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010-04-03朱伯华朱德雄李娅玲郑彬张凯王凌峰
朱伯华 朱德雄 李娅玲 郑彬 张凯 王凌峰
1 选择品种
根据气候特点、生产条件及商品用途等选择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适宜品种。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日本川山紫等品种以来,我国加大了紫薯的选育,目前国内选育的紫薯品种较多,现介绍几种通过审定的紫薯品种。
1.1 广紫薯1号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于2004年通过了国家审定。结薯集中,薯皮紫红,薯肉紫色,薯块纺锤状,较美观,萌芽性好,耐贮藏。每667 m2产量达到2 000~2 500 kg。该品种属淀粉型品种,既可鲜食或紫肉加工,也可以作为能源酒精加工利用。
1.2 宁紫薯1号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于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紫肉食用型品种。顶叶绿色带紫边,叶心脏形、绿色,叶脉绿色。长蔓,茎绿色,顶叶基部分枝6~8个。单株结薯5个左右,薯块长纺锤形,紫红色皮紫肉,薯块萌芽性好。夏薯薯块干物质率27.27%,花青素含量为22.4 mg/100 g。抗根腐病,不抗黑斑病。生产试验中鲜薯667 m2产量1 932 kg。
1.3 烟紫薯1号(烟薯337)
烟台市农业科学院选育,于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顶叶淡绿,叶戟形,叶绿色,叶脉深紫。蔓长中等,茎绿带紫,分枝5.8个。单株结薯3个,大中薯率80%,薯形中膨筒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色泽均匀,花青素含量31.90 mg/100 g。干物质率为28.5%,熟食味中等。抗黑斑病、茎线虫病、根腐病。其鲜薯产量2 100 kg/667 m2以上。紫肉食用和色素加工兼用型品种。
1.4 徐紫薯1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杂交育成,2004年3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667 m2产量可达到2 000 kg以上。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紫色,结薯较集中,商品率高,种薯萌芽性好,出苗多。
1.5 济薯18号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2004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委员会的审定。紫肉食用型品种。茎紫色,叶戟形,顶叶、成熟叶绿色;蔓中长,分枝较多,地上部生长势强;薯块中上膨,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萌芽性较好,芽粗壮整齐。薯块膨大早,单株结薯数3~4个,大中薯率75%。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耐旱、耐瘠性好,耐肥、耐湿性稍差。生产试验中鲜薯667 m2产量1 896 kg,薯干667 m2产量480 kg。
1.6 鄂紫薯1号
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正在审定中。该品种顶叶绿色,茎绿色,叶尖心形,叶脉绿色,薯块长膨,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紫色;花青苷含量高,产量较高,鲜薯产量可达2 070 kg/667 m2。病虫害抗性较强,已在湖北地区生产中应用。
2 培育壮苗
一般于3月上中旬至4月上中旬采用小拱棚加地膜覆盖进行育苗。
2.1 苗床处理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育苗。苗床宽1 m,深15~20 cm,床底铺一层有机肥后浇水覆土。育苗前要用多菌灵500~600倍液进行苗床消毒。
“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在美国开展“跨越太平洋——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几乎每一届“跨越太平洋——中国艺术节”都各具亮点和特色。
2.2 种薯处理
严格选用表皮光滑、无病虫为害的中等大小薯块作种薯,种薯上床前用多菌灵600~800倍液消毒5~10 min。薯块间隔3 cm左右,覆土2~3 cm厚。
2.3 苗床温度管理
苗床的温度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前期采用30℃左右高温催芽,当60%薯块出芽后揭膜;中期长苗阶段要求维持床温在25℃左右 ,使薯苗健壮生长,晴天气温达到20℃以上时揭开拱棚两端通风,苗床温度保持在25~30℃,床土见干见湿;后期在拔苗前2~3天,要将床温降至20℃进行低温炼苗。苗龄30天左右,苗高20~25 cm,有6~8片完整叶,即可剪苗栽种大田。也可以剪节扦插到另一苗床,扩大繁殖系数,剪节时下面一定要留一个节,有利于再生。
3 整地施肥
选择灌溉方便、疏松通气、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种植。田块的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为好,可以提高地力,减少病虫害,确保甘薯高产稳产。栽种前深耕土地,耕层20~30 cm为宜,深耕有利于改善土壤透气性,扩大甘薯根系分布范围,提高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结合深耕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1 500 kg或三元复合肥30~50 kg,硫酸钾15 kg。平整土地后起垄,垄宽1 m左右。
4 适时移栽
武汉地区春薯宜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栽插,夏薯则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栽插,以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栽插为佳。栽插时间最好选择在阴天土壤不干不湿时进行。扦插时选用壮苗,薯苗与地面成35°,斜插入土3~4节,露出2叶1心,以利薯苗成活和结薯均匀,提高商品率和产量。一般每垄栽1行,株距20 cm。甘薯栽培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及栽培时间来定,一般每667 m2栽种3 000~4 000株,春薯宜稀,夏薯宜密。插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苗消毒。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理
栽后要及时浇定植水,扦插3~5天后及时查苗补苗。如发现缺苗、死苗,立刻补栽,补栽时应选用大苗、壮苗,多浇水,并施少量速效氮肥,确保一次补栽成功。对于田间过于弱小的薯苗,也可将其及早拔掉,补栽壮苗,田间补苗越早越好,有利于实现苗齐。
5.2 水分管理
幼苗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促其根系向下生长。栽后1个月左右薯块开始形成,如没有降雨应浇水,以促进生长。在紫薯块根膨大期,要保持地面湿润,土壤含水量在70%~80%,防止忽干忽湿块根开裂,降低商品率。
5.3 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坚持前期早施、勤施,中期巧施,后期看苗补施的原则。追肥应在栽后15~20天,每667 m2施尿素8~10 kg,采用水肥淋施或穴施,促茎叶伸长封行;栽后50天左右,结合中耕、培土,每667 m2施硫酸钾30 kg,尿素10 kg,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 g对水,叶面喷雾,防止徒长;栽后90天根据长势酌情补施适量氮、钾肥,以防止茎叶过早落黄。追施叶面肥可用0.5%的尿素溶液、5%的草木灰水、0.2%磷酸二氢钾溶液等,每隔7天进行1次叶面喷施,连喷2~3次。
5.4 中耕除草与提藤
在生长中期一般中耕2~3次,分别在缓苗后、分枝期和封行前进行。结合除草可提藤1~2次,防止结不定薯,确保产量。注意封垄后不要进行提藤。
6 病虫害防治
在湖北地区甘薯主要虫害为斜纹夜蛾。生产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轮作套种、捕捉诱杀、防虫网隔离等;化学防治方法为:每667 m2用12%菜虫一扫光80 mL或抑太保40~80 mL或辛氰菊酯乳油20 mL,1 0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生长前期以蝼蛄、地老虎等为主的地下害虫也较易发生,可用毒铒诱杀或人工捕捉,并且在整地起垄时,每667 m2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2 kg或2.5%的敌百虫粉1~2 kg进行拌土15~20 kg撒施。
主要病害为根腐病和黑斑病。防治方法为:一是严禁从疫区引入带病种薯种苗,二是实行轮作换茬,可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稻谷等作物轮作,三是在严格挑选无病薯块的基础上,用多菌灵500倍液处理种薯(苗),春薯实行高剪苗,不带根苗下地。
7 适时收获
一般在10月中下旬收获,最迟到降霜之前收获。收获时应选择晴天无雨的天气,做到轻挖、挖净、轻装、轻卸,尽量减少薯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