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能源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子分析
2010-03-24段显明毛莹莹
段显明,毛莹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0 引 言
浙江省在1995-2008年间经济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省区中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地区,但同时也引发了能源消费的急剧膨胀;随之造成环境压力不断递增,能源约束不断加剧。随着能源稀缺性问题的不断暴露,20世纪后半期研究人员开始对能源效率的度量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20年前就有美国学者提出测度能源效率的4个指标:热力学指标、物理-热量指标、经济-热量指标和纯经济指标[1]。另两位美国学者认为只有当能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力投入,资本存量等)相结合投入时才会有经济产出[2]。最早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研究了中国省际间1995-2002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5]。本文主要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建立浙江省能源效率的测度模型,并利用1995-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GDP、资本存量、劳动力和能源投入)进行计算。随后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影响浙江省能源效率的因子进行排序。
1 DEA方法介绍与能源效率测度模型设定
1.1 DEA方法
DEA主要利用数学规划方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利用观察到的样本数据资料,把
每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DMU),再由众多DMU构成被评价总体。设有n个需要评价的年份,即有n个DMU;每个DMU有m个输入变量X(能源的耗费),产生s个输出变量Y(经济产出)。本文是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DEA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EE为能源效率,AEI为实际投入的能源数量,LEI为损失的能源数量,TEI为目标能源投入;由上述方程可以计算某一区域在某一年的能源效率:
式中,REEk,t为区域k在第t年的能源效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区域内的目标能源投入之和与实际能源投入之和的比值。
1.2 浙江省能源效率测度模型
根据对能源效率的解释以及上述的分析,可以定义:
2 有关能源效率计算的实证分析
本文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1995—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测度14年来浙江省全要素(能源投入、劳动力、资本存量、GDP)能源相对效率。输入指标为能源投入(万吨)、劳动力(万人)、资本存量(亿元);输出指标为GDP(亿元)。
按照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定义,由式1计算各地级市历年能源投入的损失值,进而由式2计算效率值。借助DEAP2.1软件,对1995-2008年间浙江省各地级市能源消费情况进行输入导向性的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台州相比省内其他地级市而言一直处于能源效率前沿,宁波、舟山、杭州紧随其后,且在部分年份中处于前沿位置上;衢州、金华和丽水则相对前沿位置最远,能源利用效率值较低。其中,衢州的能源利用效率均值仅为0.557,说明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浙江省虽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但各地级市的能源效率值却不高,主要原因是浙江省内生产总值虽领先于大部分省区,但由于其资本、劳动力方面的投入也相当可观,抵消了其在产出方面的优势。
3 能源效率的影响因子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于1986年首创的一种系统科学理论,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它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程度。
本文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市场化水平作为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关联度的测量.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比较序列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关联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对浙江省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市场化水平;这些序列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关联度均在90%以上,为主要影响因素。科技投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较低。
4 结束语
为提高我省能源利用效率,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浙江省需大力发展以金融、软件、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2)浙江省需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政策作用;运用市场化手段刺激企业节能,例如逐步实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推行差别定价使企业真正感受到能源成本上升的压力等;
(3)浙江省需继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注重科研资金的利用效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加大能源领域技术研发与引进力度,促进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降低能源的消耗量;
(4)浙江省在深化能源价格改革的基础上,需进一步降低能源领域政府的干预力度,尝试在能源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使能源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1] Hu.JL,Wang SC.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M].BeiJing.Energy Policy,2006:3 206-3 217.
[2] M.G.Patterson.What is energy efficiency?Concepts,indicators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M]BeiJing.Energy Policy,1996:377-390.
[3] 蔡晓春,宋美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观察,2009,3(24):100-108.
[4] 徐国泉,刘则渊.1998-2005中国八大经济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J].中国科技论坛,2007,8(7):54-61.
[5]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6(9):33-45.
[6] 魏一鸣,廖华.能源效率的七类测度指标及其测度方法[J].中国软科学,2010,9(1):104-112.
[7]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8(10):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