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失寸心知
——对语文教育的感悟

2010-03-23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王君

成才 2010年8期
关键词:王君公开课青春

■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王君

得失寸心知
——对语文教育的感悟

■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王君

阅历出境界,

课堂即人生。

——编者画外音

读师专时,最害怕的是被分配到乡下。但却偏偏躲不过。恰恰就是我毕业的1992年,县教委颁布了新政策——专科生必须下乡。我如雷轰顶却无可奈何。那一年,拖着一口破旧的木箱子,在闷罐车里被折磨了两个多小时后,我被“下放”到了临近贵州的东溪古镇。面对着从“县城户口”“降格”为“乡镇户口”的命运,我一度茫然失意不能自拔。

川黔交界处高山横亘,处处都是天堑。大山深处的生活让偶然回到县城的我们会有恍然隔世之感。但是,迷失是短暂的。很快,我就听到了远山的呼唤。直到今天,我依旧把那一段日子定义为我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在那些教学任务繁重不堪物质生活几乎为零的岁月里,我邂逅了我教育生命中的第一批天使。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那些农村孩子有多么单纯丰富,有多么能干独立,没有亲密接触你根本不相信。他们可以自力更生把破败不堪漏风漏雨鼠患横行的寝室用最古老的方式很快变得犹如新房般干净温暖,他们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在一所村小的操场上搭灶生火做出美味的八菜一汤,他们尊师重教彬彬有礼好像来自尧舜禹的时代……这些学习智慧和生活智慧都绝不平庸的山区孩子,启蒙了我对教育的最初的信念。在那段岁月中,对孩子们,我产生了一种初恋般的热烈情怀:一旦学校放归宿假孩子们回家了,那个周末我就肯定怅然若失如坐针毡……

直到今天,当别人嘲笑我的一些选择不太符合世俗标准时,我从来不会分辩。不是尺码相同的人,怎么可能认同一种情怀?莽莽苍苍的川黔高山下,东溪古镇摇摇欲坠的古老吊桥边,那些年轻的生命把对教育的信仰像流水一样悄悄地引入了我的心怀。于我自己的生命而言,那段经历是开天辟地的开凿和疏浚。幸运的我,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事业的源头活水。

今天,我依旧感恩着那段乡中岁月。2010年,我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论坛。论坛规格非常高,我有幸和许多仰慕多年的语文名家一起发言。我最后一个上台,我的发言题目是《培养平民情怀,铸造健康人格——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平民教育”初探》。我的开场白是:我曾经是一名乡村女教师,而且我有根深蒂固的乡村女教师情结……

这是我的披肝沥胆之言。从乡镇中学到县中再到直属重点中学最后到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我庆幸自己的足迹几乎踏遍了中国所有类型的学校。得失寸心知,没有当年的乡中岁月的磨砺和积淀,也就没有我今天的这番思考。

语文天生烂漫美丽。然而语文却也天生高贵高傲。在朝拜语文之神的天路上,只有献上我们全部的敬仰和虔诚,才可能看到极致的美景。正如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园》里说: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喧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考虑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此话深得我心。得失寸心知啊,着火的荆棘、紫色的牵牛花、蓝色的蜻蜓确实可以形容我亲历的壮美妖娆的语文体验。

比如公开课。

不管世人怎么訾议公开课,我始终都感谢公开课。穿越公开课的荆棘,乃是一名教师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磨炼。

虽然,许多的公开课对我而言,用“惊心动魄”去形容毫不为过。

这些公开课中,有在教龄只有三个月时就代表綦江县迎接国家德育代表团到乡村的抽查课,有在23岁时就获得全市第一名的竞赛课,有后来足迹遍布国内外几十个大城市的研讨课,有多次决定了我的人生命运的应聘课……要敢于“死”在公开课中,成为了我的生命宣言。

公开课的波谲云诡似乎总与我相伴随行。

参加全国作文精品课大赛,我碰到过最胆大包天的学生。他们在课堂里聊天、打牌、看小说、睡觉,全然不顾后面还坐着几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听课老师。该我上课了。我上得台去,先使出川妹子的泼辣劲儿,语重心长地把学生教育了一顿,把这帮顽童震得目瞪口呆之后才正式开讲。结果这堂作文课最后感动了孩子也感动了老师。后来我撰写了教学后记《请首先悲悯我们的孩子》。无论何时,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这是那堂课给我的最大启示。

参加全国精品阅读课展示活动,我曾经力挽狂澜,“抗洪救灾”。才上课不到五分钟,会场的投影设备就“瘫痪”了,我的课件无法使用。那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我沉着机智的应对让会场上近两千听课老师几乎没有察觉到课堂的险情。课后,一种奇妙的体验充盈于在我的心灵:我的教学从此探寻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路向。

应邀到新加坡上课,临进课堂了才知道借来上课的班级学生的中文能力比我们预想的还差,我准备的内容根本不适用!于是全部推倒重来,现场备课……

作为特级教师代表献课,我曾经遭遇了最大的尴尬。上课上到高潮我情绪激动,竟然在黑板上写了错别字。下课后说课,我又激情洋溢口不择言说了偏激之辞。过后两位老前辈的严厉批评让我无地自容。那次公开课后,我再三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得意忘形。激情必须要和严谨的思想同行。

最让人难忘的是第一次参加全国赛课,那一堂课,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教育人生,涤去了我身上许多的坏毛病。

那几年,通过一层又一层的令人眩晕应接不暇的比赛和选拔,我终于从一名乡村女教师成为了市直属重点中学的教师。生活就这样笑语盈盈地把你推上云端,然后又板着面孔给你当头一棒。这次全国赛课,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我,在颁奖仪式上,最终听到一等奖的名单里并没有我时,震惊、失望、愤怒、茫然……种种负面的情绪排山倒海般涌上心头,把参赛几天来所收获的五彩斑斓的赞美全都淹没在对周围世界的怀疑中。在现实的残酷面前,从肉体到心灵,我输得一塌糊涂。

25岁的我还没有足够的承受失败的心理能力,我陷入了无边的悲哀和痛苦中。正是在这样的锥心之痛中,我经历了更为刻骨的精神涅槃。

到今天,失败的痛楚早被厚重的生活调制成了一杯凝神的咖啡,在语文的天地里,我终于理解了生命的奥秘:青春的心态就是深刻地认识自己,经得起苦与乐的煎熬——包括无情地否定自己和坚定地相信自己。

不要过于在意来自外在的任何评价。因为,深刻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都和一等奖的奖牌无关!

这一堂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比赛课,成为了我语文教师生涯中的真正意义上的成人仪式。

可以说,我所有的教学科研工作,都以语文课为原点展开。语文课就是以这样的特殊的方式锤炼着我的心性提升着我的智慧,成为我追逐青春表达生命的重要方式。到今天,我已经出版了三部专著,发表了近两百篇文章,其中有80多篇是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有1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我成为了全国最年轻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之一。从课堂教学到教育科研,我这个乡村女教师,也走出了自己的路。

2008年10月,为期一天半的“全国青年名师王君‘青春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南宁举行。南宁市特级教师语文教研员庞荣飞老师给了我热情洋溢的鼓励。在大会发言中他说:

王君在课堂上敏锐快捷,灵活跳跃,思维密度极大,伴着课时的推进,问题的转换,她不断挑战着学生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挑战着学生的认知极限和价值边际,精彩之时甚至进入一种张力十足的思维交锋,精神对峙状态。她眼界很宽,视野广阔,一以贯之地秉持善良、普世的人文情怀,不断在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感知时代,回应现实,联结社会,叩问心灵。在这方面,她有一种特别的颖异,堪称小女子,大气象……

我多次赴深圳讲学,宋光清老师在听了我的课和报告之后这样评价:

王君老师所到之处,人们都感受到了她青春的灵性与魅力,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妙和乐趣。她总能激起人们的一种冲动,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王君以探索者的睿智建构了自己青春语文的理念。更令人欣喜的是,她以自己的青春活力和灵气,用一堂堂充满激情的创新的真实的语文课实践了自己的理念。王君老师让人清晰地领悟:语文是这样的美,师生完全可以诗意地栖居!王君像一阵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她更点燃了大家的青春之火,激起了人们对教育的无限热忱……

毫不夸张地说,是语文课,把我引领进了生活的大门并且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平凡女孩儿生命的尊严和快乐。让我越来越明白: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她在多大的层面多深的程度上能够给他人以积极的影响。

时至今日,我已有足够的自信这样为公开课定位了:它们让你在不知觉中签署了自己教学生命的一份“质量保证书”。如果你曾经登上过教学艺术的高峰,曾经享受过教学艺术的高峰体验,那么,你的追求就会恒久地定位于高峰。在公开课上,你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成就你追求卓越的习惯,这习惯会使你终身孜孜不倦、兴趣盎然地去追求“家常课”的厚重和精彩,于是,你也就有了成就自己人生的厚重与精彩的更大空间。

对教师而言,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人创造了课,课也完善着人!上课,从优秀的公开课到优秀的家常课,于我自己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素养、学识、经历的磨练、砥砺以及至关重要的积极向上百折不悔的人生态度。

课堂即人生,得失寸心知啊!

2009年,经过一番心灵的选择,我决定继续开放自己的人生,去丰富生命的体验。

在手记《远行》一文中,我这样给重庆的学生留言:

我想看到更美的不一样的风景,所以,我决定放弃一切,选择远行。我相信,未来仅与想象力有关。只要想象力能够触及的角落,我们的生活就能抵达那种深度……我说过,我们需要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还说过,王君不一定样样要比你们强,但是,对于未来的遐想和奋斗,我一定会比你们更为浪漫主义。我们的人生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们一定要尽兴!热爱生命,超越自我。孩子们,在这一点上,王君愿意成为你们的榜样。

……

于是,2009年,在一则网络招聘启事的牵引下,在京城漫天杨花飞舞的美丽季节,我走进了梦幻一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并且幸运地通过了人大附中严格的招聘考试。

但是,浪漫主义的情怀在北方很快就遭遇了冰川。从生活习惯到教育教学思路,我发现自己全面搁浅。在教育手记《在北方的黎明奔跑》中我这样写到。

……

到了北方,最先受到挑战是生活习惯。

这里没有午休。这里的水土特点似乎让太阳跑得特别快。我一直怀疑北方的太阳耍了心眼,南方一天有24小时,而北方只有20个小时。北方似乎没有傍晚,壮丽妖娆的夕阳总是匆匆地露一下脸,然后黑夜就铺天盖地地来了。那个架势好像排山倒海的解放大军,每一天都会打一场必胜的战役。北方的夜晚坚硬而深沉,它控制着你绑架着你威胁着你,你只能缴械投降。

我就这样被北方的太阳玩弄于股掌之间。白天疲惫不堪,晚上也绝再没有熬夜奋斗的悠闲。生物钟被残酷地破坏,我一整天一整天地昏昏沉沉,不知所措,心神慌乱。

我第一次无奈地凝视着北方美得让人眩目的蓝天而忧心忡忡,甚而完全处于失语状态。

这就是北方,阳光灿烂但又寒气逼人,蓝天朗阔而又风声迅疾。

环视着周围淡定从容的早已经习惯一切的北方人,我的心中充满了艳羡。我明白了,北方到南方,绝不仅仅是我以前预想的抬腿之间。笑语盈盈的北方太阳背后的威严,不过是前奏,不过是考验的开端。

被破坏的岂止是小小的生物钟?我必须重建的,乃是我的整个人生——这绝不是故弄玄虚的夸大。以前说归零说得那样的浪漫和轻巧,事到临头,我终于知道:北方南方虽然只是一步之间,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待。

在北方,学生特点,工作方式,作息习惯,学习途径,管理经验都和南方迥异,我用半生的努力建立起来的行之有效的生活方式必须臣服于北方的太阳的威严。除了改变,你别无出路。

这是皇城,这是京都,这里的天高地迥有时候和走投无路是同一个词。茫然、惶恐、失语……这些灰暗的颓废的词语在壮丽的天安门城楼下找不到安身之处。

于他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往往对于自己却是痛苦的裂变过程。这种痛苦不可以对人言说,身体和心灵深处的爆炸声,唯有自己能够听清楚。

……

于是,像“倒时差”一样地倒生物钟,倒思维习惯、倒工作方式……

北方的10月初的清晨已经有了初冬的寒冷,地平线外朝阳闪闪烁烁,马上就将以排山倒海之势跃出。壮丽的一天又将开始。

或者说,壮丽的一天也即将结束。

我能否跟得上北方太阳的脚步?

心头有诗在回响:

所有的考验

所有的考验

都来吧

让我迎接你们

考验正在继续着。绝望和失望,停滞和前行,重新归零的感觉很痛苦也很畅快。我牢牢地记着余映潮老师的话:

每一个人的道路上,命运都有可能安排你像纤夫一样背负着重力在无路可走的地方走一段路,你只能咬牙,艰难地跨出带着呻吟的步子,向前走。

在无路可走的地方坚持着自己的开辟工作,在非常痛苦的披荆斩棘之中坚持着一步一步地前进并找寻到自己的一条道路,这就是生存的智慧,这就是事业的智慧。

在《青春之语文》宣言中,我呼喊出了我理想中的语文:

青春之语文,其本质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生命力、激活师生语文生活,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一种生命如新的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和享受幸福的人生奠基。

“青春语文”要让语文课程成为师生共同释放青春活力,完成青春状态体验,实现青春生命价值的过程。“青春语文”的基础是“生存”,特色是“诗意地生存”;核心是“生命”,本质是张扬青春与生命的活力;其价值是“生长”,其追求是“朝气蓬勃”和“可持续发展”。

青春之语文,反对语文教师心灵老化,身陷琐碎事务,无所作为;呼唤语文教师终生热爱生活,奋发有为,保持专注与创新。

……

这是语文的宣言,也是生命的宣言。

有失才有得,有得必有失,得失寸心知,得失心坦然。

只要一直在路上,一直在登攀……

特约编辑 刘中林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王君公开课青春
Color-image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channel fusion and spherical diffraction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第一次公开课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漂流记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