人的发展为导向”,发展不单纯是追求财富的积累,更应注重改善社会民生、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各种权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列宁曾经从世界观的高度把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南,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明确为全体人的发展服务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着眼于全体公民的福祉和尊严,应“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79-80让全体人共享发展成果。同时,要正确处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关系,注重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超前保护。通过持续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上形成新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导社会成员牢固树立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尺度,崇尚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

二、发挥规范和调整作用,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活动的健康进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市场经济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带来的消极作用,“市场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3]572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平公正问题突出、人们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滑坡等社会问题。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健康的道德信念和规范构成市场经济健康的必要条件,要实现经济发展的道德规范与伦理价值、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有机统一,就要既尊重个人的正当权益以保持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又维护经济发展秩序和公平分享机会与成果以维护经济发展的伦理原则,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经济精神,确保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方向。

当前,许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许多新的矛盾急待化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激励、预警防范作用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现实的人和经济单位在追求经济价值时都要具有伦理道德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思想政治工作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以促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融合。要引导社会成员作为历史的、现实的“经济人”,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协调和处理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要发挥激励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激发人们形成积极的动机,鼓励他们在学习、工作和劳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4]84,以增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要发挥纠错功能,消除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腐朽思想的影响,去除人们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要针对人们的短视行为,“发挥其预警防范功能,改‘事后’解释为‘事前’防范,变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提高人们的预警防范意识,引导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5]34要培养人们的前瞻意识,提高人们对行为的意义和后果的预见性,教育人们克服种种消极行为和不利因素,在利己与利他、经济与伦理、市场经济与道德情操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三、发挥培育和渗透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转变,已经成为当今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我国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不仅需要制度上的保证、法律规范上的约束,更需要运用道德的约束力和感召力,依靠隐藏在人们内心的道德和信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在当前经济技术发展迅速但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公民生态意识比较薄弱的背景下,把公民道德作为切入点,培养具有生态环保意识的公民,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其功能领域,发挥促进生态和谐建设的价值功能;要深入社会、学习、家庭等生活场所,通过生态意识教育、生态责任教育、可持续发展道德观教育等,培育理性生态人,教育人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自然生态平衡观,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用生态教育来武装人们头脑,认识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辩证的双重互动效应:自然生态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人类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才能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其次要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利益观,正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正确面对经济活动中大量地消耗能源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等不良后果,充分认识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重在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素投入结构重在实现主体的自主创新、现代化建设格局重在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意义。再次是要增强人们善待自然和环境的生态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责任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生态经济,崇尚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推动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的市场机制,努力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

四、发挥教育和塑造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主创新是根本,培养人才是关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提升知识、技术转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积极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企业只有生产技术、活动、要素全面创新,才能使企业在变革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科技创新,以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以科学的哲学人文思想教育为科技创新提供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以现代科技意识普及教育和现代思想教育为科技创新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当今世界,人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才素质的高低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培育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水平、道德面貌、劳动态度以及事业责任感等,保障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知识支撑。思想政治工作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特殊功效,培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要的劳动者;对社会成员进行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激发人们学习、运用、创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热情。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思维创新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要培养社会成员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人格素质和心理品质,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现代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帮助人们确立现代观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是企业生存发展、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进取精神、开拓精神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员工,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五、发挥整合和凝聚作用,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激发内在动力,又要利用外部压力,还要创造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条件和环境,这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调节和凝聚作用,通过说服教育、民主沟通等方式进行疏导、教育和引导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原则,积极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必须依托的社会环境。一是形成积极向上的民主政治环境。当前社会多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长期并存,社会分化为多种利益群体,社会组织模式多样化,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整合、协调、优化环境,增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民主法制观念,形成依法办事、公平竞争、民主协商的良好氛围,同时也为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铺垫社会基础。二是创设文明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宣传和引导,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武装人们,帮助人们树立社会理想和信念,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得以更新,个体先进的意识上升为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和大众舆论不断得以优化,进而凝聚成一种民族精神,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道德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纠错等方法,把人们的思想观念整合到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解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精神障碍,排除各种错误干扰,统一思想,引导和调整社会心态,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四是建构良好和谐的社会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人,培育人们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意识,引导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进行自我控制和调整,尊重集体和组织利益。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诉求,要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审视新情况新变化,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对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渗透力和转化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资本论:第3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26-927.

[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陈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5]何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生态和谐的时代价值[J].党政干部论坛,2005(10).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