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547例分析
2010-03-26庞书燕
庞书燕
(广西区北海市疾病预控制中心 广西 北海 536000)
本人于2004年起参与开展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47例,即采用腹部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术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47例,年龄21~37岁,初产妇480例,经产妇67例。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548例,年龄23~38岁,初产妇482例,经产妇66例。2组孕产妇年龄、孕产次无明显差异。全部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手术方法
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3版的常规操作方法。改良新式剖宫产方法较新式剖宫产术略加改进:(1)切口选择耻骨联合上缘pfannenstiel皱折,弧形切口长约12~15cm;(2)弧形切开皮肤全层,仅切透真皮,并于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3)用组织剪弧形裁开腹直肌鞘与皮肤等长;(4)术者与助手同时各用双手食、中指重叠向外上撕拉开腹直肌及皮下脂肪至切口够大;(5)分离腹膜脂肪,纵向撕开腹膜;(6)用手术刀横向切开膀胱腹膜反折部位约2~3cm,再沿切口弧形向外上方撕开达10~12cm;(7)切开子宫肌层2~3cm,破膜,吸净羊水,弧形向外上方向撕开子宫肌层达10~12cm;(8)取出胎儿后用1号保护微荞线连续全层扣锁缝合子宫肌层;(9)用1号肠线连续缝合子宫浆膜层,不缝合壁层腹膜;(10)用7号慕丝线连续缝合筋膜层,再褥式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3针,用4把皮钳钳夹皮肤对合皮肤5min。术后留置尿管6~24h,常规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5d拆线。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剖宫产手术时间
2组术式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2组术式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
表1 2组术式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
?
2.2 术中术后对比
2组术式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见表2。
表2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
表2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
?
2.3 术后拆线时间及住院天数
改良组均于术后5d拆线,对照组于术后7d拆线。改良组住院天数最短6d,最长11d,平均7.1d,对照组住院天数最短8d,最长15d,平均9.5d,2组切口愈合率均为100%。
3 讨论
参照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还是术后恢复等方面均较以往传统剖宫产术相关报道[1]有明显改进[1~3]。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优点[1]:(1)切口选择在pfannenstiel皱折,术后疤痕易被腹壁皱褶遮盖,且疤痕组织不影响外表美观,易被产妇接受。(2)皮下脂肪及腹直肌采取撕拉的方法,使行走于其中的血管、神经能借助本身弹性完整保留下来,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恢复。(3)纵向撕开腹膜,可避免伤及膀胱。(4)用1号保护微荞线全层缝合子宫肌层,节省手术时间,减少缝合过多造成子宫缺血,有利于子宫肌层的愈合。(5)不缝合腹膜节省手术时间,且可减少粘连。
综上所述,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以其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粘连少,拆线时间短,切口愈合好且美观,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减少,手术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林践珍.在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1):693.
[2]曹珍修.剖宫产出血和感染的防治要点[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1):10.
[3]马考彦.新式剖宫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