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魏才子:温子昇碑文研究

2010-04-03崔志伟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山寺碑文

□崔志伟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北魏才子:温子昇碑文研究

□崔志伟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北地才子温子昇是北朝文学的佼佼者,其碑志文创作虽仅存八篇,但篇篇可以称道。刘师培先生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温子昇长于碑版,叙事简直,得张蔡之遗规。”[1]其碑文典雅、清丽,在北朝文坛中占有一席之地。

温子昇; 北魏; 碑文

温子昇(495~547),字鹏举,济阴冤句人,北魏后期到东魏前期著名文人,《魏书》、《北史》有传,他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施汉化改革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文人。温子昇、邢邵与稍后的魏收被称作“北地三才”。温子昇在中国文学史上虽不算大家,但其作品在当时却名噪一时,其不仅是北朝文学突出的代表,而且在南北文学融合的过程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温子昇家世清寒,初为广阳王渊门客,作《侯山祠堂碑》为常景所叹赏,称他是“大才士”,遂为人所知。温子昇碑志文,共八篇,占总文章比例的3/10,碑志文按其用途及内容可分为三种:记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记功碑文是用来记述某人或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功业的;宫室庙宇碑文主要是用来记载这些建筑兴建的缘由和经过的;墓碑文则是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兼诉悼念、称颂之情的。”[2]温子昇的碑志文亦不出此三类。

一、记功碑文

寒陵山寺是后魏高欢败尔朱荣于寒陵山而建立的寺庙。温子昇为其作碑文。《朝野佥载》卷六云:“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昇作寒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字何如?’信曰:‘唯有韩陵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稍解把笔,自余驴鸣狗吠,聒耳而已。”[3]此篇可谓是温子昇的招牌之作。此篇分为三部分,其一“昔晋文尊周,绩宣于践土;齐桓霸世,威着于邵陵。并道冠诸侯,勋高天下。衣裳会同之所,兵车交合之处,寂寞销沈,荒凉靡灭。言谈者空知其名,遥遇者不识其地。然则树同表迹,刊石记功,有道存焉,可不敞欤?”言为从前晋文公推尊周室,功劳突出地表现在践土会盟;齐桓公称霸诸侯,其威武突出地表现在邵陵之役。他们都超过一般诸侯的尊王之道,有显著的功勋。但是,当年诸侯们礼拜、和平会盟的地方,已经荒凉寂寞,不再如从前。谈论古事的人只知道这个地方,远来而行的旅人不认识其他古迹。即使是这样,象马援那样树立铜柱以彰显征伐功绩,如窦宪那样登山刻石铭记破敌功劳,不是也值得一为吗?可见,第一部分只是先荡开一笔,看似与所述寒陵山寺无关,实则属旁征博引,渐入主题。先否定再肯定,突出“树碑”之意义。

第二部分“永安之季,数钟百六,天灾流行,人伦交丧。尔朱氏既绝彼天纲,断兹地纽,禄去王室,政出私门,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头会箕敛,杼柚其空。”先具体描述尔朱荣的叛乱,有如帝尧时十日并出,猛兽食人。贤良遭害,民不聊生。次言“大丞相渤海王命世作宰,惟机成务……楚师之败于柏举,新兵之退自昆阳,以此方之,未可同日。”紧接着引出主人公——大丞相渤海王(高欢),描述其对尔朱荣的镇压。“钟鼓嘈囋,上闻于天……乱辙满野。”用声音来制造声势浩大的战争场面:战场上轰轰隆隆,声震千里;有如巨石从悬崖坠落;如瀑布向深谷奔泻。用声音来渲染场面,比单纯的视觉冲击更具有让人震撼的效果。“俄而雾卷云除……乱辙满野”用战后平静的场面来反衬战争的激烈。最后是列举古人战败之例来凸显此次战争的成功。

第三部分“既考兹沃壤,建此精庐,砥石砺金,莹珠琢玉。经始等于佛功,制作同于造化。息心是归,净行攸处,神异毕臻,灵仙总萃。鸣玉鸾以来游,带霓裳而至止,翔凤纷以相,飞龙蜿而俱跃。虽复高天销于猛炭,大地沦于积水,固以传之不朽,终亦记此无忘。”从修建佛寺的选材,以及修建成功后佛寺的特征做了一番细致描述,末尾是对寒陵山寺的歌颂。

《印山寺碑》若只看题目,往往会误将其归入宫室庙宇之类,但细考其内容乃是赞颂高欢自永安以来拯世平乱之功烈,故其可归入记功碑文之类。“自结绳运往,观象代兴,礼乐相因,诗书间出,喻是非于一指,论道德于二篇,九流之义遂开,百家之言并作。皆以赋命有遭随,摄养致夭寿,爱惠起于吉凶,情伪动于利害。虽改张罗之咒,未易衅钟之牲,因果之业未申,感应之途犹蔽。是以修短有命,子夏论之而未详;报施在天,史迁言之而未悟。”从上古说到汉代,各种人类的智慧结晶,对这些的记述只不过是在蓄意铺垫,是作者要否定的对象,与后之所述人物形成鲜明对比。

“大丞相渤海王膺岳渎之灵,感辰象之气,直置与兰桂齐芳,自然共圭璋比洁”,极力赞美高欢高贵的品质、美好的德行、超强的能力。“永安之末,时各异谋,蜂虿有毒,豺狼反噬,彀弩临城,抽戈犯跸,世道交丧,海水群飞。既而苍龙入隐,白虎出见”,此言当时混乱的状态。逆臣反贼如有毒之蜂,咬人之豺狼。“命世有期,匡时作宰……附之者影从,应之者响起”,在此种乱石局面中,高欢作为匡济时难的宰辅出现,济贫拯弱,威武无敌,力挫群贼,其德行仁义高尚,归附者如影随形,响应者似回声响起。对高欢形象进行了高度地赞誉。

二、宫室庙宇碑文

其中《大觉寺碑》与《定国寺碑》都为佛寺碑,且几乎都用佛语。《大觉寺碑》中主要谈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维天地开辟,阴阳转运,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初地辽远,末路悠长,自始及终,从兄至圣。积骨成山,祗劫莫数;垂衣拂石,恒河难计。”谈由人到佛修炼的漫长经历。其二,“及冠日示梦,蒙罗见谒,应世降神,感物开化,颜如满月,心若盈泉,体道独悟,含灵自晓。居三殿以长想,出四门而永虑。声色莫之留,荣位不能屈。道成树下,光属天上。”讲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凡世经历。其三,“变化靡穷,神通无及,置须弥于葶苈,纳世界于微尘,辟慈悲之门,开仁寿之路,殛烦恼于三涂,济苦难于五浊。非但化及天龙,被教人鬼,固亦福沾行雁,道洽游鱼。”言释迦牟尼成佛后,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之善举。其四,“但群生无感,独尊罢应,杂色照烂,诸山摇动,布金沙而弗受,建宝盖而未留。遂上微妙之台,永升智慧之殿。”是说佛祖释迦牟尼之涅槃。“而天人慕德”句言及正题,说到此碑所建之地址,但主旨在于歌颂、赞美魏主之英明。

《定国寺碑》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盖两仪交运,万物并生……功济于生民。不论过去之因缘,讵辩未来之果报。”是通过对中国古代种种伟人、伟绩,如伯禹和黄帝,如伏羲氏画八卦以占卜凶吉;黄帝尝百草使民避毒等与佛法的广大相对比,达到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的目的。“惟无上大觉,均悟玄机,应现托生,方便开教,圣灵之至,无复等级,威神之力,不可思议。动三乘之驾,泛八解以,引诸子于火宅,渡群生于海岸。自一音辍响,双树潜神,智慧虽徂,象法犹在,光照金盘,言留石室,遍诸世界,咸用归爷。”这是第二部分,旨在突出佛法无边,神通广大,而且有教化之语,劝及众生皈依佛法。

《舜庙碑》先言“怀山不已,龙门未辟……受文祖之命,致昭华之玉”,展现舜登位前的勤苦躬耕。舜手执耒耜,耕于历山,亲自撒网,渔于雷泽。“班五瑞于群后,六宗于上玄,舞干戚而远夷宾,弃金璧而幽灵应。青云浮洛,荣光塞河,符瑞必臻,休祥咸萃,以君人之大德,为帝王之称首”,言舜成为帝王之后,任贤使能,不事征伐、关爱百姓,不爱淫奢,不贪钱财,修养德行,故而诸多祥瑞汇集,舜成为古代帝王的楷模。“陟方之驾遂往,苍梧之窆不归……交鼓亘瑟,实仿佛于闻韶。”言舜的不幸身亡,人们设庙以祭奠,庙内有舜帝塑像,身着冕服,乘驾龙车,表现了后人对他的仰慕。祭奠仪式上钟鼓相鸣,节奏变换,仿佛可以听到优美的韶乐。最后一段“虹气降灵,姚墟诞圣……疑山永逝,湘水长违,灵宫肃肃,神馆微微。”是韵文,旨在歌颂,子昇从舜帝之出生、德行、功劳等方面做了优美的歌颂。

三、墓碑文

墓碑文包括墓志铭与墓碑文或墓表文。前者埋于地下,后者立于地上。温作此三篇均属墓志铭。《司徒元树墓志铭》、《司徒祖莹墓铭》题目即可得知其文体隶属。《常山公主碑》考其文章形式及内容均属墓志铭。墓志铭往往前面有一篇记叙死者生平之传记,紧接着后面附有一篇颂赞体的铭文。《文心雕龙·诔碑篇》:“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4]《常山公主碑》与《司徒元树墓志铭》格式严整,而《司徒祖莹墓铭》是有志无铭,是不严格的墓志铭。

《司徒元树墓志铭》:“昔枢电降祥,姬水成业,握八符以驭世,膺五命以会昌,钦明格于上下,光泽被于宇宙。卜年永久,历世遐长”,先言黄帝出生的神异性,至其在姬水成就大业,威震八方,敬受五行之命而值昌盛之世。接着又进一步写其恩泽四方,传世长久。“有文王之孙子,启周公之苗裔。”言其后代,以文王子孙与周公苗裔标举,旨在引出元树世袭之高贵。“积善所及,踵武称贤,每以辛、李为言,恒持韩、白自许。殚百虑之一致,尽能事于生民”,此句开始进入正题,写元树美好的德行与声誉。接着叙其能力,深有韬略,不让辛庆忌、李广,可比韩信、白起,殚精竭虑,为民效力。“苍苍在上,义归无厚。徒有东平避世之意,空怀北海自晦之情”,对仗工整,用阮籍、孔融之典,说明其祸之来由。“疾非逢雾,终异启手”,意在说明元树没有善终。“明允笃诚,发于岐嶷,未镂已雕,不扶而直。修礼以耕,强学为殖,孔既叹鲁,庄亦吟越。况以度思,有怀明发,翻然高举,归于魏阙。长路未穷,朝光已没。”是铭文,“铭”一般都是对死者的褒扬。此段铭文也无出其右,是对其性格、学识、孝道的一番赞美。“长路未穷,朝光已没”表示对其之死无限惋惜之情。

《司徒祖莹墓铭》首句“自天命生商,王居徙亳,源源毖远,枝叶繁华。祖德润于身,声高邦国;父行成于己,名重京师”是对祖莹家世之追溯,言其家世、血统之高贵。“公钟美多福,资神积善,器局闲灵,志识开悟,口含碧鸡之辨,手握雕龙之文,门有善业,家传庆灵。砺金成器,相遣满籝;琢玉为宝,待价联城。”从祖莹的德行、情志、辩说才能,铺采擒文几个角度进行一连串地赞美。“匪直也人,实惟有道,言折秋毫,辞连春藻”意谓岂止是贤人高品,简直是大道的化身。他精于说理,辨析微妙之事,秋毫不爽;他文辞优美,连篇累牍,美似春藻。

《常山公主碑》“启泰微之层构,辟阊阖之重扉……汉水东流,是生明月”,开篇没有直接言常山公主情况,而是在进行烘托。用“夜光”、“东流”、“明月”等美好的事物铺垫。“公主禀灵宸极……终能成其子姓,贻厥孙谋”描述常山公主的秉性如鲜花芬芳,资质如璧玉温润。脱俗的风范,高洁的仪容,贤淑、文静、谦和,能识大体。品行芳洁、志节高尚,涵养女德,恪守妇道。即是从各个方面对常山公主进行一番赞美性地描述。“而钟漏相催……追帝子于潇湘”,此句谈到常山公主的不幸长辞。其意为:只可惜日月运行,昼夜不停,光阴流逝,丈夫谢世。随后,公主也与世长辞,随从洛神,远离故居而去。最后又是作“铭”以赞颂。“龙辔莫援,日车遂往,奄离形神,忽归丘壤。祖歌薤露,出奏巫山,永厝中野,终掩穷泉。萧瑟神道,荒凉墓田,松槚徒列,琬琰空传。”

前文提到刘师培先生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温子昇长于碑版,叙事简直,得张蔡之遗规。”“张蔡”为东汉文学大家张衡、蔡邕,二者皆以赋闻名于世,故称“张蔡”。蔡邕除其最为擅长的辞赋以外,碑文创作方面也颇有建树。刘勰称为“蔡邕铭思,独冠古今”。其碑文典雅、清丽,多用偶句,音节调谐。温子昇现存的八篇碑文也深得其妙,主要体现在用典方面。

首先,子昇碑文咏颂,典雅厚重,离不开引经据典。直接引用经书的如:《韩陵山寺碑》与《印山寺碑》,二文均用“交丧”一词,意为相互丧失也。其出自《庄子·缮性》“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子昇对原句进行了压缩、提炼,让人浑然不觉。《常山公主碑》中的“琴瑟” 源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肃雍”源于《诗经·召南·河彼秾矣》:“何不肃雍,王姬之车”。《印山寺碑》中“援手”源于《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权也”;“悬皦日于胸怀”源于《诗·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舜庙碑》中“登庸”源于《尚书·虞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如此等等,都是准确引用原典,文章表达流畅而不露典迹。又如《司徒祖莹墓铭》中“口含碧鸡之辩,手握雕龙之文”中“碧鸡”乃用《汉书·王褒传》之典“方上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碧鸡”据其原典之意是表示难得之宝。子昇用其比喻稀有之辩才,用得可谓恰到好处,毫无牵强之感。

其次,子昇碑文也往往化用经书中的字句,把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语言[4~5]。这些语言既来自经书,又有作者自己的创造。如《寒陵山寺碑》中“禄去王室”指福远离朝廷,联系前后句“尔朱氏既绝彼天纲,断兹地纽,禄去王室,政出私门”是说尔朱荣夺取皇室福禄。“禄去王室”源于《诗·大雅·既醉》“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命有仆”,子昇借此语,作了新创,不细揣摩,真难知其已经化用典故。《常山公主碑》中“奄离形神” 源于《汉书·司马迁传》“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印山寺碑》中“既而苍龙入隐,白虎出见,命世有期,匡时作宰”,“命世有期”在这里谓乱世中有英才出现,是在赞颂高欢。子昇“命世有期”源于《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将典故之语进行概括、简化,提炼为“命世有期”,甚是精练。

其三,碑文语言要达到简练,寓意深刻,同样离不开事典。《印山寺碑》中“虽改张罗之咒,未易衅钟之牲,因果之业未申,感应之途犹蔽”中的“衅钟之牲”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起大风于襟袖”出自《汉书·高帝纪》“(高祖)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子昇原文如是“拯沈溺以援手,涉波澜而濡足,悬皦日于胸怀,起大风于衿袖,动之以仁义,行之以忠贞。”形容高欢的威猛无比。子昇认为高欢拥有与刘邦一样的英勇才能,故用此典。

《司徒元树墓志铭》中云“空怀北海自晦之情”,孔北海即孔融,孔子死后,汉献帝时为北海相。汉室之乱,志在靖难,然而意广才疏,又性格耿直,语露锋芒,讥讽曹操,直至将其惹怒,曹操终于借故将其杀害。《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记载:“孔融汉献帝时为北海相,值汉室之乱,志在靖难;然意广才疏,又赋性耿直,语露锋芒,以讥讽仵曹操,曹操借故杀之。”子昇将元树比作孔融,谓元树无韬光养晦之情,至如孔北海,终遭杀身之祸。

事典以表象形容,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正如黄侃所说:“意皆相类,不必语出于我,事苟可信,不必义起乎今,引事引言,凡以答吾之思而已。若夫文之以喻人也,征于旧则易为信,举彼所知则易为从。”[7]而且语言简洁、明快,意蕴丰厚。

[1] 刘师培. 刘申叔遗书[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561.

[2] 褚斌杰.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417.

[3]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M]//王云五. 朝野佥载(及其他二种).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80.

[4] 刘勰著,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214.

[5]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87.

[6] 康金声. 温子 集笺校全译[M].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0.

[7] 高步瀛. 南北朝文举要(下)[M]. 北京: 中华书局,1998.

[8] 褚斌杰.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9] 季羡林, 吴云.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1.

[10] 骆玉明, 张宗原. 南北朝文学[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1.

[11] 周勋初.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编辑 刘 波

North Esprit: Research on Wen Zisheng’s Monumental Articles

CUI Zhi-wei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North esprit Wen Zisheng is the leader in the Northern literature. Although there are only eight monumental articles remained, each of them is pretty good. Mr. Liu Shipei mentioned in his book named“north-south difference of literature that Wen Zisheng who learned from Zhang and Cai was good at the monumental articles and the monumental articles of Wen Zizheng are classic and elegant.

Wen Zisheng;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monumental articles

I207

A

1008-8105(2010)06-0061-04

2010 - 06 - 03

崔志伟(1982 -)女,上海大学文学院2008级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山寺碑文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从《文心雕龙·诔碑》看蔡邕碑文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情牵铁山寺 养心新圣地
在山顶
在办公室打电话有多危险
夜宿山寺
山寺梅兰
《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