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逆散的神经系统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2010-04-03徐凌志李树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心境障碍药理作用抗抑郁

徐凌志,李树波

(1.吉林农业大学 发展学院,吉林长春 130600;2.公主岭市兴华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000)

四逆散的神经系统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徐凌志1,李树波2

(1.吉林农业大学 发展学院,吉林长春 130600;2.公主岭市兴华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000)

四逆散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各科疾病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经常使用如精神抑郁、失眠、偏头痛、周围神经病变等,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四逆散具有催眠、抗疲劳、抗抑郁作用。

四逆散药效学;神经系统;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炙甘草、枳实、白芍组成,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但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之基础方。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具有保肝、利胆、调节胃肠、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脂、强心、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临床常被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但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经常使用,笔者就本方近年来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及其实验研究作一整理,以供参考。

1 临床应用

1.1 精神疾病 谢忠礼等[1]以四逆散加桂枝每日2次口服治疗恶劣心境障碍病人38例,符合CCMD-3恶劣心境障碍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疾病,对照组30例采用氟西汀10 mg,每日2次治疗,治疗第6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为86.67%,表明,加味四逆散对恶劣心境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与SSRI类抗抑郁药相比,具有使用安全、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庞继梅等[2]应用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51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2%。

1.2 失眠 中医认为失眠实证多为肝失调达或热扰心神所致,四逆散养肝血,舒肝气使魂能守舍,睡眠得安,薛汉荣等[3]以四逆散加减治疗失眠30例,治愈1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1.3 偏头痛 张涛[4]用四逆散加减(柴胡12 g,白芍9 g,枳实 6 g,川芎 20 g,炙甘草6 g)治疗偏头痛56例,所有患者均除外原发性或器质性病变。治疗组56 56例治愈40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45例,口服阿司匹林、谷维素、苯巴比妥或地西泮,3次/d,治愈15例,有效5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40%。

1.4 神经性耳聋耳鸣 陈忠伟[5]用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壳、郁金各 10 g,五味子9 g,三棱、莪术各12 g,山萸肉15 g,磁石20 g(先煎),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40例,治疗20 d,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 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与常规治疗的32例(罂栗碱60 mg,溶于10%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烟酸50 mg,三磷酸腺苷40 mg,3片,每日3次,20 d)作对比,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异(Ridit分析t=2.48,P <0.05)。

1.5 周围神经病变 杨永勤等[6]以四逆散加味治疗末梢神经炎25例,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愈(症状、体征消失)20例,好转(症状、体征减轻)4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96%。张帅[7]以四逆散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27%。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每次1安瓿(含甲钴胺0.5 mg),每日1次,每周3次,静脉注射,4周为 1个程,共观察2个疗程,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7.35%。

2 药理研究

2.1 催眠作用 研究表明,四逆散对普通小鼠即可起到明显的催眠作用,并且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8]。四逆散水煎液17.59/kg(生药量)连续灌胃7 d后,可延长正常大鼠的总睡眠时间(TST),在睡眠时间上主要表现为延长SWS和REMS,对SWS没有明显的影响,并使觉醒时间(W)显著减少。可改善电刺激诱导的失眠大鼠的各睡眠参数,显著减少失眠大鼠的觉醒时间(W),延长TST的作用明显,主要表现为延长SWS和REMS,可使SWS延长至接近正常,对SWSI则没有明显作用[9]。

进一步研究表明四逆散通过多靶点作用机制发挥改善睡眠作用。通过GABA能神经系统介导,作用于苯二氮卓类受体发挥作用,通过增加脑内NO水平和增强TNOS活力发挥改善睡眠作用。还能通过兴奋5-HTIA自身受体,反馈抑制DRN内5-HT能神经元,减少中缝核5-HT释放,发挥促进睡眠作用,四逆散的催眠作用还与细胞因子 IL-lβ和TNF-a含量有关。四逆散冻干粉溶液具有催眠作用,有效剂量为1 250 mg/kg,不具有剂量依赖性,起效缓慢,连续给药7 d方能起效。初步认定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是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及甘草次酸混和物 ,最佳比例为(8.5∶1∶1.5∶6.5)[10]。

2.2 抗疲劳、抗抑郁作用 对慢性应激制作的恶劣心境障碍模型大鼠,灌胃给予加味四逆散2.34 g/kg的治疗组在第7 d垂直运动明显升高,14 d水平活动、垂直活动均明显升高,提示加味四逆散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11]。其抗抑郁机理可能是通过能升高5-HT、DA含量,可有效减少CRH的分泌,对HPA轴有调节作用,并可保护海马组织并修复其损伤。进而改善大鼠行为特征。另外四逆散具有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具有增加运动性疲劳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作用[12]。

3 结语

四逆散乃理气之经方,能疏肝解郁,协调脏腑,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往对消化系统的临床和药理研究比较重视,而忽视对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应结合临床,进一步加强实验研究。

:

[1]谢忠礼,王兴华.加味四逆散治疗恶劣心境障碍38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8.

[2]庞继梅,廖九光.加味四逆散为主治疗卒中后抑郁症51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713.

[3]薛汉荣,冷天文.黄连温胆汤合四逆散治疗失眠30例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4,35(3):35.

[4]张涛.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血管紧张性头痛56例[J].中国医药指南,2009,7(4):77.

[5]陈忠伟.四逆散加味治疗神经性耳聋40例[J].浙江实用医学,2002,7(2):126.

[6]杨永勤,李凤.四逆散加味治疗末梢神经炎2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11):28.

[7]张帅.四逆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9):56.

[8]李廷利.四逆散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4,21(1):1.

[9]朱维莉.四逆散对正常及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50.

[10]李越峰.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52(1).

[11]谢忠礼.加味四逆散对恶劣心境障碍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27(4):60-62.

[12]李维,孔烈,于爽,等.四逆散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海马突触素的调节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8):739-741.

R289.1

A

1007-4813(2010)01-0126-02

徐凌志(197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药理。

2009-11-28)

猜你喜欢

心境障碍药理作用抗抑郁
CRP 水平与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研究
心境障碍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心境障碍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