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创药学专业办学特色

2010-04-03杨元娟艾继周王丽娟

重庆医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药学

杨元娟,艾继周,王丽娟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400030)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创药学专业办学特色

杨元娟,艾继周△,王丽娟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400030)

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获得很大发展机遇,目前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特别是教高[2006]16号文件出台,为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1]。本校响应16号文件精神,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尤其本系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努力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2]。

1 以药学专业为龙头,推动“药品类”专业群建设

多年来本校以坚持特色、发扬优势、突破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结合自身实际已逐步将本校药学专业打造成为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受到用人单位普遍认可的品牌专业,并以药学专业为龙头,不断推动“药品类”专业群建设。学校现已拥有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等7个专业,并计划再逐步打造出化学制药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等专业,目前本系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已近3 000人。

2 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3]及顶岗实习[4]本校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结合学生就业和医药企业实际需要,于2003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及顶岗实习。通过1年顶岗实习,使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近年来通过顶岗实习促进了学生充分就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

2.2 面向企业一线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5]本校根据职业学校特点和市场需求,大力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药品监督部门、医院和相关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已先后与市内多家大型药品生产和营销企业、医院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书。如本校与重庆市大型民营药品连锁零售企业——重庆万和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合作办学协议,该公司目前拥有2 000余名员工,其中858名来自本校药学类专业学生,160名已成为该公司中流砥柱,公司预计在未来5年每年还需要本校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约300人。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使本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大大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学校在行业协会知名度,使学校与行业、企业真正做到“零距离”对接。

2.3 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专业课教学 本校近年来连续投入400多万元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更好地开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专业课教学提供了硬件支撑。目前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已实现了现场教学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交替进行,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目的[6]。同时本校还与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太极集团、四川科伦药业、重庆药友、重庆桐君阁药厂及营销公司等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校外实训基地,搭建起工学结合立交桥,更好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

2.4 坚持教法改革,努力提高质量 本校通过深入学习和贯彻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本着知识必需、够用原则[7],注重对学生技能培养,先后实施了案例教学、问题讨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结合等教学方法改革,收到良好效果。

3 大力建设适应职场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本校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精心打造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药物制剂技术实训基地,拟于2010年在新校区建成符合药厂GM P生产要求的小容量液体针剂模拟车间,现已进入设备采购招标阶段。同时正在全力打造重庆市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生物制药实训基地,拟在新校区建成面积超过1 500 m2,具有完善实训设备的生物技术制药实训室(小型生物制药生产线)、制剂工艺实训室(液体生物制剂灌装生产线)、生物药物分析检验实训室和生物技术制药仿真实训室等,使学生能全面掌握生物制药的全过程及操作技能。

3.2 发展校办企业 本校经过多年探索和建设,依托学校师资力量努力发展校办企业,现拥有年产值超千万元、通过国家GM P认证的校办企业——重庆渝生制药厂、重庆埃夫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国家GM P认证的重庆市明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重庆市医学检验试剂研究所等。这些校办企业和实体是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基地。基地规模、辐射与示范效应在我市同类院校中起引领作用。

4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本校一直注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药学系现有专职教师7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学位教师2人,硕士学位教师28人,具有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职称26人,双师素质教师34人,重庆市名师1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和充实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本校已在企业聘任兼职老师累计达120余人,在各级医院及企业聘任带教老师约500余人。同时学校部分教师也在企业兼职或轮岗锻炼,专业课教师参与岗位锻炼时间每年平均不少于1个月,学校以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16号文件根本宗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之路;主动服务社会,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办出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1]黄木生,杨敬华,龚其云.学好教育部“16号文件”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 (5):1.

[2]罗可成,刘克勤.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切实加强高职教学质量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88(9):20.

[3]成超.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10.

[4]戴建兵,程浩.探索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新模式——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工程”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9(5):78.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及其开发[R].河北省专业带头人培训报告,2007:6.

[6]姜大源,吴全全.当代的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淑琴,钟明炼,叶德泳.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2):17.

book=8,ebook=114

10.3969/j.issn.1671-8348.2010.15.065

R9;G642.0

A 文献标识码:1671-8348(2010)15-2079-02

2010-05-27)

△通讯作者,电话:13330271936;E-mail:ajz1954@163.com。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药学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工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