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能力并重的影视英语教学
2010-04-04钟真
钟 真
现行高校教学中,由于市场规则的挤压,功利主义成为普遍时尚,英语教学几乎沦为了等级考试的工具。在大学增设英语影视课无论对于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以及应试能力,还是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都大有帮助。
一、影视作品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语言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判断通常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这也是应试的重点。而影视英语教学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在这五方面的能力都大有帮助,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效果更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企及的。
英语电影可以让学生接触目的语正宗地道的语言。很多学者前辈,包括林语堂、严复等大家都曾经提出要学习标准地道的英语,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原版电影,有意识地营造语言环境。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认为,人具有天生习得语言的能力,因而只要置身于某种语言环境中,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语言能力。而无疑,影视英语正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好的媒介。
通过系统欣赏影片,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语音规律。电影中的对白能帮助学生掌握真实交际中习语的连续,失爆、弱化、浊化、连读、缩读等多音变形式。如能在老师的指导引下有意识地对精彩片断进行复述和模仿,对于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积累对语言的感觉更有裨益。诚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学习英语唯一的正轨,不出效仿和熟诵;效仿即整句的效仿,熟诵则效仿之后必须回环练习,必使能顺口而出而后已,凡是依这方法读英文的,无不成功,而且十分容易,是学习英语的康庄大道。”英国著名剧作家肖伯纳的名篇改编而成的《窈窕淑女》,讲述的就是语音学校教授海根斯(霍华德)将其全部野心寄托在卖花姑娘爱丽莎(希勒)身上,要把她训练成上流社会贵妇的故事。片中甚至本身就有大段的关于纠正语音语调、控制语速抑扬的内容。如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研习、复诵,效果可想而知。
电影的画面可以帮助充实并形成完整的语音背景环境,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判断听到的内容。这无疑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听写的焦虑感和无助感。不但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促使学生接受更多的语言信息,同时对于积累更多的词汇与语言表达也大有帮助。通过情节转换,学生可以接触到同一语言表达不同层次的含义,有些更是课本上所不能学到的。这对于在后续的协作和翻译中能力的提高无疑也大有裨益。比如说“take care of ”在课本知识积累中,只有“照顾”“关照”的含义,但电影中经常用于枪战片,当演员愤恨地说出时,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该词组可以延伸至别的意境,比起老师板书词组的多重含义,影视英语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视英语中的配音和分角色扮演是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一方面,研习电影台词是最好的语汇累积过程。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词汇量,丰富了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电影片段就犹如不同类型的交际场景,在复演过程中,学生通过环境再现,可以更切实地理解表达内容,培养交流水平。此外,最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励性,因此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影视英语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基础,而影视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着独有的优势。
电影独特的影响语言能更生动更形象的为受众展现其内隐的文化信息。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加以体会和驾驭,就能利用其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比如《辛德勒的名单》《兵临城下》等一系列以战争为背景的优秀电影除了向我们重现硝烟战争的历史画卷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战争中的人道主义难题以及个人利益,政治利益,全人类利益的纠结、冲突和取舍。
在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影视英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也必将影响对影片的理解。因此针对性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的过程也是搭建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平台的过程。有目的地对影片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异国风情进行分析,侧重目的语国家相应背景文化的导入,注重分析中西方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文化差异方面的对比,对于增强学生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大有裨益。同时,由于电影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影视英语教学也可被视作是社会文化策略训练的一种教学方式。社会文化策略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获取外语或第二语言交流所需要的社会文化能力。[1]而这无疑也是在跨文化交际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点
对于人文素质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能够有逻辑地做出个人判断的思维能力,虽然大多数教师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教学,实际授课时仍难免出现“一言堂”的模式,既无暇也无力估计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2]而影视英语能很好地避免精读教学中的紧凑和听力课程中的单调,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平台。
通过良好的组织和安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全面主动地思考和质疑影片所展现的一切。由于电影所承载信息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电影视角的多变性,对于影视英语课程设计提供了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广阔空间。学生也可由此真正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3]
三、英语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的技巧
(一)选片。选择“合适”的影片是影视英语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我们应该选择内容健康、人文气息浓郁的作品。不仅要有可看性,更要有可挖掘性。因此,选用一些名家名著改编的成功电影或是获奖的主流电影不失为明智之举。这些影片对于学生掌握正确地道的英语以及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风情都将大有裨益。例如,在理解和欣赏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名作时,选用1999年奥斯卡获奖作品《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就远比选用1997年吕尔曼《威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合适。尽管后者依旧保留了莎士比亚剧本中的经典对白,但非主流的表现形式,无疑将使学生在接受和关注度方面大打折扣。而前者用一个虚构故事再现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历史,剧场版的台词复诵无疑有助于学生理解戏剧的音韵和魅力。
(二)课堂设计。虽然,影视英语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电影实现学生对所学语言认知与应用的同步上升,但在课堂设计上,教师若能偏重把握主题、提供引导、组织讨论,不但能使学生凭借自身经历、经验去感悟和体会,同时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更能充分调动自己所学词汇、句法、文法知识参与,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使用英语进行思想交流的乐趣和可能性。对于课堂讲授内容精心准备,充分调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手段,除了单纯的看、听,加入经典台词复诵,经典片段重演。同时引导学生课前就即将涉及的影片做必要的信息收集,课后就所讨论的话题做进一步调研。这些都将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同时实现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双重提高。
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需求把英语摆在了日益重要的地位。而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不仅是对付大大小小考试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领悟的有效手段。影视英语教学的开展在现行教学背景下显现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教学手段的正确采用不但能以最直接的途径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一教学形式的开展无疑为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极具可行性的方式。
[1] 邓小秋.试论外语文化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活动[J].教学与管理, 2007(1):121-122.
[2] 卢丽红, 田夕伟.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7(1):174-175.
[3] 端木敏静.融入人文教育的影视英语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