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力初探
2010-04-03武步成王霞娟彭喜保山西大同大学大同037009
□武步成 王霞娟 彭喜保 [山西大同大学 大同 037009]
大学精神力初探
□武步成 王霞娟 彭喜保 [山西大同大学 大同 037009]
精神蕴涵着巨大的力量,大学精神力对于新建地方高校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精神力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精神的影响力、大学精神的潜移力、大学精神的凝聚力、大学精神的先导力与大学精神的扬弃力。
大学精神; 影响力; 潜移力; 凝聚力; 先导力; 扬弃力
什么是大学精神,见仁见智,至今仍无精确统一的定义。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有的囊括了大学的一切文化现象,有的认为是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从本质上诠释,有的从特质上理解;有的从历史的角度透视,有的从时代特征入手阐释;有的采取价值取向论,有的采用心理认同论;有的认为是理性的,有的认为是情感的,还有的认为是模糊、混沌、浑然的,等等[1]。董云川教授指出:“大学精神真真实实是‘有而不在的’,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大学精神就是空泛无边,虚无而不可知……大学精神本源于文化,弥漫于校园,存在于学生、学者、学会及学术之间。出生证上有‘文化’之烙印,血液中流动着‘情感’,骨髓中深藏着‘智慧’,思维中飘荡着‘至理’,脑后还有一颗‘怀疑与批判’的‘反骨’,行为方式既有传承更有创新,举手投足无不体现‘真情与学养’,开口闭口尽是‘追问与探究’,既能‘脱俗’更能‘入世’,执意追求‘品位与卓越’并籍以直面社会的发展,其主角是学生、学者而非官僚与市侩……以上种种综合而成模糊、混沌、浑然一体的大学精神”[2]。我们赞同董云川教授对大学精神的描述,因为纵观中外大学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她具有创新精神、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自由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学术精神、道德精神、认同精神等本质特征。所以,把握大学精神也应该是针对上述特征、特点来论证,去描述。
精神蕴涵着巨大的力,在这里我们讲的“精神”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谈,“力”也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1940年,汤用彤在致北大校长胡适的信中说,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大学精神之于大学,犹如人的灵魂之于身体。这形象地表述了大学之魅力。精神之大,“大”在什么地方,我们认为至少“大”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精神的影响力
影响二字辞海中解释为“言语、行为、事情对他人或周围的事物所起的作用。”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影响是由此及彼地辐射,它无疆无界。大学精神影响力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大学所有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是大学“人”经过长期努力积淀而成的稳定的、人格化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观念体系。大学精神力是一种特定的精神力,它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趋向。如哈佛大学的“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争取个体独立,捍卫学术自由”;牛津大学的“谨严、求真、探索”;北京大学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等。世界上任何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它的持久的影响力,不仅是人间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足以改变人生、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二、大学精神的潜移力
辞海曰:“潜,暗中,移,改变”。潜移就是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即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环境或人的感染,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大学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在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使学生的文化心理、思想性格受到感染,渐渐发生质的变化。为什么某所大学的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从本校的学风、校风、校训中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身受益,铭志不忘,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精神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一个大学的精神潜移力决定了该校群体的心理定势,形成了一致的生活、工作态度,共同的行为方式。这种潜移力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而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所以大学精神的潜移力具有隐蔽性、渗透性、流动性、变异性。大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通过这种隐蔽的渗透——不知不觉、耳濡目染和隐蔽的流动——无声无息、润物细无声。它引导大学“人”体验生活、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识别观点、启迪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大学精神的凝聚力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凝为“凝结”,聚为“聚集”。凝聚力就是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大学精神的凝聚力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把自身内部力量联合,亲和在一起;二是形成一个大磁场,吸引、影响、团结全社会力量。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所有大学“人”的共同努力,积淀而成稳定的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精神的精髓和核心。这种精神主要存在于大学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一所具有鲜明精神特色的学校,一定会处处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从学校的建筑,布局到校长、教职工和学生的一言一行,再到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人们会明显感到凝聚着一种精神力量,那是一种精神魅力,是一种激涌着富有生命力、令人感动、奔腾激越的学校精神所创设出的氛围”[3]。这种精神吸引着、影响着、召唤着、激发着大学“人”崇高的情感和强烈的进取心,进而转化为师生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强大的内驱力,这对大学“人”价值观的确立、行为方式的选择、人生观的形成以及个性社会化的发展都将起到无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四、大学精神的先导力
“先导”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引导、向导”。先导力就是开路、先行、引导、探索,就是敢为、尖兵、超前、引领。大学的定位在于它是社会文明的先导,在传承与弘扬社会文明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大学精神的先导力全面贯穿于大学的发展全过程,引领着大学的运行,引领着大学的发展,引领着社会的精神风尚,引领着社会文明不断进化。它的独特的精神气质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象征,是大学保证自身地位在社会机体中存在的根本生命力。在贯穿历史的主动脉里,大学始终是人类主要精神资源的传递者与创造者,是人类主要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技术研究)方面军、(高科技产业化)生力军。它用精神气质引领社会,“无论是从18世纪英国纽曼的《大学的理想》到19世纪初德国洪堡的‘三条原则’,还是从20世纪初美国佛莱斯纳的《大学》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大学的第四功能——引领文化,都是如此”[4]。
五、大学精神的扬弃力
扬弃,在哲学上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它包含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内容和过程,也就是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取代,而是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旧事物在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保留到新事物和发展的新阶段。
扬弃力则是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力量和力度。大学精神扬弃力包含在大学发展的全过程中,体现在大学体制机制各个运行环节的张力上。大学精神有许多特点和特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批判精神,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批判精神是人类特有的反思能力,也是人类进步的基本手段。霍克海默说过,无论是科学概念还是生活方式,无论流行的思维方式还是流行的原则规范,我们都不应盲目接受,更不能不加批判的仿效。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研究高深学问需要对问题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就是肯定和否定的过程。辨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有扬有弃,这是事物内部的固有的发展规律。大学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其中无不包含着抛弃、保留、交流、融合、传承、发扬、创新、提高等环节,从而使理论走在最前沿,而且在批判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类文化的创新。马克思的女儿曾经问父亲:“你的座右铭是什么?”马克思回答:“怀疑一切。”“怀疑”就是质疑,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和思维倾向。质疑思维就是要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异常的东西。质疑思维就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真理为唯一标准。只有“怀疑一切”,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创立新学,一切在创新中发展、进步,人类社会才能滚滚不断地向前发展。大学要探求真理、引领未来,就不能不具有批判精神。没有批判、质疑和否定,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对学术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批判本身不是目的,批判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
大学精神除上述的“力”以外,至少还有思维力、和合力、认知力、约束力、整合力、认别力、永恒力、甚至征服力等等,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统而言之,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的大学应归功于她的精神力。声震寰宇、名噪一时的大学也是缘于她的精神力,当今的新建地方高校,要想挑起重托,完成使命,也必须锻造自己的精神力。
[1] 高占祥. 文化力[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
[2] 董云川. 找回大学精神[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4.
[3] 俞国良. 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N]. 北京: 中国教育报, 2008-5-6, (2).
[4] 马齐柯. 培育大学精神应发扬五四传统[N]. 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8-4-30, (4).
[5] 李敏.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 电子科技大学学院(社科版), 2007, 9(6):101-105.
[6] 许宣伟, 刘波. 高校校园文化与师德建设[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 (5): 295-298.
编辑 范华丽
University Spirit Research
WU Bu-cheng WANG Xia-juan PENG Xi-shan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 China)
The spirit has significant power, thus the university spir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loca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The university spirit embod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influence, the potential shift force, the cohesion power, the leading power, and the abandoning force of the university spirit.
college spirit; impact; potential shift force; cohesion power; leading power; abandoning force
F270.7
A
1008-8105(2010)06-0105-03
2010 - 05 - 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规划基金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08JA88041〕阶段成果.
武步成(1953 -)男,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王霞娟(1968 -)女,博士,山西大同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