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泽集》版本考正
2010-03-27甘渭
王廷陈,字梦泽,湖北黄冈人氏,生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中进士后,他被选为庶吉士,正德十四年,因力谏武宗南巡而被罚跪五日,并被廷杖,幸大难不死,后被贬为河南裕州知州,本来就不太遵守传统礼教的王廷陈,遭此打击,更加放浪不羁——不理政务,公然羞辱上司。遂被弹劾,入大梁狱,不久以吏科给事中致仕。此时还不满三十的王廷陈匆匆结束了他原本能一片大好的政治生涯,居家三十余年,托体山阿,以诗酒自娱。卒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1],享年五十八。
王廷陈死后不久,他的作品由其家人收录,刻为《梦泽集》十七卷,是为家刻本。后其弟嘉靖三十八年进士王廷瞻进一步搜集整理,于嘉靖四十一年在淮安任上刻印成书,共十七卷,是为淮刻本。后来王氏后人又对王廷陈的诗文进一步搜集整理,王廷陈的侄子王同道于嘉靖四十四年进行了重刻,仍然是十七卷,是为苏刻本。万历十八年,王廷陈的孙子王追伊又进行了重刻,万历三十年其侄孙王追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修,增至二十三卷,是为颖刻本。因此有十七卷本和二十三卷本两个系列四个版本行于世。后来四库全书对《梦泽集》进行了收录,底本为王追淳所增补的二十三卷本,但是文字上略有改动。算上四库本,《梦泽集》一共有五个版本,下面对这五个版本的情况分述于下。
一、家刻本,也称蓝印本
此本是《梦泽集》的最早本子,所刻具体年份不详,当在嘉靖三十年至嘉靖四十年之间[2]。此本共十七卷,九行十六字白口四周单边。
馆藏情况: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
由于是初次收录,而且并非王廷陈本人亲自搜集整理,对王廷陈的诗文收录并不十分完整。有一些重要篇目并未收进去,如现在可见的王廷陈的《述邃赋》、《左赋》、《萤火赋》三篇赋作,《哭先帝三首》等。按前诗后文的顺序收录,前十一卷为诗,后六卷为文,这也奠定了后期几个版本的模式。诗文的收录大体以时间先后为序。
由于是家刻本,当时数量并不多,流传不广,载录也不多,故知之者甚少。李幼滋在为淮刻本的《梦泽集》写序的时候曾提到过“王梦泽集若干卷,旧刻于梦泽之家,今云泽官淮,复刻之郡斋而请余以序。”陈文烛在颖刻本的序言中也未曾提过这个本子,原序记载“尚书云泽公有淮刻,侍御三湘公有苏刻,颖州太守公追伊,先生孙也,复有颖刻。”《四库全书》在著录《梦泽集》的时候,误以为只有三个版本,“其集一刻于淮安,再刻于苏州,此本为其从孙追淳知颖州时所刻,乃第三本也。”知颖州者也并非王追淳,而是王廷陈的孙子王追伊,颖刻本是王追伊所刻,后来王追淳进行了增补。
二、淮刻本,也称王廷瞻本
此本为王廷陈幼弟王廷瞻于嘉靖四十一年在淮安任上所刻。共十七卷,卷前有时任淮安知府的李幼滋为之所作序。十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
馆藏情况:国家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
前十一卷为诗,后六卷为文。此本在蓝印本基础上,进一步对王廷陈的诗文进行了了整理,搜集了王廷陈保留下来的绝大部分诗文,除王廷陈的《述邃赋》、《左赋》、《萤火赋》三篇赋作和《哭先帝三首》并未收录进去外,已基本呈现了现在所能看到的王廷陈的诗文全貌。而且里面收录的《寄友三友四》后来的苏刻本、颖刻本都见不到。这个版本在民国初年,湖北沔阳人卢靖以影印形式收入他所编辑的《湖北先正遗书》。
三、苏刻本,也称王同道刻本
此本为王廷陈侄子王同道于嘉靖四十四年在苏州任上所刻,十七卷,卷前有王廷陈生前好友皇甫汸所作序。十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
馆藏情况:首都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
此本对王廷瞻刻本的个别地方进行了订正,收进了王廷陈的《述邃赋》、《左赋》、《萤火赋》三篇赋作,虽同为十七卷,在诗歌的编排顺序上与王廷瞻本有所出入,有些诗歌进行了改动,如王廷瞻刻本里的《再呈张子言一首》在这本里分成了五首,题目改为《再呈张子言五首》。有一些篇目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并未收录,如王廷瞻本里所存的诗歌《来日大难》、《彼之蹶矣愤时也》、《杂谣五首》及书信《寄友三友四》并未收录进来。
四、颖刻本,也称万历本
此本共二十三卷,十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卷前依次收录了皇甫汸、王世贞、陈文烛、李幼滋所作序。卷后有目录。
馆藏情况: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
前十八卷为王廷陈的孙子王追伊于万历十八年所刻,王追伊在王同道刻本的基础上,把王同道所未收的诗歌放在第十八卷里,以补遗形式收录进来,但那篇书信《寄友三友四》未曾收录。后来王廷陈的侄孙王追淳于万历三十年又对王追伊的本子进行了修补,把时人与王廷陈的往来诗文,时人及后人对王廷陈的评语、地方志对王廷陈的介绍收录其中,又对王廷陈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共整理了五卷,以附录形式附在原十八卷后,共二十三卷。卷尾附有详细的目录,这是收录王廷陈诗文最完备的版本,成为《四库全书》收录《梦泽集》时所依的底本。
文溯阁所依的原底本,现藏于湖北省图书馆,光绪三年(1877年),王廷瞻第八世孙,时任奉天府府丞兼学政的王家璧对文溯阁本《梦泽集》与原本进行过详细的比对,对有出入的地方一一标注,并进行了句读。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这个版本里有王家璧的跋,笔者只见其注,未见其跋,这个底本尾部有缺页,抑或原有跋而现已不存,现已不可考。
五、四库本
四库本是以当时安徽巡抚所采进的二十三卷本,也就是以颖刻本为底本,略去了前面的序言和后面的目录。底本虽同,但是不同阁本的四库《梦泽集》出入也不小。以笔者所见文渊阁和文津阁为例,除了个别字不一样之外,对篇目的收录也并不完全一致。现列表比较颖刻本、文津阁本、文渊阁本《梦泽集》(见表 1)。
通过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文渊阁本《梦泽集》除个别字有所改动之外,所录内容与原本几乎没有什么出入,只是漏录了一首《江上赠罗汝延太守》。另外,据王家璧记载[3],文溯阁本《梦泽集》与原本出入也不大。而文津阁本《梦泽集》与原本相比较,出入甚大,不仅在编排上个别卷目内容顺序有比较大的改动外,而且还漏录王廷陈诗歌8首,诸名公评语7篇。所漏录的内容并非牵涉政治敏感内容,可能是誊录时的疏忽造成的,从其他错别字情况来看,誊录时不够认真。
比对几个阁本的《梦泽集》与原本,我们发现,三个阁本的《梦泽集》誊录年份虽不同,文渊阁本誊录于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文溯阁本誊录于乾隆四十七年十月,文津阁本誊录于乾隆四十九年九月,但是,原本中所有的“胡”、“寇”、“夷”、“虏”等比较敏感的字眼,全都做了改动。我们以《梦泽集》中的两首诗为例就可以看出当时对这些字眼紧张到什么程度。第一首是卷五的《驾幸南海子》,颖刻本首联为“南郊初礼帝,上苑复夸胡。”对于“复夸胡”三字,文渊阁本成了“骋雄图”,文溯阁本成了“试雕弧”,文津阁本成了“复弯弧”。第二首为第七卷的《中麓二首为李吏部赋》,首联“闻说胡山胜,云霞万壑平。”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三阁本对于原本的“胡山”字处理上也都不相同,文渊阁改成了“湖山”字,文溯阁改为了“吴山”字,文津阁本改成了“湖山”字,值得一提的是,文津阁本的这个“湖”字,显得非常不协调,那是因为刚开始抄录的时候并未作改动,后来觉得不妥才在“胡”字左边添上三点水变成了“湖”字。当时文字狱之盛,可见一斑。
从这五个版本的基本情况我们看到,《梦泽集》只有十七卷本和二十三卷本两个系列,即便把颖刻本后面的附录去掉,也只存在十八卷本的,但是《明史•艺文志》记载“王廷陈《梦泽集》三十八卷”,三十八卷的说法仅见于此,可见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通过以上对《梦泽集》五个版本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各个版本的《梦泽集》的特点及其成型过程,认识到四库本《梦泽集》所存在的缺陷并纠正了四库本《梦泽集》所存在的错误。另外,明代俞宪的《盛明百家诗》、明代马睿卿选编的《名家尺牍选》、钱谦益《列朝诗集》等选本对王廷陈的诗文都有收录,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叙述。
(表1)
注释
[1]王廷陈去世的日子是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嘉靖二十九年为公元1550年,此日按公历计算,已进入公元1551年,为了和古代所通用的阴历纪年法保持一致,一律不作更改,特注明。
[2]嘉靖四十一年,王廷瞻在淮安任上所刻《梦泽集》前有李幼滋的序文,“《王梦泽集》若干卷,旧刻于梦泽之家,今云泽官淮,复刻之。”可知此本不会晚于嘉靖四十一年,王廷陈生前不曾自刻过自己的集子,他死于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由此推断,此本当刻于嘉靖三十年至嘉靖四十年间。
[3]笔者未曾亲见文溯阁本《梦泽集》,见过王家璧校注本(现藏湖北省图书馆)。王廷瞻第八世孙王家璧于光绪三年在奉天府府丞任上,得见文溯阁本《梦泽集》所依的底本,并对文溯阁本与这个底本进行了详细的比对,把两个本子的不同之处一一标示,依他的记载,除了个别字有出入外,并未见篇目有何出入。
〔1〕明•王廷瞻刻《梦泽集》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本
〔2〕明•王追伊刻王追淳补《梦泽集》湖北省图书馆藏清王家璧注本
〔3〕《梦泽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梦泽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