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共享模式探索
2010-04-03丁昭良黄祖春
丁昭良,黄祖春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办公室 400030)
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共享模式探索
丁昭良,黄祖春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办公室 400030)
重庆直辖13年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移民等战略机遇,成功实现了跨越发展。在“314”总体部署以及“统筹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教育部与重庆市签订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部市战略合作协议。市委、市政府做出将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的教育中心和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的重要决定,这就需要重庆市按照“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科学发展的教育新格局,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和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难题,在全国探索和创造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庆模式。在这一背景下,重庆市教委在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展开了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探索。
2006年成立的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为广大农村和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等医药卫生技术人才、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医药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立足重庆,面向农村,服务基层,以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技能培训,力争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办学特色鲜明,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并以药学、护理、医学相关专业为主的普通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抓住入住重庆大学城的契机,广泛开展高校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由学校承担的“加强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改革提升高校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研究课题,获重庆市教委立项资助。“探索东西部地区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共享模式”已申报教育部中国特色高教管理模式研究项目。课题组一方面积极响应和推进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五统一”的实施;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校校联动,优势互补 学校在“统筹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背景下,在市政府大力推行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五统一”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与东部发达地区医药类高校资源互补重要性,早于2008年就开启了与东部医药类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先河。2008年底校长黄祖春教授带领相关同志赴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几所办学经验丰富、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模式创新的医药类国家示范高职高专院校考察,重点调研其内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教学及科研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系(部)建设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情况。之后重点与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展开频繁校校交流与沟通,2009年初在双方友好协商基础上,根据教育部“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精神,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本着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互动原则,在市教委和市卫生局支持下,分别达成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对口支援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协议,协议涉及专业建设、联合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建设、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各个领域。
1.2 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教学相长 在校校联动基础上,根据医护学生培养特点,学校在重庆市内广泛寻找适合培养大专医护生的教学医院,充分利用临床医院的优质临床教学资源展开院校合作。学校先后挂牌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江津区人民医院、璧山县人民医院、铜梁县人民医院、西铝医院等为教学医院。同时在市教委、市卫生局大力支持下,批准设立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九龙坡医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南岸医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西铝医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璧山医院等。把学生临床教学分期分批成建制放入医院培养,从而形成“1+2”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学校上完1年基础课程后,以后2年到医院或实训条件相对较好的其他学校学习临床理论和技能操作,实现临床理论、技能操作学习与患者零距离的优化教学。
1.3 统筹城乡,辐射西部 学校在2002年利用北京大学资源优势,建立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重庆学习中心,从而辐射西部,开设药学专科、药学专升本以及护理学专科、护理学专升本等专业。从2006年开始利用“3+2”培养模式指导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医药学校培养乡镇卫生院(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拥有“重庆市卫生局卫生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中心”、“重庆市出国卫生人员培训基地”等三大平台,服务广大社区和农村。
2 初步成效
2.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2.1.1 学校依托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工科资源优势培养师资,成功申报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维护等2个新专业,填补了西南地区空白,2个专业均获重庆市教委批准于2010年开始招生,并形成“2+1”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完成2年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后,以后1年到拥有优质实训条件和众多实习单位的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学习。
2.1.2 选送43名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成建制赴国家示范校——拥有优质实训、实习场地的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培养。选送197名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成建制到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等3所拥有优质临床教学资源的教学医院培养。从而初步形成了“校校联动、优势互补、院校合作、工学结合、教学相长”的“1+2”、“2+1”职教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与岗位零距离接轨的优化教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3 共享示范校资源平台,提升学校办学地位。教育部在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中建立20个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资源库,其中医药类只有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牵头的护理专业,涉及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培养、优秀团队、实训实习场所、精品课程、教材编写等。本校有幸受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邀请,参与由8所学校组成的教育部护理专业标准化资源建设团队。同时依托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荷兰签订中荷联合培养社区卫生人员协议,架起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培养社区卫生人员的桥梁。
2.2 搭建网络培训平台,推进成果城乡共享 学校利用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重庆学习中心为西南地区培养100余人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利用中职与高职对接,培养200多名三峡库区农村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利用三大培训平台,为广大农村培训3 183名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如第2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万名乡村医生培训,重庆市社区卫生管理干部、社区带教师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岗位培训,重庆市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岗位培训,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内儿科)岗位培训,重庆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师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重庆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师资培训等。
2.3 共享合作,提升效益 学校在探讨和实践高校优质资源机制改革中也明显提升了学校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目前学校共建设和开发19个大专专业及方向,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面向山西、海南、河南、湖北等全国12个省市招收普通专科,招生录取人数达到2 903人,现在校生7 872人,北京大学网校和成人教育本专科在校生已达470人。在全校专兼职教师365人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81人,在职攻读博、硕研究生26人,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147人。有市级精品课程和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有中央财政和市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有校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近3年承担卫生部、教育部等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并担任主编、副主编、参编者达60多人次。承担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技项目、市教委科技项目等在研项目近50项,校级教研、科研项目立项47项。2009年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收录期刊1篇,EI收录期刊2篇, CSCD收录期刊13篇,北大核心期刊18篇。
总之,高校优质资源的有效共享可以实现高校之间优势互补,提升高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培养区域型人才和高素质大学生、营造高校良好的社会地位等方面正在发挥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在政府、学校与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将能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长效合作机制,促进重庆市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
book=8,ebook=105
10.3969/j.issn.1671-8348.2010.15.064
G642.0
A 文献标识码:1671-8348(2010)15-2077-02
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