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血管平滑肌瘤1例
2010-04-03唐强,段炼
唐 强,段 炼
(重庆合川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401520)
血管平滑肌瘤源于血管壁(多为静脉)内肌组织,为好发于间叶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四肢,尤以下肢多见。国外文献报道562例血管平滑肌瘤中仅有48例发生于头颈部,原发于鼻腔、鼻窦者更为少见,约占1%。本院于2008年诊治1例下鼻甲血管平滑肌瘤,现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82岁。因左鼻反复出血2周,于 2008年3月 15日入院。入院前2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出血,出血量较少,呈点滴状,遂来本院门诊治疗,门诊鼻内镜检查发现左侧鼻腔新生物,位置位于左侧下鼻甲中段,与中鼻甲相邻,堵塞中鼻道前段,直径大小约1cm,椭圆形,色红,质中,触之易出血。经收缩后无明显出血。遂用2%利多卡因棉片局部麻醉左侧鼻腔后在手术室检查鼻腔情况:双侧鼻咽部无新生物,左侧鼻腔新生物位于左侧下鼻甲中段,遂用咬切钳紧贴左侧下鼻甲总道面咬除,完整取出新生物,创面见波动性出血,遂用微波烧灼创缘,止血海绵压迫止血。术后病理诊断为:左鼻腔血管平滑肌瘤。术后3d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
2 讨 论
鼻腔良性肿瘤以血管瘤、乳头状瘤较常见,血管平滑肌瘤极为罕见。血管平滑肌瘤是平滑肌瘤的亚型,是由血管及其壁内分化好的平滑肌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病理上分为3型:实体型、海绵型、静脉型。实体型特点为大量平滑肌束围绕着血管腔,平滑肌束排列紧密,互相交错,血管腔数量很多,但常较小,并呈裂隙状;海绵型由扩张的血管组成,血管周围有较少量的平滑肌,这些平滑肌很难同血管之间的平滑肌束相鉴别;静脉型由静脉血管组成,管壁有厚的平滑肌,肿瘤内的平滑肌束不很拥挤,因此,血管壁易与同血管间的平滑肌束相区别。血管平滑肌瘤一般为结节状,界限清楚,且有包膜,直径通常3cm。其在鼻部的症状以渐进性鼻塞、鼻衄、闭塞性鼻音为主,无特异性,与血管纤维瘤较难鉴别,确诊必须依据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其治疗方法,切除后复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