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2010-04-03温玉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预案轨道交通应急

温玉君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103,上海∥高级工程师)

1 概述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正处在网络化大规模发展过程中,多条线路同时建设。在上一轮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市区内几十个基坑同时开挖,上百台盾构同时掘进,上百个旁通道同时施工。这种超常规、跨越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工程风险问题,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核心问题。科学地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是实现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标的重要条件。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风险始终贯穿于设计施工全过程,如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完善其风险管理体系,是亟需探索和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总结上一轮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对策措施。

2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对策措施

2.1 开展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工作,分类管控各种工程风险

在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前期,即开展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工作,使建设方及相关单位了解、掌握工程建设中的基本风险,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决策。通过开展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工作,对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建立工程风险控制信息管理体系;对工程风险进行全过程动态跟踪,并针对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及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控措施和应急计划。对工程风险预计出现的警情,强化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在应急预案中,强化对各种风险应急处置的技术路线;并且根据风险等级,对抢险所需的队伍、机械与设备、物资材料等必备的条件,实施差别化配置。

2.2 加强技术标准制定与统一,及时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形成风险管控工作机制

在总结以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管理的基础上,对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关键工序进行认真梳理,针对深基坑围护施工、降承压水、盾构进出洞、地基加固、工程监测以及旁通道等施工形成指导文件,并强化指导文件的贯彻执行。同时建立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合格供方企业名录,对风险工程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及定期考评制度,对关键工序实施开工条件验收等专项管理制度,并在风险管控的制度、管理体系上形成有效工作机制。

2.3 加强工程前期设计阶段的技术审查

积极发挥技术管理部门的作用,在集团层面建立技术审查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对工程风险控制要求,首先在招标技术文件的通用文本中进行规范和明确;而后,在技术审查程序中,专项审查招标技术文件及招标图纸中有关具体的工程风险控制措施;对于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专项方案,由集团技术主管领导召集参建各方,进行协调组织、细化方案和实施落实。技术审查工作不只限于前期设计管理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技术管理部门还参与工程实施阶段设计与技术协调管理,参与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在工作程序、工作流程上履行技术审查职责,在技术层面规避工程风险,确保工程方案可行。同时,加强贯彻颁发的指导性文件,提高设计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设计质量。

2.4 加强高风险工程施工方案的专项技术审查

对高风险的工程项目,如超深基坑施工、盾构进出洞工程、旁通道工程等,切实抓好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案的审查工作。除内部的技术流程之外,还通过上海市建委科技委,组织社会专家,对风险工程实施专项技术评审制度,并对评审意见组织设计、施工单位逐条逐项落实。对单体工程的施工方案,提出了工程风险规划的要求。对工程可能存在的工程风险(特别是社会风险问题),要求施工单位事先制订应急预案,形成应急处置管理网络,明确应急处置的技术路线,按要求预先配置应急预案所需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并在工程各节点验收时检查落实。

2.5 把握工程风险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降低工程风险的作用

从集团到项目公司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对降低工程风险的作用,为此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公司层面的科技创新团队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前期设计部具体组织协调;并依托参加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骨干,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优势,科研工作先行一步,系统地、前瞻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同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程质量,规避工程风险,遵循科学规律办事,合理筹划工程进度,从工程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工程难题。例如,对上海软土地层地铁车站路面盖挖法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地铁车站盖挖法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上海的软土地层、地下管线密集、交通繁忙等特点,经技术经济比较,首次提出上海软土地层地铁车站路面盖挖工法。该项研究成果形成的“软土地区地铁车站路面盖挖法工法”发明专利,已成功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7、9、11号线多座地铁车站工程,具有对交通和周边环境影响小、经济、施工方便、安全的实效,大大降低了工程风险,在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上具有积极示范效应,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2.6 建立完善的现场风险控制体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工程风险

明确现场参建各方的责任分工,并以监理工作的现场到位为抓手,建立完善的现场风险控制体系。

业主、设计、监理及总包这参建四方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应对现场工程风险。总包方作为现场工程风险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和应急预案,并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现场监理方负责根据风险控制计划和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监理细则,并督促总包方落实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设计方负责进行现场服务,对关键工序和高风险部位的施工进行技术支持,包括施工方案的审核和建议、现场变更的处理等。业主方负责组织参建各方及有关专家对总包方的风险控制计划与应急预案及其它的实施细则进行评审,并督促参建各方有效执行风险控制计划和应急预案。

2.7 运用先进手段加强应急处置能力

把远程监控作为工程风险过程管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并形成工程预、报警指标体系,实现自动预、报警功能;结合“红、黄牌”管理制度,把远程监控向监测工作、监理工作、施工质量等方面延伸。此外,建立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地工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三支应急抢险队伍,在险情出现后通过应急体系,组织专家及抢险人员到位,调配应急抢险设备,及时化解工程风险。

[1]田元福,李慧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1):19.

[2]毛光宁.隧道工程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J].建井技术,2004(Z1):85.

[3]任志涛.建设工程的风险评估[J].建筑技术,2004(4):56.

[4]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5]周健.现代城市建设工程风险与保险[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预案轨道交通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