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教学之路的探索者

2010-03-23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刘丹

成才 2010年10期
关键词:江汉区教坛莫泊桑

■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刘丹

做教学之路的探索者

■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刘丹

刘丹,女,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语文教师,从教8年。2005年9月被评为“江汉区教坛新秀”;2006年获江汉区“教坛新星”称号;2008年4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识字四》一课,获“湖北省语文多课型”展示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江汉区优秀青年教师”,并参加首届“江汉区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撰写的论文《让美留驻其间》获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今年是我踏入工作岗位的第8个年头。还记得8年前,我刚从学校毕业,恰逢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我怀着满腔热情,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开始了我在语文教学之路上的“摸、爬、滚、打”,经历了磨合期——冷静期——磨练期——升华期四个探索期。

一、磨合期:在学习中成长

作为初涉教坛的新人,我一边频繁的听校内教师的展示课、常规课,一边搜集不同种类的业务资料:名师的录像课、语文教学的案例论文、专家撰写的教育理论……常常头一天刚学习了新的教学方法,第二天就依葫芦画瓢的用到自己的语文课上。一年级的课堂里,我带着小朋友们读生字、做游戏,那场面热闹极了!那时的我就像块海绵,贪婪的吸吮着各种教育教学知识、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当时我的语文教学以模仿为主,是“拿来主义”。

在一次校园开放日活动中,我作为教师代表,执教了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大树的孩子》。为准备这节展示课,我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做教学课件、孩子们的头饰等。这节课受到了场下听课教师、家长代表的一致好评,认为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们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很高。莅临我校指导的专家也肯定了这一点,但提出了质疑:语文课的语文味在哪里?我的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委屈、怀疑、矛盾……一股脑的涌上心头。原以为自己已驾轻就熟的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谁知自己仍旧是语文教学的门外汉。所幸在我周围有许多良师益友,他们帮助我渡过了这段磨合期。

二、冷静期:在思考中创造

这次的展示课,给了我不小的打击。我用了一段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细细的想一想,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

随着语文教学经验的累积,渐渐的,我发现了自己的教学中,有些不太对劲的地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的语文课,花了那么多心思,用了那么多方法,看似热闹的背后,却充斥着许多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语文课更像热闹的活动课,“语文味”没有体现出来。

我尝试着让自己的思绪冷静下来,面对纷繁的教育教学信息,我开始学会甄辨、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的,适用于我的学生们。将自己从准备复杂的教具、眼花缭乱的小奖品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把精力放到研读语文文本中。将教育专家们好的教学方法中注入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课堂中产生的教学问题。处于冷静期的我,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实在起来。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与同年组的老师们一起选择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女娲补天》,我们整个年组集体备课,为全校老师展示了“同课异构”的常规课展示活动。

在年组集体备课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理清教学思路。沉稳的刘炼老师提出在教学时要抓住本课内描写女娲补天过程中的动作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机灵的李娜老师则提出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女娲爱人类这条情感主线,升华女娲伟大的奉献精神。我吸取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创造性的发挥,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及时评价指导,使我的语文教学不断丰满起来。

我们的“同课异构”活动在教师们中取得了好的反响,我也初尝到了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带来的“甜头”。

三、磨练期:在实践中进步

“人人参与,有讲有练”是我校2006年提出的“阳光课堂”的评价标准。“人人参与”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简单四个字,却检验着一位教师精心备课的程度。面对整个班级中学情层次不齐的学生,教师所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设计安排,既要让优等生“吃得饱”,又要让学困生“吃得了”,还要让中等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教师教学的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想去了解、探究的欲望,才能使他们自然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有讲有练”要求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做法,课堂上教师的“讲”更多情况下是要起到为学生“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练”的方式有很多,倾听别人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课文饱含的感情、写出自己的感悟……语文中的“听、说、读、写”都可以成为一节课里练习的内容。

打造“阳光课堂”,就是打造“高效课堂”。如果教师备课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光凭以往经验教学,就很难达到“人人参与,有讲有练”的标准。

也是在这一年,我参加了江汉区“教坛新星”的评比。我抽中的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莫泊桑拜师》一课。课文描述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莫泊桑三次虚心求教,最终悟得了文学写作的真谛的故事。

刚开始拿到这篇课文时,我有些不知所措,课文内容平淡无奇,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设计教学。我拿着课文找到了我校的语文教学专家薛姣校长,向她虚心求教。薛校长看到我心急如焚的样子,笑着问:“这篇文章你自己读了几遍?你读懂了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呢?”我一愣,是呀,光顾着着急了,还真没怎么仔细的品读课文呢!我认认真真的反复将课文读了好几遍,并将自己很有感触的地方、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了批注。我再次去找薛校长,这一次面对她提出的问题,我对答如流。“那你了解莫泊桑和福楼拜这两个人物吗?”除了知道他俩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以及个别代表作之外,说实话,我还真没怎么仔细研究。“回家查查他们的生平资料,再去读这篇文章,相信你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薛校长说。当天晚上,我上网搜索了他俩的生平简介,拜读了几篇经典之作,搜集与两人有关的信息。不知不觉间,被莫泊桑和福楼拜对文学的执着,对文字艺术的追求所感动。似乎一下子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再读这篇课文时,我完全能够理解莫泊桑日复一日站在马路旁,观察马车的举动。我也完全能够理解福楼拜教导学生时的用心良苦。

经过了数次的备课——教案生成——反复修改,我最后将课文定位在凸显莫泊桑的“勤学”和福楼拜的“善教”这两点上。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挖掘文本中对人物刻画的细节描写,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内容,并引用两人之间的故事和文学作品,带领学生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现在回忆起当时备这节课的情景,真有些走火入魔。吃饭时想着文章里的内容,睡觉前还要琢磨每个教学环节。甚至有时走在路上,还傻傻站在路边模仿莫泊桑观察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层层选拔,最后我荣获江汉区“教坛新星”的称号。

那次参选“教坛新星”,对我来说真是一次磨练。使我懂得了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下大的功夫。只有充分的挖掘教材,将文本吃通吃透,自己先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将学生引入文本,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四、升华期:在探索中求知

2008年4月,我站在一个更大更宽广的舞台展示自己。作为武汉市的教师代表,我带着自己执教的二年级下册《识字四》一课,参加了在宜昌市三峡大学举办的“湖北省语文多课型”展示活动。

说起这节课诞生的经历,也是百转千回。在区教研员陈卫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教材的编写者之一——市教研员张凤英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耐心的点拨下,教案经过了反复的推敲、修改、再推敲、再修改的过程。光是教案就改了七八稿,每稿密密麻麻有8页之多。在钻研这课教材,设计教学环节的整个过程中,我深感语文教学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深入了解,层层推进的教学过程,对课堂生成和预设的充分把握……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经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便会激起学生心中的阵阵涟漪,引发共鸣。教案在心中铭记,情感在课堂里流淌,思想在师生间交流,目标在不经意间达成。

我执教的这节识字课,在省级展示中,赢得了来自省内同行们的阵阵掌声,好评如潮。在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从一个“偷师”他人的教学门外汉,到语文教学的骨干教师,我一直在语文教学的这条路上不断探索着。从重语文课堂上的形式,到回归文本,重语文教学的内容;由“虚晃一招”到“真材实料”,语文课上既要以读为本,更要以生为本。现在我的语文课越来越有“语文味”,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是我语文课堂上的亮点,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步步成长为能够驾驭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语文教师。

去年,我被评为了“区优秀青年教师”,并参加了“区骨干教师研修班”,我感到无比光荣,深知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在语文教学这条探索之路上,还需要更多的付出。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江汉区教坛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岁月流金,无悔教坛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志存高远 苍翠挺拔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让绿意点亮生命
孝感市:构建五级专业荣誉体系 写好教师专业成长奋进之笔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用创新的激情抒写养老事业的新篇章——记前进中的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
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湖北省养老事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