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经散寒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0-04-03吉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温经散寒经脉小便

吉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

温经散寒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

吉庆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

应用温经散寒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能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湿浊长期盘踞精室,阳气渐耗,寒从内生,加上过用抗生素及寒凉药物等因素,本病中、后期寒证并不少见。应用温经散寒法,有侧重地选用天台乌药散、当归四逆汤和少腹逐瘀汤3个基本方加减获效满意。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温经散寒法;天台乌药散;当归四逆汤;少腹逐瘀汤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是泌尿男科临床常见疑难病,其发生率占所有前列腺炎的90%~95%。以往治疗多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行气、补肾通络等方面论治,而温经散寒一法在治疗上往往不被重视。笔者认为,由于湿浊长期盘踞精室,阳气渐耗,寒从内生,加上过用抗生素及寒凉药物等因素,本病中、后期寒证并不少见,应用温经散寒法治疗,颇能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效较为满意。现不揣浅陋,将其肤浅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气滞寒凝型,选用天台乌药散

肝经循少腹,绕阴器,若阴寒之邪客于肝脉,则肝失疏泄,气机阻滞。一方面,由于气机滞留不通,不通则痛,可引起少腹牵引会阴、腰骶等部坠胀冷痛;另一方面,气滞则不能疏通水道,水道通调受阻,则可引起小便不利。因此,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是造成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局部疼痛不适和排尿症状的重要病机。天台乌药散载于金元·李东垣《医学发明》,由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等组成,原用治气滞寒凝之小肠疝气疼痛。据“异病同治”机理,移可用于治疗气滞寒凝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刘某,男,42岁,司机。2008年10月18日初诊。6年来少腹、腰骶、会阴、睾丸等部坠胀不适,伴有小便不畅,滴沥不尽,偶有尿末滴白。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前后迭用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等西药及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未能获得满意疗效。现证: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并放射至右侧腹股沟及大腿根部,遇寒痛甚,得暖稍舒,尿道灼热,有蚁行感,尿有余沥,汗不出,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细。肛门指检:前列腺中央沟变浅,左侧叶有结节感,轻触痛。前列腺液检查:卵磷脂小体(+),WBC 4~6个/HP。考虑为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导致寒凝肝脉,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而引发疼痛。治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为主,方从天台乌药散加减出入。处方:台乌药15 g,广木香6 g,小茴香6 g,青皮6 g,高良姜6 g,槟榔10 g,川楝子12 g,延胡索12 g,威灵仙15 g,防风6 g,桂枝10 g,泽兰12 g,皂角刺6 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4剂后,疼痛大有改善,尿道灼热刺痒基本消失。随症加减,再服21剂,诸症消失。随访3月,未见反复。

2 血虚寒凝型,选用当归四逆汤

素体血虚,血虚受寒,则血寒凝滞,经脉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同样可引起少腹牵引会阴、腰骶等部坠胀冷痛和小便不利等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当归四逆散首载于汉·张仲景《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等组成。由于该方基本功效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故亦可移用于治疗血虚寒凝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诸药合用,可温通下焦血脉,以祛经脉中客留之寒邪而畅通血行,从而达到缓解局部疼痛和小便不利之目的。

肖某,男,37岁,公务员。2009年12月21日初诊。腰骶及会阴部坠胀疼痛2月余。素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多年。此次发病缘于两个月前受凉感冒而觉腰部冷痛不适,并逐渐加重,掣引双股,少腹胀满,伴有小便频数、分叉,滴沥不尽,排尿终末有白浊滴出。就诊时患者神情苦闷,局部胀痛依旧,但得温痛减,手足厥冷,口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肛门指检:前列腺不对称,质韧,有结节感。前列腺液检查:色乳白,pH值正常,卵磷脂小体(++),WBC 6~8个/HP。此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不通则痛所致。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方从当归四逆汤加减出入。处方:当归12 g,桂枝10 g,芍药15 g,细辛3 g,通草6 g,石菖蒲6 g,乌药10 g,益智仁10 g,茯苓15 g,大枣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剂,患者便来电告曰:“服此药后遍身微汗,身体亦随之温暖,坠胀感似有减轻,但感觉倦怠乏力”。嘱不必顾虑,继续服用。服药5剂后,腰骶、会阴等部坠胀疼痛明显减轻,小便开始通畅。12月28日复诊:效不更方,示原方继服14剂。3诊(元月12日),疼痛和尿路刺激症状已基本消失,睡眠亦安,唯排尿终末仍偶有白浊。原方加减,又调理巩固1月余,诸症悉除。

3 血瘀寒凝型,选用少腹逐瘀汤

任、冲二脉皆起于胞宫,下出会阴,前沿腹行,而足厥阴之脉循少腹,绕阴器,若寒凝血瘀,经脉为之闭塞,则上述经脉循行部位可出现刺痛不移;若其瘀血阻滞三焦气化,气化不利,则可出现小便不利,尿分叉,尿等待,尿后淋沥不尽等。少腹逐瘀汤原载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小茴香(炒)、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炒)等组成。笔者借其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移用于治疗血瘀寒凝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郭某,男,29岁,记者。2009年3月6日初诊。主诉:腰骶及会阴部酸胀伴小便不利3年余,加重1周。自诉曾患慢性前列腺炎,迁延失治,经常反复发作,但平时腰骶疼痛尚可忍耐,近1周来由于工作劳累、久坐等原因病情加重。现腰骶、会阴部持续性酸胀疼痛,莫可名状,小便不利,尿分叉,尿等待,尿后淋沥不尽,阴囊湿冷,夜寐欠佳,形寒畏冷,口不渴,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涩。肛门指检:前列腺稍肿大,触痛(+),表面不甚光滑。前列腺液检查:卵磷脂小体(++),白细胞10~15个/HP。证属寒凝经脉、气滞血瘀,发为疼痛。治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处方:小茴香10 g,干姜6 g,川楝子12 g,延胡索12 g,没药10 g,当归15 g,川芎6 g,肉桂(后下)3 g,赤芍10 g,蒲黄10 g,炒灵脂10 g,台乌药10 g,威灵仙15 g,冬葵子15 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周后,疼痛略有减轻,小便渐通畅。遂在原方基础上去干姜、冬葵子,加王不留行18 g,皂角刺6 g,嘱继续服用。14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小便基本正常,舌质改善,脉亦流畅。再以原法继续调理巩固,嘱患者加强锻炼,避免久坐、劳累。

R271.9

B

1007-4813(2010)06-0863-02

2010-09-01)

吉庆(1983-),男,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温经散寒经脉小便
周湘钟运用温经散寒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温经散寒汤在治疗虚寒性痛经中的临床研究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卵巢残余综合征临床辨证施治探讨
中医药从本治疗风湿病(1例报告)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找棵树
“剑网3”经脉与武功系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