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nm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7例临床观察
2010-04-03杨煜生李玉娟
王 伟,杨煜生,李玉娟
(河南省南阳市眼科医院激光室 473014)
532 nm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7例临床观察
王 伟,杨煜生,李玉娟
(河南省南阳市眼科医院激光室 473014)
目的探讨532 nm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7例(47眼)患者采用532 nm半导体激光进行激光治疗,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的结果先行黄斑格子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根据不同病变选择激光参数。每次光凝300~500点,治疗3~4次。激光后3~6个月复查视力,进行荧光血管造影,观察患者视网膜病变消退情况和视力变化。结果显效33只眼(70.21%),有效13只眼(27.66%),无效1只眼(2.13%),总有效率为97.87%。视力提高9只眼(19.15%),不变34只眼(72.34%)。结论532 nm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安全有效,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激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比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对视功能损害较大,尤其是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常因并发症而发生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丧失视力。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可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且激光治疗安全有效。本院自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对47例(47眼)缺血型CRVO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7例(47眼)均为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CRVO的患者。发病时间2周至3个月,年龄41~73岁,平均56.1岁。所有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其中男 29例(61.70%),女18例(38.30%),右眼 26例(55.19%),左眼 21例(44.68%);患眼均有大片无灌注区,且无明显的玻璃体出血。
1.2 诊断标准 眼底镜检查见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早期因视网膜有大量出血病灶,使脉络膜及视网膜荧光被掩盖,在未被掩盖处则可见充盈迟缓的动静脉,静脉管壁及其附近组织染色而呈弥漫性强荧光,由于视网膜内层毛细血管床缺血而出现无灌注区。无灌注区周围残存的毛细血管呈瘤样扩张,可见侧支循环及新生血管形成;晚期见视网膜荧光着染以及黄斑囊样水肿。
1.3 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前,详细阅读近期FFA片,应用复方托吡卡胺点眼充分散大瞳孔后,用1%的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放置专用三面镜,应用法国BVI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泵浦倍频532 nm YAG激光器,首先对黄斑水肿区进行格子样光凝。光凝范围:黄斑中心凹500 μ m外,避开黄斑乳头束的黄斑部区域。光斑100~200μ m,曝光时间0.1~0.2 s,以出现灰白色的Ⅰ~Ⅱ级轻度光斑为准,光斑间隔1~1.5个光斑直径,治疗量为200点左右。1个月后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光凝范围:视乳头上、下、鼻侧1 PD以外,颞侧上、下血管弓及黄斑中心凹颞侧2 PD以外至赤道部区域,进行广泛的视网膜光凝,光斑300~500μ m,曝光时间0.2~0.3 s,以出现明显灰白色的Ⅲ级轻中度光斑为准,光斑间隔1~1.5个光斑直径,每次光凝300~500点,治疗3~4次,每次间歇6~ 10 d,治疗量为1 000~1 500点。激光治疗后3~6个月复查FFA,观察激光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眼底检查和FFA检查见出血吸收,无灌注区消失,黄斑水肿消失或减退,血管无渗漏,新生血管消退为显效;出血部分吸收,无灌注区减少,渗漏及水肿减轻,无新生血管部分消退为有效;若病变未见明显减轻或出现新的新生血管或玻璃体出血等者为无效。
1.5 视力判定标准 以国际视力表为标准,光凝治疗后视力进步二行或以上者为视力提高;视力减退二行或以上者为视力下降;否则为视力无变化。
2 结 果
47例缺血型CRVO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 9个月。显效 33眼,占 70.21%。有效 13眼,占27.66%。无效1眼,占2.13%。总有效率为97.87%。治疗后视力提高 9只眼,占19.15%;不变 34只眼,占72.34%。;下降 4只眼,占8.51%。
3 讨 论
缺血型CRVO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底血管疾病,不仅致盲率高,而且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并发率亦高,因此,预后较差[1]。如何有效阻止病情的发展、防止出现新生血管、预防严重并发症、缩短病程、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视功能、防止失明是治疗的关键[2]。目前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而激光光凝治疗是确切有效的首选方法[3]。532 nm半导体激光穿透组织能力强,血色素吸收率极高,而叶黄素吸收很少,因此适合眼底疾病的治疗[4]。激光治疗目的是促进视网膜水肿和出血的吸收,防止和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保护患者视功能。视网膜光凝治疗机制[5]:光凝可降低病变区视网膜耗氧量,使受阻区域缺血、缺氧得以改善,减少了因缺氧而产生新生血管的可能性;光凝封闭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减少因缺氧产生的血管生长因子,可预防或减少新生血管生成,防止反复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光凝使视网膜和脉络膜产生多处散在粘连,使因水肿而脱离的视网膜感觉层更靠近脉络膜血管,得到更丰富的血供;光凝使病变区受损的毛细血管层闭塞,减少了因毛细血管渗漏所致的视网膜水肿;光凝减少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同时形成一道屏障,阻止毛细血管渗出液体和出血进入中心凹,减轻黄斑水肿和预防形成黄斑囊样水肿。
本组结果显示,激光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视网膜病变消退或明显减轻,患者视力获得稳定或提高。作者认为,对于激光治疗的时机,由于缺血型CRVO患者长期视网膜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视网膜缺血,以及大片无灌注区存在,易生成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此,应早期进行激光治疗,在尚未出现新生血管时进行干预性激光治疗,可有效预防新生血管形成,防止失明。在治疗中,应先进行黄斑部格子样光凝,然后行全视网膜光凝,黄斑周围形成屏障粘连、防止水肿出血向黄斑部蔓延,避免黄斑水肿加重,并可预防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6]。其次一旦出现新生血管,其玻璃体积血发生率为70.6%[7],应尽快完成激光治疗,防止因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影响激光治疗。另外,激光治疗过程中,应灵活调节激光能量、曝光时间、光斑大小,确保激光治疗效果,尽量避免或减少激光造成的不良反应。对黄斑中心凹附近处病变光凝时,应特别小心,避免因患者眼球转动时,误伤黄斑中心凹。同时激光斑不可过强或距黄斑中心凹过近,防止以后因激光斑扩大影响视力[4]。光凝治疗结束后嘱患者定期复查,必要时,进行补充光凝治疗。
总之,缺血型CRVO及时进行激光治疗,可促进视网膜出血、水肿的吸收,缩短病程,防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1] 黄叔仁,张晓峰.眼底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
[2] 熊毅彤,叶纹,孙莉.倍频固体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2):158.
[3] 黄明海,郭海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29(1):41.
[4] 周炜,郭希让.眼科激光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50.
[5] 张兰,李国良,李跃峰,等.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早期氩激光治疗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7,29(6):572.
[6] 李晓鹏,韩晓红,陆丽红.倍频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2):146.
[7] 李爱荣,陈雪艺,张金莎.视网膜静脉阻塞36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5):453.
R774.1;R454.2
B
1671-8348(2010)09-1119-02
2009-08-31
2009-10-20)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