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KC比较牡丹皮配方颗粒制备中的两种提取方法
2010-08-10戴淑娟谢晓梅
戴淑娟,谢晓梅
(1.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61;2.安徽中医学院 药学院,安徽 合肥230038)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现代技术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供中医临床灵活加减使用的“免煎饮片”[1],具有剂量准确、质量可控、携带和服用方便等优点[2]。本文采用两种提取方法(水煎煮法、水蒸汽蒸馏併煎煮法)研制牡丹皮配方颗粒,选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KC)比较丹皮酚、芍药苷含量及提取物组成的异同,旨在探讨不同提取方式对提取物化学组成的影响,为牡丹皮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CL1030型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北京彩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紫外检测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内径50μm,有效长度42 cm;河北永年光导纤维厂);pHS-3CT型 pH计(上海大普仪器有限公司);CP225D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ous公司);KQ-250DB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石英亚沸高纯水提取器(江苏金城教学仪器厂)。
1.2 试药 丹皮酚、芍药苷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08-200505、110736-200525);牡丹皮饮片购自亳州药材市场,经安徽中医学院周建理教授鉴定为Paeon ia S uff ru 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均为分析纯;甲醇为色谱纯,水为亚沸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条件 运行缓冲液为20 mmol/L磷酸盐-40 mmol/L SDS 溶液(pH = 6.4),检测波长 254 nm,运行电压15 kV,虹吸进样(5 s);柱温为室温;运行缓冲液和样品溶液均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每次进样前依次用0.1 mol/L NaOH和H2O冲洗5 min,再用运行缓冲液冲洗10 min。
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至10 mL量瓶中,用20%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制得浓度为1.03 mg/mL的芍药苷对照品溶液。同法配制浓度为0.75 mg/mL丹皮酚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1 供试品1(水煎煮法) 取牡丹皮饮片20 g,精密称重,加水200 mL,浸泡120 min后煎煮2次,每次20 min,合并煎液,浓缩成稠膏状;取浸膏 0.2 g,精密称重,加20%甲醇100 mL,称重,超声处理(40 KHz,250 W)30 min,放冷,用2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过0.45μm微孔滤膜,即得供试品溶液1。
2.3.2 供试品2(水蒸汽蒸馏併煎煮法) 取牡丹皮饮片20 g,精密称重,加水适量,浸泡120 min后水蒸气蒸馏,馏出液另器收集;药渣煎煮 2次,每次20 min。馏出液置冰箱冷藏24 h,待有结晶析出后取出,倒出上清液,分离出丹皮酚结晶;上清液与水煎液合并,浓缩成稠膏状,加入丹皮酚结晶并搅拌均匀;取浸膏0.2 g,精密称重,加20%甲醇100 mL,称重,超声处理30 min,放冷,用2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过0.45μm微孔滤膜,即得供试品溶液2。
2.3.3 供试品3 取牡丹皮饮片0.1 g,精密称重,加20%甲醇 100 mL,称重,超声处理 30 min,放冷,用2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过0.45μm微孔滤膜,得供试品溶液3。
2.4 测定 将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1,2,3依序定量进样,照2.1项下毛细管电泳条件测定峰面积,外标法计算含量。
图1 水煎煮制备牡丹皮配方颗粒的MEKC图
图2 水蒸汽蒸馏并煎煮制备牡丹皮配方颗粒的MEKC图
图3 牡丹皮饮片的MEKC图
2.5 结果 2种提取方法制备牡丹皮配方颗粒的供试品溶液及饮片供试品溶液的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图见图1,图2,图3;供试品中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见表1。
3 讨论
牡丹皮主要活性成分是丹皮酚类、芍药苷等化合物[3],其中丹皮酚是现行版中国药典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4]。由于丹皮酚易挥发,在水中溶解度差,因此用传统的水煎煮提取损失量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併煎煮法制备牡丹皮配方颗粒,其提取物除了有效提高丹皮酚的含量,在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结果和图谱上还显示出与水煎煮法提取物的组成基本一致;与牡丹皮饮片MEKC谱图比较可知,两种提取方法基本保持了牡丹皮饮片水溶性成分的组成;两法比较,芍药苷提取率基本一致,丹皮酚提取率以水蒸气蒸馏併煎煮法高;后一结果与文献[5]一致;本文采用MEKC,克服了芍药苷等非挥发、水溶性成分的在气相色谱法中无法直接分析的局限,使水不溶、挥发性成分和水溶性、非挥发性成分同时被检测。
本文在文献[6-7]的基础上考察了同时测量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的条件,对缓冲液的浓度、pH范围进行了优化试验。条件试验发现,当pH<7时,芍药苷和丹皮酚与相邻峰有较高的分离度和较好的峰形;当pH>7时,随着碱性增加,迁移时间明显缩短,各组分峰重叠。综合考虑分离效果和迁移时间等因素,确定缓冲液最佳pH值为6.4。磷酸盐浓度在10~40 mmol/L的范围变化时,随着浓度增加,分离度增加,但同时电流增加,使基线不稳,兼顾两者关系,将磷酸盐浓度定为20 mmol/L。
本文建立的MEKC较好地反映了两种方法制备牡丹皮配方颗粒的差异,表明水蒸气蒸馏併煎煮法制备牡丹皮配方颗粒既能保留煎煮法对水溶性成分的提取,又能获得对挥发性成分的较高收率,是制备含有挥发性药效成分的较佳提取方法。
表1 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n=2)
[1]涂瑶生,毕晓黎.中药配方颗粒国际化有关问题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2):77-81.
[2]仇法新,高福君.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药房,2007,18(3):163.
[3]严永清.中药辞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82-5.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9.
[5]王立,侯世祥,胡平,等.牡丹皮药材的最适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8):569-571.
[6]戴淑娟,谢晓梅,张勇,等.两种方法制备牡丹皮颗粒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比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2):43.
[7]李利军,冯军,黄文艺,等.高效毛细管电泳同时分离测定栀子苷、芍药苷及丹皮酚的研究[J].分析实验室,2007,26(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