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求设计法应用例谈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课例的借鉴学习

2010-03-23林婧影

成才 2010年8期
关键词:诗性诗意文言文

■林婧影

反求设计法应用例谈
———王崧舟《两小儿辩日》课例的借鉴学习

■林婧影

我们平时采用的阅读教学设计,大多是正设计,是从理念到目标、到策略与流程的设计。学习名师教例、借鉴名师教例经验的教学设计,则是反求设计。反求式的阅读教学设计,是在了解教例中蕴含的有关信息,比如理念、策略、方法等,并在回溯这些信息的科学性的基础上,探索、掌握其教学智慧,然后加以改进和创新,进而设计自己的阅读教学,使之更符合教学规律和自己的教学实际。下面就谈谈我如何运用反求设计法来学习王崧舟老师的著名课例《两小儿辩日》的。

一、分析教例

(一)教学理念。教例比较充分体现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的理念。王老师认为:“‘独特的、有机的、整体性的,深含着情感价值’,这些所谓的语言的‘诗性’,同样能够成为语文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尺度和坐标,实践的课堂一样可以洋溢诗意的气象和神韵。可以这样说,具备了诗性的语文教学,即为诗意语文。”

(二)教学目标。一是理解辩斗的内容、观点和理由;二是体验辩斗的乐趣;三是认识辩斗理由的合理性和学习孔子的伟大人格。

(三)教学策略。一是感悟教学策略,充分体现感悟的情境性、体验性和直观性,引导学生运用诵读体味、联系语境、激活想象、创设情境、移情体验、拓展资源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和体验情感;二是唤醒教学策略,唤醒鲜活的影像,唤醒真实感受,唤醒丰富的想象;三是自由对话策略,在平等对话中赏识言语生命,在动态对话中体验言语价值;四是娱乐化策略,主要是在情境中激情和对辩斗的过程体验。

二、了解王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了解他者的评论

阅读王老师2004年发表的《诗意语文挥洒诗意人生》,2008年《“诗意”——语文教学的审美之维》、《自赎与拯救——诗意语文的再发现》,增进对王老师诗意语文的了解。

阅读刘仁增老师的《诗意语文的新突破——特级教师王崧舟〈两小儿辩日〉一课听后感》,卢青云老师的《诗意的语文,生命的咏唱——王崧舟〈两小儿辩日〉及诗意语文的教学伦理》。通过了解教者的教学思想,了解他者的评论,提高对课例的理性认识。

三、求证科学性

周一贯老师在《对语文教学“诗性”“诗情”“诗意”“诗化”的叩问》文中指出:“在‘诗意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警惕虚高化、宽泛化、媚俗化、形式化等倾向。”周老师是在提醒我们——“诗意语文”容易重人文,轻语言训练。这是我们在应用反求设计法学习诗意语文的教例时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用反求设计法学习教例,在对教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流程的安排进行深入分析以后,要求证其学理性。

(一)对照课标,寻找教例教学思想的学理依据

1.教例蕴含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与方法,符合课标精神

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例体现的诗意语文的教学思想,体现了课标的价值导向。

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例所采取的诗意语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是符合课标教学建议的精神的。

2.教例存在阶段性教学目标的欠缺

文言文的学习,课标对第四学段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第三学段则未作要求。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编排少量文言文,意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让学生初步接触一下文言文,有个感性认识,引起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为初中学习更多的文言文作准备。因此,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感性认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不同,感性认识文言文的韵味,而不是深挖文本内容,不是深度体验文本里的情趣。教例的目标偏向了后者,有违目标的阶段性要求。

(二)追寻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反思“诗意语文”的不足

“理解”这个词,是对语文教学最本质、最一般的规定。在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中,培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语文教学的诗性,诸如情感的体验、人文的熏陶都必须基于这一逻辑起点。离开对听说读写的理解,哪能有情感体验和人文的熏陶。语文,必须是诗性与知性的结合。“诗意语文”,偏向了诗意,有窄化语文之嫌。

四、借鉴与创新

(一)借鉴

一是借鉴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坚持价值导向,坚持审美取向;二是借鉴感悟教学策略,唤醒教学策略,自由对话策略,重视情境的创设、重视朗读和重视想象;三是借鉴课堂结构,简化板块,做到清爽干净,不拖泥带水。

(二)改进与创新

1.赋以语文教学以诗性和知性

语文教学中诗性与知性的结合,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借鉴诗意语文的同时,要以知性作重要补充,并突出知性的教学。

2.回到原点

小学文言文教学要做的事情就是回到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原点,要浅教多读,指导学生读出点文言文的韵味。一是对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用词造句的差别要有感性的认识,比如,白话文多用双音节词,文言文多用单音节词,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意思;二是引导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淡化辩斗

教例中的辩斗,课堂记录有1900多字,有辩斗的酝酿——理解什么是辩斗,有辩斗的开始——听辩斗(生与生、师与生),也有辩斗的发展——全班体验(同桌辩斗、分小组按角色并创设情境的辩斗),但这样的辩斗,学生只能沉浸于辩斗的口舌快感体验中,无需开动脑筋,对语言的学习,对智慧的生成并无益处。印度哲学家奥修指出:辩论是一种暴力,头脑专注于获胜、征服,不可能去了解,因为了解需要一个没有暴力的头脑,当你正注重着怎样获胜时,是暴力的。奥修的话不无启迪的意义。

名师的课例能给我们许多启迪。反求设计法的运用,在于求真,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在于求善,坚持价值导向,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在于求美,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天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享受审美愉悦;更重要的还在于求实,使语文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三)教学新设想

项目 设 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3.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古人善于动脑,大胆质疑以及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策略以实现上述四个教学目标为主线而展开教学。一是引导对照注释学习原文,读懂内容,了解大意;二是引导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三是引导想象与评价,用两小儿思想的活跃和孔子的人格熏陶感染学生。教学流程一、旧知导入,理解课题温习“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等古诗句,引出对“日”字的理解。二、读通课文,了解文意可用尝试朗读、教师范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三、再读课文,弄清辩斗引导学生弄清辩斗内容 日的大小;辩斗的观点和理由一小儿从视觉角度辩早晨太阳大中午太阳小,判断早晨太阳近中午太阳远,一小儿从感觉角度辩早晨太阳冷中午太阳热,判断早晨太阳远中午太阳近。四、由文入理,体会智慧一是体验两小儿的智慧,从观察得出结论;二是认识孔子的大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五、熟读课文,体会韵味引导熟读成诵,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诗性诗意文言文
诗意地栖居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冬日浪漫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被耽搁的诗意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春日诗意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