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感阅读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2010-03-23屈家泓杨军
■屈家泓 杨军
新课程下语感阅读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屈家泓 杨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在语文学习中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之下,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积极开展语感教学与实践的研究,积极探索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力求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语感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语感阅读教学方法
语感阅读教学,追求整体感悟、涵养人文精神,反对肢解文本,反对定于一尊式的解读。长期以来,应试的沉重压力,使阅读演变成技术训练,演变成解题技巧。学生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却难以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难以感受到美的存在。语感教学的“构建”就是对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一种匡正。如诗歌鉴赏,注重培养审美素质,着力催化诗意人生,反对在题海中重复单调地“练”,反对大而化之地为诗歌贴标签。强调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营造浓郁的诗意氛围。课上课间,不忘朗诵诗,背诵诗;阅读写作,不忘玩味诗,运用诗;感悟人生,不忘联想诗。开展诗歌诵读与创作活动,让学生心中有诗,手中有诗,生活在诗中,感悟诗意人生。
1.创设开放式语文阅读教学环境
洪镇涛先生反复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大量精美的文章,积累语言材料,使千古流传的书面语言材料谐于唇吻、铭记在心,获得语感,形成语言能力。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让全体学生达到自觉参与、主动感悟的境界,为语感能力的培养创造前提条件。
(1)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体现,教师才能充分认识并遵循阅读活动的自身规律,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实践,掌握知识,提升语感。一个教师要让教材中的情感,点燃起自己的情感之火,然后用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燃起学生的情感的火焰。课前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中用问题的探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课后以反馈文本相关内容的形式,促进学生文本感悟的练笔,努力建构“激趣——对话——体悟——积累”语文教学的模式。
(2)建构自由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用学生的主动探究替代教师喋喋不休的讲授;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替代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问答;用主动的感知领悟替代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堂成为学生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语感能力的培养就有了可能。教师要十分注重阅读环境的营造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以课本的精读做引导,课外阅读做补充,课内和课外阅读双结合。充分利用《语文读本》和《美文品读》等课程资源,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周开设一节自读课,每周写好一篇文章赏析,每人推荐一篇美文,每四人小组主讲一次阅读赏析课。
(3)生成多向的交流方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必然体现学习交流方式的多向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向的学习交流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向书本学习、向教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使教学真正成为向生活开放、向心灵开放、向未来开放式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打下基础。教师可参
考如下开放教学内容:
高一高二高三书法练习课前五分钟演讲时政评说诗歌吟诵辩论赛经典歌词欣赏编辑“手抄报”经典影视欣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欣赏撰写对联语文基础知识竞赛编辑作文自选集
2.发挥体悟式阅读教学功用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诵读作为切入点,重点抓好“四读”。音读:朗读吟诵,整体感受;意读:代词入情,激发情感;情读:展开想象,探究意境;美读:感受韵律,品味语言。通过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感知的前提下进入文本。
(1)把诵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更不能把教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先入为主地塞给学生,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作品。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去引导、点拨、释疑。优秀的文章,只有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其词语、句子、思想、美感才会被吸收并转化为个人的语言修养。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首极富诗意的抒情诗。如此优美的诗句,如果不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很难想象出学生能体味出诗中的积极、昂扬的情感。教师的讲解应点到即止,讲得过多,会干扰学生的心绪,不利于鉴赏,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2)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指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或口头语言的方法。教师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引导学生阅读。一是重视默读训练,提高默读的效率,形成“内在语感”。叶圣陶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透彻。要理解透彻,必须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是有效方法之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里的“揣摩”也即“读”与“思”的结合。默读这个过程就是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得到了训练。教师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各种形式的默读训练,并注意“读”与“思”结合,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默读训练的力度。通过限时阅读和带问题读的方式重在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通过听读、朗读、背诵等有声语言的训练,形成“外在语感”。教师应注重对传统读法的继承、改造,以诵读入手,整体释义,通过感性的、直觉的读,逐步积淀语感,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听课文朗读带、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和课后背诵等形式,让学生真正感受文学作品语言的外在美;强化背诵,除课文规定的背诵篇目外,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认为精彩的词语、段落和文章都是背诵的内容,采取当堂检查和课前背诵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效果,让背诵成为学生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3)把体悟的真实感留给学生。语感教学,突出“悟”。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语感的培养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体味言语对象表达的独特之处,才能不断提高语感能力。阅读课的教学的整体感知重在理解内容,语言品味注重体会情感,类比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教师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地感悟体验,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做到引而不发。“引”是激疑,是提示,是点拨、指导、启发,通过“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知、发现和创造。教师的阅读指导遵循“五步”:内容理解——主旨解读——手法探究——语言品味——积累运用,让学生阅读指导有很强的针对性。从训练学生对文章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入手,不断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进而训练学生赏析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技巧。
3.注重结合式语言运用
冰心说:“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吸收”是为了“成长”,学生语感的形成还应有让他得以检验提高的场地和途径,这就要让他们养成读写结合、勤动笔墨、触类旁通的良好习惯。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理解汲取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在语文实践中陶冶性情,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教师可以以周记和课堂练笔的方式,结合课文进行一些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训练。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创造性表达,具体方法是:①读后的感想、评价和鉴赏。②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读后的联想和想象。③续写,把课文的故事根据自己的想法补充下去。④扩写,就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展开想象,丰富完善。⑤仿写,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思路进行借鉴。⑥质疑,对课文说明、评论,提出疑问和不同的见解。⑦读书笔记,名句摘录与赏析。从高一到高三,如果每学年积累至少6万字,三年下来至少就有20万字的积累笔记。这不仅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
二、语感作文教学方法
语感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反对“假大空废”的“四话作文”,反对为考造文。它关注人的生存,它扎根于现实的大地,它强调用“写”沟通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散文阅读中的反思式写作,诗歌鉴赏中的鉴赏式写作,文言文阅读中的模仿式写作,社会生活中的感悟式写作,实现的是人文素质与应试成绩的双赢,学生素养与教师涵养的双赢。让学生写作情感更丰富,写作思路更开阔,让学生不再觉得写作是一件苦事、累事、烦琐事,让学生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欲望,增强主动性和探究意识,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构建高中写作训练体系
以往的作文训练处于无序状态,或跟着上年的高考题目走,或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或随意找几个题目做一做、讲一讲,随意性较强。通过实验,我校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作文训练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二字”、“三体”、“四题”。
“二字”,指的是“情”与“理”;“三体”,指的是记叙文、议论文和小说三种常见体裁;“四题”,指的是四个主题,即自我、生命、自然、社会。
高一重点训练记叙文的写作,突出一个“情”字;高二重点训练议论文的写作,突出一个“理”字;高三进行记叙议论的综合练习,重点强调“个性化”。
2.明确“主题作文”评价课程
根据年级重点,结合具体情况,确定题目,进行练习。具体造作过程为:第一步,选读优秀文章,重在积累,酝酿情绪;第二步,交流体会,重在体悟,激发感情;第三步,写作与评讲。
3.探索“以读为本”的作文评价模式
“以读为本”作文评价模式采用互动参与为主的教学策略,始终贯穿一个“读”字,融多元评价于一体,整个评价模式分为五个步骤。
序号 文体 训练要点 参考文题突出一个“情”字一、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下辈子还做您的孩子二、写景要抓住特征 细雨 秋色三、写人要凸显个性 老爸 最使我感动的一个人高一 记叙文四、写事要有点波澜 意外 清脆的破裂声五、学习描写 月 美丽的瞬间六、学习抒情 我想握住你的手七、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魅力 音乐八、学习虚构 孔乙己开店突出一个“理”字一、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生活如二、学习选取和使用论据 天才是劳动的奖赏三、学习论证 位置不能决定价值高二 议论文四、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严厉也是一种爱五、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谈“意气”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六、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学会舍弃 倒出鞋里的沙粒七、学习反驳 有钱就幸福吗 驳“难得糊涂”八、学习辩证分析 享受与承受突出“个性”特征一、学习写得充实 生命 必须跨过这道坎二、学习写得深刻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三、学习写得有文采 寂寞年华 窗外的栀子花四、学习妙用材料 智慧是维系成功的纽带高三 记叙文议论文五、学习跌宕行文 等待六、学习精巧运思 人与路七、张扬你的个性 怀想天空八、学习写“另类”文章 给人类的一封信
第一步:自读自评。学生对语言的敏锐度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完成习作后,多次读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听,实际就是把作文放到口头上说说,这样就把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了。这样做,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边读边改,就很容易发现作文中用词不当、语句不通、有无错别字等各种问题。这一过程,是疏通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这一步要求能读得通,读得懂,以学生自己满意为目标。
第二步:互读互评。互读互评的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由组织能力强和写作水平高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一般5~8人,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第三步:师读师评。在学生自读自评、互读互评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批阅学生习作,点评学生的合作交流情况,结合实际情况教给学生评价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点评符合习作要求的学生佳作,还要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习作”进行修改示范,为下一步学生再次修改作文做准备。
第四步:再读再写。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满足于“写作→评价”这样的简单过程,其实,评价绝不是一次写作活动的结束,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再读再写,是发展的过程。再读,可以使学生学有所获;再写,可以使学生写得更好。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认识到写作中的不足后,再次认真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再写,这样才圆满完成一次写作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对写作有促进作用。这样一来,作文训练的过程就扩展成为“写作→评价→再写作”的过程。这样做,能使学生尝到评改的甜头,提高修改能力,促进学生对写作规律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五步:品读展示。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安排足够的时间,组织作文展示读,可以读自己的,也可读同学的;可以读整篇的,也可读好的片断。推荐优秀习作张贴出来,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给学生提供习作交流展示的机会,感受自评、互评和师评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4.综合运用作文评讲方法
(1)文评讲法。文评讲法是常用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从范文中吸取营养,总结自己的得失。
(2)比评讲法。根据当期主题,从学生作文中挑选三至五篇代表性的习作,交给学生讨论优劣,评等评分,阐述理由。
(3)例评讲法。通过一两篇有明显失误文章的评析,找出修改方向,吸取经验教训。
语感教学研究给处于高原状态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相信随着对传统的语感培养的研究的深入,随着现代科学理论对语感研究的进一步融合,随着语感教学实践的不断丰富,语感研究必将给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实践增添蓬勃的生机和不尽的活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