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情况分析
2010-04-03胡正明
胡 正 明
(安徽省泾县农技推广中心,泾县 2425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或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到生产、加工和流通诸多环节,农业标准化是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唯一途径。近几年来,我县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很大进步,抓住我县优势农产品茶叶,积极地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我县茶叶产品质量,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现就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1 泾县创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基地概况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峰峦叠嶂,碧水环绕,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森林覆盖率达70%,作物种类繁多,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全县茶叶面积7000hm2,可采面积5330余hm2,年产茶叶3000t。从2002年开始,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区域开发和规模经营”的原则,按照“生产无害化,产品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006年开始对泾县优势农产品茶叶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2 建立组织,制定优惠政策
为了抓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泾县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相关科局领导为成员的创建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意见。《茶叶产业化发展意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等。在茶叶基地建设中,对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连片0.67hm2以上,经验收合格,一次性每667m2补助100元;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对农业企业获得ISO质量体系或环境体系认证的,一次性奖励0.5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农业部认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当年一次性奖励0.5万元、1万元、2万元;在发展农村中介合作组织中,对规范运作的协会每年补助0.5万元活动经费;获得省、国家级表彰的农村合作组织,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在品牌创建中,对获得省政府、国家部委确认的名牌农产品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对参加市级以上政府举办的名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的,其展位费给予50%补助。同时建立农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发展。
3 制定生产标准
农业生产经营要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积极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泾县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以茶叶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制定实施意见,明确目标和建设内容,全县已制定各种生产标准10多项。如《泾县特尖标准》及《泾县特尖的工艺规程》;《汀溪兰香标准》及《汀溪兰香生产技术规程》;《涌溪火青标准》及《涌溪火青生产技术规程》;《泾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等。形成以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市及地方标准为主体,制定地方(或企业)标准做补充,采用国际标准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使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有标可依。特别是汀溪兰香、涌溪火青茶的产品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实施,规范了泾县两大品牌茶叶的标准化生产工作。从2003年开始,泾县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汀溪兰香茶叶交易会,对泾县茶叶标准化生产和茶叶品牌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名优茶比例大幅度提高。
4 创建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措施
4.1 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素质也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关键,标准的掌握,新技术的实施,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应用等都与农民素质密切相关。泾县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人和妇女,这部分人恰恰是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农业生产者的低素质与农业标准化建设对人才的高要求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因此,泾县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推广先进农业适用技术,把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品种送到千家万户,利用科技结对服务把农业知识传授给广大农民。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把创建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做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在茶叶生产主要乡村培训新型茶农3000人,发放技术资料5000本,印发标准化生产手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册1万余册,通过较为系统的培训,使在家务农的人员掌握了茶叶标准化生产知识,并现场指导茶农进行标准化生产。
4.2 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分散的家庭经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农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泾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县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意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茶农从“分散”走向“联合”,从“弱质”走向“强势”,促进了全县茶叶产品生产区域的形成。在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成立了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标准化基地建设。为增强龙头企业与社员之间的凝聚力,合作社借助公司与茶农签定合同,建立稳定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推动了我县茶业标准化生产,保证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4.3 抓好“三品”认证,强化服务功能 通过加强对茶叶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县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有33个,涉及到茶叶产业有10家。认证面积达6000hm2,认证产量100多t。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对标准化农业生产和产品认证给予奖励,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工作。县农技推广中心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指导、帮助经过认证的农业标准化基地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完善生产操作规程,认真细致地准备申报材料,提高初审的成功率。政策扶持、服务全程,大大地提高了企业认证的积极性,茶叶“三品”认证工作在我县蓬勃发展。提升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及消费。
4.4 建成基地,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进程 我县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建立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基地建设以产地生态环境较好,农民素质较高,农产品商品率较高的茶叶先行,从实际出发,区别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逐步突破,使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达到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具有稳定、持续和极强的带动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基地农户的组织优势,形成龙头组织辐射带动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格局,以示范的形式组织带动广大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障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落实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实施标准化管理,对农产品的生产行为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引导和规范。建立完善各项生产监管档案,实现农产品质量问题可追溯,有效地促进了基地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创建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绿色食品茶叶在我县发挥了巨大作用,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基地农户得到较多的实惠。在建的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已有三家对接企业获得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安徽兰香茶叶有限公司还积极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抓好“公司+农户+基地”的培育壮大,做好标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对汀溪兰香茶叶从茶园耕作、茶树种植一直到茶叶的收购与加工,茶叶成品销售等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指导操作,真正发挥标准化生产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在基地建设中推广猪-沼-茶生产模式。如安徽祥泰农业责任有限公司年产猪粪2000多t,经无害化处理,供应给基地使用。全县沼气池有5000多口,产生的沼液也供应到基地,确保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肥料合理应用。保证了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4.5 实行产地编码试点,完善农产品追溯制度 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市农委农业环境保护站组织试点县到外地参观学习农产品产地编码。积极开展好我县农产品产地编码工作。确定主导产业茶叶产地编码为突破口,开展产地编码试点工作。按照《宣城市农产品产地编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在茶叶主产区泾县汀溪乡开展以茶叶产品产地编码工作。提高本地农产品茶叶的知名度,体现到本地农产品内在质量,产生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农村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对群众积极性高的大坑村战岭、马家、大南坑、小坑村民组的117个农户,进行产地编码工作,认真填写《宣城市农产品产地编码信息系统数据调查表》,逐户填写编码信息表。县农业环保站将制作好的编码卡到试点村集中发放。填写好《农产品产地编码卡》发放登记表,与试点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加强试点村农户间的合作和监督,引导农户自觉亮“卡”销售。发挥产地编码卡作为销售标志的作用,使产地编码工作取得实效,生产企业还发放农事记录册,要求农户认真做好生产记录,建立生产档案,制作椭圆形的农产品产地编码销售标志,注明查询电话,加贴在茶叶包装物上,让消费者明明白白的消费。同时,县农业环保站还定期的对编码卡的使用等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农产品产地编码卡——农产品的“身份证”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落实到田间地头。有利于企业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茶叶)质量实行追溯,从生产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保证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实现企业与茶农双丰收的效果。
4.6 强化监督管理,为标准化茶叶生产护航 树立农产品全程监管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管理的工作思路。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加强产地环境的整治和净化工作。泾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严格控制污染重、效益低的企业进驻。同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加大对剧毒、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推广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销等多种经营模式,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在监管方面,县农委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抓好日常执法检查的基础上,每年春秋季开展农资市场专项大检查,严肃查处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的生产流通,禁止限用农药在标准化生产基地上使用。县绿色食品办公室和农业环保站,对农产品的包装标识,种植生产记录进行指导和督查。对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区域,确定农技部门经销农资单位为基地的基本经营单位。把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农业执法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标准推广与监管的薄弱环节,以“三品”的抽检和企业的调查为重点,促进了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保障了我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康发展,提升了我县茶叶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