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高职专业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2010-04-03,,,
,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药学高职专业教育是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药学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提高医药行业整体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医药人才存在学历低,专业人才短缺,结构与我国医药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应用等一线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药学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目前一些高职医药院校培养出的药学高职毕业生,确存在着就业率低,进入行业、企业一线不适应,需花大力气进行岗前培训等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及教学管理经验认为,造成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存在与行业、企业脱节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1 药学高职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要求并不矛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药学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药学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毕业后能适应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工作一线需要,从事药品生产、经营、处方调配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以上来看,药学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要求并不矛盾。
1.2 现有药学高职教育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行业、企业要求有差距
1.2.1 现有学校教育大多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受教学场地,教辅工具限制,即使现在多媒体广泛应用示教,教学效果也不可能象实际工作环境形象、生动,学生往往存在这边学、那边忘的现象。
1.2.2 即使在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教学基本上也是模拟性质的,加上部分高职院校由中专升格而成,或起步较晚,实训条件比较落后,实验实训设备需大量资金,也不易解决,学生实验实训条件有限,远不能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设备相提并论,造成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
1.2.3 学校缺乏及时的社会调研活动或准确的社会调研与统计数据,专业设置或招生规模脱离实际需求。
1.2.4 现有职业院校中“双师”型、实践型教师较少,教师一线工作经历不足。即便学校有这方面要求,由于近年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教师教学任务艰巨,也影响其参加生产实践效果,多数敷衍了事,慢慢造成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
1.2.5 目前高职教育中教材也存在很大问题,多数教材由本科或中专教材改编而成,有些教材使用年数已久,有些科目甚至找不到合适教材,而且大多教材很少引入生产一线人员编写,随着科技指导生产日新月异,教材更新的慢节奏也造成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
从以上环节不难推断出,现有高职教学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行业、企业要求必然会有差距。
1.3 产学结合有应用,但效果不佳,达不到共赢 目前很多医药高职院校也都在推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医院、医药企业等合作,尤其医药专业历来就重视实践教学,生产实践占1/3以上。但有些医院、企业往往不愿多接收药学高职专业实习生,学生也反映去实习就是从事些简单、重复性工作,学不到多少知识,双方合作效果不佳,不能达到共赢。究其原因:
1.3.1 目前招生规模扩大,一次性进入医院、企业生产实践人数超过了其承受能力,社会上缺乏一定数量的对口生产实践单位,有些医院、企业教学要求不能保证。
1.3.2 学校空有热情,不能为医院、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送出去的学生不能短期内经过培训为医院、企业使用,学校又经常不切实际提出各种要求,医院、企业积极性不高。
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建成了以云南为枢纽,辐射东南亚、南亚,延伸至欧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的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网络,促进了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截至6月末,全省银行与境外8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跨境结算渠道,其中涉及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达34个,境外银行在云南省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87户,境外机构在全省银行开立非居民人民币账户1759户。
1.3.3 医院、企业太过实际,存在短期行为,有些医院、企业教学意识不强,停留在协议层面下的产学结合比较普遍。
2 解决思路
2.1 明析产学结合内涵,把产学结合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产学结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产”是指产业界(对药学高职而言主要指医院及医药企业),“学”这里指医药高职院校。产学结合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利益比较的基础上寻求相互需求的过程[1]。产学结合办学能够将学生的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将学校学习和社会生产部门实践相结合,将教学领域和生产领域融为一体,使学生接触更多类型专业工作环境,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其实质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利益集团,学校以育人为本,追求社会效益,企业以盈利为本,追求经济效益,产学结合关键是处理好企业和院校的利益关系,把产学结合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2.2 编制适合产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案,试行多特色培养方案
2.2.1 专业培养方案是学生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是学生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要实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制定适合产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应把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恰当比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基本出发点,加强实践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相互渗透,并处理好学生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药学专业应以药为核心,突出药品生产、质量检验、经营管理、营销能力及临床用药等能力的培养。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修改应引入生产一线专家共同进行。
2.2.2 试行一专多向培养方案 学生入学时,统一根据既定普通药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前一学期,针对学生就业去向和工作内容设置不同的能力方向课程,突出专向能力训练,经过专向强化训练,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受到其生产实践单位青睐。
2.2.3 试行订单式培养方案 所谓“订单式”培养,是指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2]。“订单式”培养方案解决了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了高等职业院校与学生、企业“三赢”的目的,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是人才和技术。从企业的角度,企业为自己培养后备人才,表现地更为积极主动,愿意付出和投入,并获得了学校的技术服务和成果;从学生的角度,学生获得了优质的教育服务,打下能够顺利就业、继续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基础;从学校的角度,学校圆满完成了培养人才目的,并得到了企业技术、设备等优质实践教学资源。三者既追求各自的价值目标,又形成了“共赢”的局面。
2.2.4 试行顶岗实习培养方案 顶岗实习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探索产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医药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生产实践期间可试行半年生产实习,半年顶岗实习模式。
2.3 编写适合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材 教材的编写应聘请教育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定期改版或重编,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2.4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引进学校,充实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要求高等职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即“双师型”教师[3]。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合格高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基础,也是产学结合的前提,高职院校教师应定期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以增强自身实践技能,学校也可聘请高级药技人员进校兼任教师,充实职业院校的“双师”型、实践型师资队伍。
2.5 加强课间见习 使学生极早熟悉将来工作环境,认识到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缩短职教学生走上一线岗位的周期。
2.6 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结果,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与某一行业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职业资格证书也是进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准入证,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真正把产学结合起来,引导了职业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促进了劳动就业。
2.7 加强就业后再教育 毕业生进入生产一线后,职业院校应继续加强就业后再教育,定期为行业企业一线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提高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凝聚力,也是职业院校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延伸。
[1]王雷.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结合发展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17):249.
[2]罗湘.走产学结合之路,构建药学高职高专“订单”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医学,2006(2):186.
[3]魏炳麒.产学结合语境下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初探[J].职业时空,200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