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建筑哲学观

2010-03-30顾孟潮

重庆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哲学观科学技术哲学

顾孟潮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北京100835)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建筑哲学观

顾孟潮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北京100835)

阐述了建筑哲学的研究内容,从后科学时代的科学建筑哲学观谈了建立科学的建筑哲学观并使哲学真正成为科学体系的领头学科。

建筑哲学观;建筑哲学;后科学时代

建筑哲学观是建筑科学发展观的纲领和核心,后科学时代的中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建筑哲学观(系统建筑哲学观)尤为重要。

首先谈谈后科学时代的科学建筑哲学观。

我这里所说的后科学时代指的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我认为,任何时代的经济发展都是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后科学时代的提法更贴近科学发展史上新阶段的特征。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知识经济(后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特制表1。

表1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从表1中可以较清楚地看到后科学时代经济的主要基本特征,如知识是经济的基础;社会主体是知识阶层;发展动力是电子和信息革命;生产方式是非标准化的和分散的等等,这一切都决定了城市和建筑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这就是笔者在建筑哲学观中强调后科学时代的原因。

后科学时代的建筑哲学观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建筑哲学在整个建筑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位置;(2)建筑哲学研究的内容;(3)建筑哲学的目标。

从图1中也可以说明。

建筑哲学在整个建筑科学技术体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建筑哲学是建筑科学的带头学科,它是马克思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建筑科学技术体系大系统的最高概括,最高台阶。

建筑哲学是建筑理论大厦的整体骨架,建筑哲学观念的转变对于建筑学科与建筑行业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根本性作用。建筑哲学观是对建筑本质、建筑价值观、建筑方法论的总的概括、总理论。

建筑哲学解决的是建筑理论的总理念、基本概念,它反映着人们已经达到的建筑理论高度,是发展新建筑理论的起点。

由于忽视建筑哲学的领军带头作用、指导作用,在建筑实践中,我们容易犯指导思想和基本决策方面的错误。

目前,由于建筑哲学观念陈旧,制约了建筑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出现了建筑实践中的不少偏向,如重局部举措轻整体决策;重形式轻内容;重艺术轻技术;重物轻人;重经济轻文化;重个人轻社会;重技艺手法轻立意构思;重操作轻理论;重规划设计轻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和使用后评价等。

由于对建筑哲学理念不明、概念不清,香港、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和经济适用房、英国和日本的住房保障制度这些成功经验,原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都未得到我们的重视。至今,中国经济适用房出现了诸多怪现象和制度失灵。由于决策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脱离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的现实,过于强调人人买房、人人拥有房产权,引起了房价暴涨、市场混乱。

图1 建筑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图

香港今年9月开展主题为“建筑是艺术”的活动,我觉得过于强调建筑是艺术这一个方面,不免有偏颇之处,如果把建筑仅仅看作是纯艺术,似乎又退回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哲学观念去了。

从2008年的奥运会和今年的上海世博会的建筑也可以看到,我们与国外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划设计的哲理上,缺乏新的建筑哲学理念、构思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

建筑科学是名副其实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造成我国建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把建筑科学简单化了,常常把建筑的本质简化为“盖房子”。我国当今的建筑科学技术界的许多行业基本上在应用技术层次上活动,缺少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研究,把注意力放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本身,这连还原论的层次也说不上。至今,建筑界常常仍然是只在实用、经济、美观、民族风格、设计手法等几个要素上徘徊,缺乏关于建筑本质、价值观、方法论上的研究,缺乏新的哲学理念、构思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

这里举一个数据来说明:据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调查,建筑界对理论(包括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生态学)等软科学的研究,名列倒数第二。

另一个严酷的现实是,面对巨大的建筑市场需求和飞快的城市化建设形势,我国规划师、建筑师的数量和质量令人担忧。我们的市场规模是国外的几倍、几十倍,而建筑人才的数量仅仅是发达国家的1/10,甚至1/100。在后科学时代,可以说在技术上几乎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关键是我们在理念上和构思上能否构想得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人们需求的方向。

下面谈建筑哲学的研究内容。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管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发展方向的。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 1872-1970)说:“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是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又是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科学技术哲学的本质特点决定着建筑哲学的性质和特点,这些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问题三个方面,在这一点上,建筑哲学与一般科学技术哲学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建筑哲学又有其特有的本质特点。建筑哲学除了具有自然科学属性,还具有艺术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性质,它不仅要研究建筑科学的问题,还要研究人、研究社会、研究环境,这也是我在图1的建筑哲学下方列出的基础理论学科里面,既有自然科学类的学科也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以及交叉性学科的原因。

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是哪些呢?

建筑哲学是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建筑自然观,建筑实践观以及建筑历史观。

建筑哲学又是在建筑学的大系统中以建筑,即宏观建筑和微观建筑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哲学反思,是研究建筑科学系统中的哲学问题的学问。

建筑哲学与一般建筑理论有区别,一般建筑理论的研究对象多局限于微观的具体的事物或问题,而建筑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带有根本性的课题,最终是解决形成人和社会认同的建筑哲学观。

我将建筑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部分”、四个“层次”。一个“中心”即建筑人和建筑社会、建筑体制、建筑机制;三个“基本部分”即本体论-自然观、价值观-历史观、方法论-实践观;四个“层次”即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和各种建筑现象本身。

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层次的情况与此类似,它们本身有着自己更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与范畴,而在整体上,它们又是上一个层次的相应的学科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开放的建筑科学技术体系,它所包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同时它还要研究建筑科学这一大部门与其他十个大部门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我认为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建筑哲学观时,需要强调3个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要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观念,用还原论和整体论相结合的思路来看待建筑问题,来解决建筑学科与建筑行业的问题。让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在建筑科学技术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建筑界一直甚为薄弱的环节。

其次,要把建筑系统学、建筑信息学、建筑生态学、建筑创造学作为四大基础理论引入建筑科学体系,这是鉴于它们在建筑科学技术实践中的创新、评价、监督、控制方面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重要作用。这四方面的薄弱也是建筑科学、建筑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建筑科学研究与建筑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对人类全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即对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图1中在建筑哲学的目标栏内标明的是,人类全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整治、区域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开发建设、城市建筑产品完成等一系列从宏观到微观的建筑活动和事件。

最后要强调的是,科学的建筑哲学观就是人类全生态环境系统建筑哲学观。

下面谈谈在建立后科学时代的建筑哲学观中我的几点思考。

(1)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建筑哲学观并使建筑哲学真正成为建筑科学体系的领头学科。

(2)后科学时代的21世纪,是生态建筑学时代,后科学时代的建筑哲学观是人类全生态环境的系统建筑哲学观。为此需要研究与此有关的理论著作和文献。如,“华沙宣言”、《北京宪章》等文献以及人居环境学理论、生态建筑学理论等,还要涉猎城市社会学、住宅社会学、行为科学等理论著作。

(3)在高等建筑院校开设建筑哲学课。

(4)要建立后科学时代的建筑科学技术体系和结构框架,以拓展视野和思维空间。把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的内容具体化,明确学科和行业的努力重点和发展方向。

(5)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的工作是建筑科学界长远的基本理论建设,又是一项耗时费力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此项工作并强调用大成智慧的思路,采取大成智慧工程的做法,把人的思维结果及各种资料、信息,用现代化手段“集合”起来。

建立和不断完善科学的建筑哲学观,任重而道远,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A].商务印书馆,1981,11.童鹰.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

[2]顾孟潮.系统理论于建筑设计创新[J].世界建筑,1985,(5).

[3]顾孟潮.建筑哲学导论[J].建筑学报[J].2002,(4):44-46.

[4]顾孟潮.试论钱学森建筑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纲要)[J].新建筑,2010,(1):35-136.

[5]Eskil Block Tiber Hottry:Future Citi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Z].The National Swedish Instit Nute for Building Research,1988,11.

[6]顾孟潮.试论钱学森建筑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纲要)[J].新建筑,2010,(1):135-136.

[7]袁正光.知识经济已经来临[J].科普研究,1998,(2).

[8]顾孟潮.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规划学与建筑学[J].规划师,1998,(2):101-104).

[9]顾孟潮.建筑学观念的变迁[J].百科知识,1993,(4):42-44.

[10]吳良镛.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未来——UIA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主旨报告附:国际建协“北京宪章”中国院士书系建筑.城市.人居环境[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22-127.

[11]钱学森.哲学.建筑.民主——钱学森会见鲍世行、顾孟潮、吳小亚时讲的一些意见[A].鲍世行,顾孟潮.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探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63-465.

责任编辑:余咏梅

施工经验

地下结构取找“找平层”施工方法

我们在天津滨海机场扩建工程中,局部采用了取代“找平层”的做法,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看图、分析,把混凝土垫层与找平层合二为一,一遍成活。100mm厚混凝土+20mm厚砂浆找平层,先浇筑100mm厚混凝土,然后撒1∶1干砂子灰进行表面压光交活。这样做的效果:施工过程中减少一道工序,提前8d时间;成本投入上相应减少约7万元。从挖槽开始到找平层完成,仅用20d。

外墙施工中,仍采用一种减掉找平层的方法。设计做法为:墙体一找平层一防水层一保护层一室外填土。而我们从支模板开始,注意控制其表面光滑及平整度、接缝等。尤其在穿墙螺栓上,紧贴模板内侧设一小块木板,规格为5cmx5cmx2cm,凸向墙内。拆模后把它剔掉。在螺栓根部切掉螺栓,然后用1∶1水泥砂浆补平压实,最后根据混凝土表面情况用磨光机打磨处理棱角后,就可以进行防水层施工了。我们的做法减少了找平层,整个地下外墙及管廊侧墙面积为25000m。节省了相当一部分资金,整个工程提前了20d的时间。

(摘自:《建筑工人》)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Scientific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Outlook

This essay elaborates the aspects studied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and discusses about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outlook.the writer talks about how to make philosophy to play a leading role from the scientific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outlook of the post-science time.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outlook;philosophy of architecture;post-science time

TU-021

A

1671-9107(2010)12-0037-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0.12.037

2010-10-12

顾孟潮,男,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主要从事建筑科学理论、建筑评论与环境艺术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猜你喜欢

哲学观科学技术哲学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菱的哲学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