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落脚点是教学内容
2010-03-23冯青林
■冯青林
教学方法的落脚点是教学内容
■冯青林
要把知识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当然要考虑“怎么教”的方法问题,但是有些教师在探求方法时,忽视了教学内容,迷失了教学方向,影响了教学效果。
日前,笔者听了一节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备考课——区域定位。一开始,授课教师便直入主题,呈现学习“区域定位”的七种方法——方向定位法、经纬网定位法、轮廓辨认法、景观判读法、时区编码定位法、海陆定位法、统计表法。接着,教师简单介绍这几种区域定位方法后,重点讲解自己总结的“时区编码定位法”。授课教师先让两个学生上台演板:用数轴表示时区,并在数轴上分别用一个字(城市或地区的简称)表示出东西十二区所对应的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然后教师就“时区编码定位法”进行小结。“难道一个时区就只对应一个城市或地区,这种以偏概全的时区编码定位意义何在?”就在我疑惑不解之际,教学转入第二板块学习——具体应用。原以为教师会利用具体的区域定位法进行实战性训练,不料接下来的内容却是地球运动、光照图和气候类型的判读,这些内容或被教师编成了口诀或是分类整理,方法比较全面,但就是不见区域的影子。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根据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来进行空间定位,突出地理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但是由于模糊了主题内容,整节课给人的印象是“一盘方法的大杂烩”,显得散、零、乱。课后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记住了一些口诀,但是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就没有办法,教学效果并不好。可见教学方法的落脚点是教学内容,好的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
一、教学方法必须基于教学内容
方法也好,手段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落实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俗话说,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教师的教学方法适不适用,也只有学生最清楚。教师归纳总结的方法只有有助于学生的学才是好方法,如果不能促进学生的学,甚至阻碍学生的学,那么教师的方法越是精妙,越是天花乱坠,可能适得其反。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教学方法的问题,实质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更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必须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与其相反”,巴班斯基也早就这样谆谆教诲。如果教师备课不去研究教学内容,不去深入挖掘学科思想,不少“教什么”还拿捏不准的时候,一心去设计有新意的“怎么教”——怎么导入、怎么创设情境、怎么出新、只在具体的方法上打转转,即便不是缘木求鱼,也一定是“越研究越糊涂”,越糊涂越费事,到头来这些方法反而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落脚点必须是教学内容。
二、课改理念注重突出教学内容
一段时间以来,地理教学观课、评教的角度,多爱讲教学方法如何如何。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也被鼓励从教学方法上着力,讲究花样翻新,探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地理教学的改革,在不少教师和一些评课专家的心目中,似乎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实,这是严重的误导。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地理新教材的编写非常注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突出案例分析。有意识地改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再现和灵活应用能力,最终形成公民必备的素质。为此,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有意识强化联系和综合的观点,加强基本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把握学习内容的要点和内在联系。有关区域位置的插图,教材也淡化了对经纬网的识记,强化了区域相关信息的凸现,着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和教参,在不经意间给教育教学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致使教师失去自我,缺少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受教辅资料和调考试题的影响,很多时候“区域定位”仅仅是为定位而定位,将学生的地理思维训练禁锢在对经纬网、轮廓形状、地名等的识记上。“区域定位”已经到了一个很极端的状态,远远偏离了它本来的意义——根据区域的具体位置进行区域特征认定。
纵观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对“区域定位”的要求是越来越低,更加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区域图,除了经纬线外,一般还有海陆轮廓、或者省界、或者重要的山脉、河流,或者地名什么的,从多角度提示学生进行定位。如:2009年全国文综卷Ⅱ36题(图略),宁夏卷6~8题(图略),图中给出了很多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定位。
再如上图,给出了经纬线,让考生定位该地区在河西走廊,或者说定位这里深居内陆。考生如果通过经纬线还不能确定,没关系,这里还有祁连山、敦煌、酒泉等地名提示,实在连这几个地名也不知道,那也没有关系,不是还在图例里提示这里有大片沙漠吗,沙漠地区一定是降水少,知道这里降水少,就不影响做题了。从命题人的心理来看,调考试卷和教辅资料上的很多试题“就怕学生知道这地方是哪里”,而高考试题中的区域图是“就怕学生不知道这地方是哪里”,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个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学科思想,才能将方法、技巧变成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问题中,形成立体的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的方法。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