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完成31个大豆基因组重测序

2010-04-03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野生大豆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

由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的“大豆回家”项目研究成果,“31个大豆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遗传多样性和进化选择模式”11月14日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遗传学》上在线发表。

该研究首次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组进行了大规模遗传多态性分析,为全球大豆的遗传学研究、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和分子育种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源,有助农业发展。

据悉,这是首次全由中国科学家在大豆的故乡-中国完成的一项大型大豆基因组课题,突破了先进国家在大豆高端研究的垄断,亦是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紧密合作获得显著科研突破的典范。

据介绍,研究人员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17株野生大豆和14株栽培大豆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SOAP软件v2.18比对到大豆的参考基因组上,总共发现了630多万个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SNPs),建立了高密度的分子标记图谱。同时通过SOAPdenovo软件分别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进行组装,从而鉴定出了18万多个两种大豆中获得和缺失变异(PAVs),得到了在栽培大豆中获得及丢失的基因。

华大基因研究人员表示,大豆基因组不同于其它农作物植物的特点在于,大豆存在较高程度的基因连锁不平衡和较高比例的单核甘酸非同义替换/同义替换比例。该项发现表明,在大豆育种方面,分子标记育种比基因图位克隆可能会拥有更多的优势。

香港中文大学的项目负责人林汉明说,作为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科学研究,该项研究所产生的大量基因组数据可以促进日后的大豆研究,同时亦为大豆育种提供重要信息。香港中文大学与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将作物科学、分子生物学与新一代测序技术相结合,研究成果将会进一步深化大豆的科学研究与应有开发,为农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野生大豆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
野生大豆硬实破除方法探讨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浅谈无人机和机器人的自动化控制
香港中文大学提出环境适应性控湿调温织物新思路
华大基因收入疑云
野生大豆利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昔日千亿市值半年跌去六成 华大基因“举报门”后又迎解禁潮
华大基因大股东是以“白菜价”减持吗
辽宁省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与收集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的教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