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南京”过年往事

2010-03-26

市场周刊 2010年2期
关键词:吉祥如意压岁钱芹菜

牧 秋

回忆逝去的那些岁月

在一年中最早到来的黄昏里,老城南充满了各种烟火的颜色,空气中弥漫着炊烟、烧纸味以及老店铺的各种味道。在旧日冬至后,迎接冬天的古老传统各式各样,烧纸钱,买鸡吃,小团圆,城南的小巷子里充满了匆匆的脚步。晒衣服、晾腊肉以及搬着板凳坐在巷口的老人,在夕阳中又那么宁静。缝鞋底的,磨刀的,满载各种杂货的三轮车活跃在街头,提醒人们该添置点东西磨磨刀了。在旧寞的巷子里的确可以感受到老城平淡的欢喜。

“老南京”过年习俗说变迁

南京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尤其是“老南京”人。千百年来,传统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不少习俗至今仍然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物质文明的提高,南京人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首先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送灶”,而今城里各家各户一律煤气灶,市场上早已无“灶糖”供应了。所以这个习俗早已被免去了。到了过年,过去互相走访是十分必要的,什么岳父岳母、叔叔伯伯、姑姑姨姨、表哥表弟……跑得十分热闹,颇费时间又伤精力。而今除了必不可少的必须上门拜年以外一律电话,短信互拜,这是十分明显的进步了。

过去年前除夕,各家还有祭祖习惯,而今逐步减少,目前城南“老南京”也与清明节合并了,只在清明节前后上坟,怀念祖先,寄托哀思。

以前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夫子庙灯会这一“重大节目”依然保留,如今灯的花样也日渐增多、品种变化极大,家家户户挂几盏红灯,可以增添节日气氛。南京人过大年还有个良好的习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春节”,年前必须彻底打扫卫生,过去称之为“掸尘”。过去旧宅,屋梁高,横梁上落灰极多,要用鸡毛掸帚捆在竹竿上掸灰,工程不小。而今住单元房,打扫容易多了。

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今天不少饭店都有现成的卖,小夫妻不会费那么多事,一件一件地买来,再择好洗净,只到超市便可称到现成的熟什锦了。但城南有老人的家庭依旧在炒,且十分讲究,什么荠菜,黄豆芽、藕,金针菇、木耳,芹菜,菠菜、胡萝卜丝……总共有十几种之多,炒是一样一样地炒,然后汇总搅拌。黄豆芽像“如意”,“荠菜”与“聚财”谐音,所以是必不可少的。

正月里的习俗,南京人的“节目”很多,除夕夜是辞旧迎新,过去要用火盆取暖,火烧得旺旺的,表示“兴旺发达”,年初一到初三,是大年:初五接财神。如今这类“节目”早已逐渐淡薄了,普遍用空调,取暖器,谁还用“火盆”呢,再说财神爷光请是“请”不来的,要靠自己勤劳致富。不过正月十五为“小年”,大家团团圆圆吃元宵还是有的,而且目前还很盛行。

正月十六爬城头,也是有的,而今多是爬中华门城堡、台城,武定门一带了。正月肚里油多,爬爬城头,活动活动可以助消化去疾病正所谓“走百病”。不过,今天老人重视保健,锻炼,

走百病的风俗早已不限在正月十六了。

“老南京”过年讲究多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特别是一些老南京,了解他们的过年习俗,可拾取那日渐远去的年味。

“娃娃出来玩灯、不要你红、不要你绿,只要你一根洋蜡烛”观灯猜谜,时间:元宵节

按照南京的老传统,元宵节一定耍吃元宵即“汤圆”。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有“团圆美满”的寓意。“我们小的时候没钱买花灯,都是自己亲手做的。”陈家牌坊的吴爷爷说,他们一般就用红纸、绿纸自己扎着玩。像荷花灯,兔子灯,飞机灯,他们全都会做。

“到了元宵节,就听见街上传来‘娃娃出来玩灯,不要你红、不要你绿,只要你一根洋蜡烛的吆喝声,孩子们便会统统提着灯笼出来玩。”吴爷爷说,小孩都喜欢显摆,拿出灯笼来比比谁家的大,好看。“现在猜灯谜倒是不多见了,恐怕只有在夫子庙大成殿才有”,吴爷爷说。

“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拜年,时间:初一大早

家住高岗里的52岁的刘先生说,他家一直延续着这样一个拜年习俗。通常是,从家里开始拜年。初一早晨,儿子起床后先给他和爱人拜年,之后他再给父母拜年,祝愿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后,大家才笑容满面地出门,见到邻居问声新年好,互道恭喜发财等吉祥的话语。“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守岁,时间:除夕夜

家住姜家园小区、今年71岁高龄的梁秀珍奶奶,至今还保留着“守岁”的习惯。每年吃完年夜饭,她就和子孙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陪子孙们一起“斗地主”,一直要熬到天亮。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种习俗以前还叫“熬年”。传说,古时候,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将家里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晚饭后,一家老少都不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期间,每家都应该灯火通明,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长命百岁、吉祥如意”压岁钱,时间:除夕晚

年三十的前一个星期,75岁的曹奶奶就买好了红纸包,准备给3个孙女包“压岁钱一了。”一人100元,意思一下。曹奶奶笑着说,这是她的一份心意,希望他们个个长命百岁,吉祥如意。她说,她小时候长辈们就习惯在除夕晚上,在她的枕头底下放一些硬币“驱妖”。这个习惯她一直保留着,不同的是,当年是除夕给压岁钱,现在不分除夕还是初一,只要子孙们上门看望她,说一些吉利话,她都会给他们“压岁钱”。

“鲢鱼:年年有余(鱼);芹菜:勤快”除夕宴,时间:除夕晚上

刘大妈家住秦淮区,是个“老南京”。她说,她家吃团圆饭十分讲究,不仅讲究吃什么,还讲究在什么时间吃。

通常情况下,她会要求家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在下午5点之前到家。吃年夜饭前,家人也要放爆竹,越响越吉利。她家年夜饭的菜谱中一定是要有一条烧好的鲢鱼就是为了讨个年年有余(鱼)的彩头,此外这条鲢鱼烧好后,要一直摆到正月十五。

另外,她肯定还会做一道“青菜烧豆腐”,印证一句老话,“青菜豆腐保平安”。还有,她还要做芹菜炒肉丝,取“芹菜”的谐音“勤快”。有的时候,她的儿子在外上班,不能回来吃年夜饭,刘大妈就会在餐桌上摆上儿子的碗筷,碗里还盛着饭。菜,不得空着。

“‘福字倒贴,福到了”贴福字,时间:除夕

如今几乎看不到贴年画的了,但写满祝福的春联和大红的“福”字却随处可见。小四福巷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说,他们拆迂以后搬进了单元楼,年画都不贴了,但是贴春联已经是多年的习惯,少了春联似乎就少了过年的喜气。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贴个“福”字,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有钱无钱,剃个花头过年”剃头,时间:除夕前

“有钱无钱,剃个花头过年。”小四福巷的黄振芳老人说起了这句老话。过年前剃头的习俗,老人一直保留到今天。黄奶奶说,除夕晚之前理个发,再好好洗个澡,这样才能干干净净过年。她回忆道:“我们小时候,最普通的就是剪成‘二道毛,女孩子喜欢剪个童花头,有的小男孩剪‘元宝头,就是图个吉利。”

“十全十美十样菜”炒“十样菜”,时间:腊月二十八起

送过灶神之后,老南京尤其是家庭主妇们就开始备料,择菜、洗菜,腊月二十八开始炒制什锦菜。“南京民间自古就有炒‘什锦菜,又叫‘十样菜的习俗,究其缘由,大概是春节家家户户天天吃大荤吃腻了,用素菜调剂口味,反而大受欢迎。十样者概数也,到底用多少种菜炒拌,没有具体定数,全凭各家选择,但总不外乎荠菜,菠菜,胡萝卜,黄花菜,木耳,香菇、豆腐果、面筋、腌菜、花生果、莲藕,茨菇,黄豆芽、笋尖、山药,芹菜、豆皮,香干之类,各家根据各自的喜好和经济条件选取。不过,南方人用的豆制品较少,北方人用的茨菇,笋、香菇较少,炒出来的口味也不一样。而老南京人常用香菇炒制,口味鲜香。

猜你喜欢

吉祥如意压岁钱芹菜
谁来保管压岁钱
教师作品选登
变色的芹菜
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卷
芹菜焯水 的正确方法
芹菜叶的妙用
压岁钱
压岁钱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