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胡传统乐曲的表现手法

2010-03-27杨抒怡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谱例锣鼓打击乐

■杨抒怡

■郭勇斌

二胡传统乐曲的表现手法

■杨抒怡

二胡是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在明清时期,由于戏曲艺术的空前发展,胡琴类拉弦乐器以其特有的委婉的声线和柔和的腔调,广泛地运用于戏曲伴奏中。特别是二胡已成为当时大多剧种的主音和托音伴奏最重要的乐器之一。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出现了如刘天华,周少梅,阿炳等二胡艺术大师。他们将二胡由伴奏乐器发展成独奏乐器,把二胡从民间自流的状态,逐步引向专业化的道路。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征音乐的作品。传统乐曲在它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规律和特色。传统二胡曲目在秉承了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结合左右手的技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法。

抑扬顿挫

传统的二胡乐曲中,有很多乐曲是平稳、缓慢的,旋律进行通常是三度或五度以内。节奏较为单一,没有渐快渐慢的节奏。谱面上的旋律看似单调乏味,但是演奏其起来却是令人印象深刻。原因就在于它通过抑扬顿挫的手法,将旋律连串起来。所谓“抑”、“扬”是指乐曲的强弱音量的变化。“抑”是弱,“扬”是强。“顿”“挫”是指乐句和音符之间的句读、气口。在二胡演奏中,抑扬顿挫的手法通常是通过右手的长短弓、顿弓、提弓和右手的揉弦技巧来实现。这些看似简单的技巧,广泛运用于传统曲目中,要加深演奏的艺术感染力,则必须把这些技巧运用的恰到好处。

《汉宫秋月》是1929年刘天华根据粤胡曲《汉宫秋月》的唱片记谱而成。经由蒋风之修改订谱,并制订弓指法。该曲所表现的是古代被迫入宫的妇女在凄凉、寂静的秋夜中,面对月色,回忆往事,满腹愁容,感叹自己悲惨的命运。全曲以悲伤、阴郁的情绪为主。采用抑扬顿挫的手法来表现深宫的妇女哀怨的抽泣和叹息。其中运用大量的休止符、顿弓、提弓和揉弦技法。

蒋风之《汉宫秋月》片段

谱例1

谱例1中使用了顿弓的手法,配合休止符的运用,表现出宫女揪心的痛苦和悲伤。营造出藕断丝连的情绪。

谱例2

谱例2第二小节中间运用提弓的方法,提弓即在演奏完一弓后将弓水平抬起做相应停顿。全曲多处有类似的提弓,表现出宫女无奈的叹息声。提弓时需要干净的结束上一个音。

行腔和韵味

行腔和韵味是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法。“腔”这个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指说话的声音、语调或乐曲的调子。很显然,中国音乐里的“腔”与各地的方言和音乐风格息息相关。它是润饰音色、渲染音乐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广泛运用于我国各地的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中。“韵味”这个词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可以说是以乐和诗、以味喻诗传统的美学总结。“韵”本是与听觉相关的乐的美学特性,引申到诗语中之“韵”,体现的是“诗”与“歌”的密切关系;“味”本是与味觉相关的概念,经过修辞转换、美学转换后成为审美品评的重要范畴“韵”、“味”合而为一,主要是指审美对象绕梁三日、令人回味无穷的审美效果。通过二胡演奏中的滑音和揉弦来模仿声乐中的“腔”和“韵”,极大的提高了二胡的表现能力。

《二泉映月》是阿炳根据江南民间音调,在长年的卖艺中不断演奏、改变、加工而成。深沉含蓄的旋律中迸发高亢激昂的情绪,表现出阿炳对命运的无奈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该曲多处运用揉弦、压弦和滑音技法,来表现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韵味。

阿炳《二泉映月》片段

谱例3

谱例3运用了上下滑音和压揉,既用三度以内的小滑音表现了江南音乐细腻阴柔的风格,又通过压弦表现出内心的波澜愤慨。运用滑音和揉弦的技巧,丰富了音高、音色,体现了传统曲目的艺术魅力。

当代二胡演奏和创作艺术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二胡艺术已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技术体系,从民间的乐器发展成独立的艺术体系。从传统的口传心授发展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在创作中,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具有较高难度的演奏技法,极大的发挥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在二胡曲目中的创作中,借鉴西方的旋律发展手法和体裁,在演奏上移植小提琴的技法,并出现了大量的协奏曲、叙事曲等。人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使二胡与国际接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民族乐器,愿望是好的,效果却是相反的。因为民族乐器失去了民族的特性,也就失去了世界性。今天在我们提高技巧的同时,也要思考民族乐器的魂在哪里,特色在哪里。怎么发展才可以使二胡立于世界民族乐器之林。并不是仅仅靠炫技,而是靠我们自己的民族元素。今后二胡的发展必须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中,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在借鉴西方音乐的同时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相信二胡艺术会迈向更灿烂的明天。

节奏的魅力——初探京剧打击乐的教学与实践

■郭勇斌

京剧打击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瑰宝,许多经典的锣鼓经和京剧名段中的打击乐都成为京剧舞台久演不衰的保留曲目。在演出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表现人物情绪和渲染舞台气氛。笔者担任京剧打击乐教学多年,在教学与舞台实践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1.京剧锣鼓的重要性

京剧俗语称“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打击乐在京剧戏曲中的地位不同一般。它作为整个京剧音乐中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重要部分,能以其独特的音响节奏带动全局,贯穿全剧,且以强化配合,烘托舞台气氛,突现表演动作,渲染规定情景中的环境气氛,刻画描写任务某种内心活动,同时连贯剧情,统一整个舞台的节奏、速度、风格,它的合奏能构成相当丰富而鲜明的意境,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京剧艺人长期实践中成熟地创造出系列“锣经”音乐,才丰富了戏曲语言艺术的表现力。在传统戏曲打击乐的运用中它和表演艺术并同发展,随着流派的崛起和其代表剧目的辉煌,同样展现了打击乐在烘托、塑造角色人物演奏艺术的灿烂。打击乐虽然依附于表演,但它却能以强烈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给表演以制约,同时在节奏的变化上也极为丰富多样;在乐器组合上,它有着相当精细完整的组织方式。锣鼓经又可以说是戏曲音乐语言的骨髓,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命脉,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是辅助表演、加强表现力极为有利的手段之一。演员的表演如果没有锣鼓演奏,就会黯然失色。反之,就会增强人物动作的力度、分量,使之夸张,鲜明、光彩照人。

2.京剧打击乐学生的天资与素质

京剧的打击乐器,主要是渲染戏剧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绘时空环境、配合演员表演而运用的。因此它的节奏较之民间打击乐更富于变化,更具表现力。在京剧的伴奏乐器中,打击乐器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京剧传统戏对锣鼓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求乐手有较好的节奏感觉,更需要临场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应在舞台上演奏此类乐器的。因此,建议在招生时严格把关,这样招进来的学生,从学习到舞台实践可以尽快上手,少走弯路,免得老师白费功夫,还有误人子弟之嫌。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京剧打击乐的锣鼓点(即锣鼓经)数量很多,有近百种,如按其结构可大致分为“单一体”、“反复体”、“组合体”三种形式。在传统锣鼓经教学方面,要让学生多念、多背、多看、多练,还应注意观摩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教育心理学的启发式教育和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相结合,在上京剧打击乐课时,努力使学生了解乐器的特性与操作要领,可采取西洋打击乐的节奏训练方法,如单、双节奏、复合节奏等,事实证明,行之有效,可让学生尽快掌握节奏的感觉。要仔细揣摩老师的示范。并反复模拟实际舞台演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如舞台场景的变化、演员唱腔、身段的变化、动作的变化、与人物角色情绪的变化等),使其加深印象,举一反三,在基本功训练方面一定要强化基功练习,在前期主要抓的是节奏训练和基本功练习,中后期学习常用锣鼓、“闹台”起霸、趟马、与各种曲牌,最大的难点在于领会鼓师的领奏手法和锣鼓之间的转接。模仿是初学者的入门钥匙。从模仿中体会技巧、研究方法、总结规律、多看多练方可熟能生巧。“韵味”是在熟和巧的基础上,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产生的。

4.舞台实践

在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训练之后,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舞台实践(也就是剧目的响、彩排,这也是所谓的情景教学),因为不同于课堂的氛围,会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在京剧舞台上,各种锣鼓经的配置运用,十分注重行当和角色的对比。原来在课堂上看是很刻板的东西,到了舞台上全部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经过一次次的对与错会逐渐找到自信,在舞台上稳定情绪和心态,从容地进行演奏,完成乐队与演员之间的配合,让观众欣赏到一台精彩的演出,这正是我们教学希望和期待的结果。

猜你喜欢

谱例锣鼓打击乐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浅谈打击乐在戏曲中的表现作用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打击乐国际“论剑”开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