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接受式学习

2010-03-23李春风

统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灌输课程教师

李春风

(山西省阳泉市工业学校,山西阳泉045000)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法,由此产生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然而,课程改革的要求容易使人在观念上产生一个误区:以为在新形式下学生先进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是研究式学习,接受式学习落后了,应该被淘汰。其实,接受式学习不但不应该被淘汰,反而应该得到加强和重视。特别是对于现在的职业学校,尤其是现在的职业学校的学生。

一、丰富接受式学习的基本内涵

接受式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从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呈现的方式中获取间接经验知识的学习方式。这里“主动”接受式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式学习区别而言的,就是强调接受式学习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为前提,以学生主动渴求为特征,“用于呈现的言语材料能够同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或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和非任意性的联系,并且学生具有内部动机和意义学习的心向”,同样符合“意义学习”主张的,也同样是一种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式,这里的主动是学生学习心理的主动。但是,这种接受式学习方式由于其知识信息提供源的局限性和单调性,使得学生在大部分时间内只能从教师的语言和板书以及教材中获取知识和信息,这样,学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而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教师就容易变成学生学习上的专职保姆,以致在教学过程中重传授和灌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略,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学生学习手段的单调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从而降低学习效率;教师教学方式的单调性不能持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校园网的建立,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资源共享、交互性强、多任务、友好的人机界面、丰富主动的教学资源等特点。因此,多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主要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接受式学习变得更加生动直观,这些措施不仅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突破了教师和教材的局限性。因此,学生不仅在心理上而且在行动上都能主动接受知识。显然,这种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双重主动性克服了以往接受式学习中的缺陷,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二、巩固接受式学习的基础地位

研究式学习不应该成为接受式学习的替代物,研究式学习的基础仍然是接受式学习,因为接受式学习能源源不断地为研究式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资源。离开了接受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研究式学习的质量有赖于接受式学习的质量。很难想象,一个对研究课题缺乏必要基础知识的学生,能顺利开展研究活动并获得研究成果。研究者基础知识的储备多数还是通过接受式学习获得的。研究式学习是接受式学习的补充,是接受式学习的升华。无论它受到多大的重视,也不应该被置于基础、中心以及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所获得的知识,主要还是别人的经验总结,以知识掌握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即使理解性的学习内容,也是按照他人的理解模式来进行理解。在新形式下的基础教育中,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接受式学习的基础地位不仅不能被削弱、不能被替代,而且更应该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改变对接受式学习的错误认识

虽然一提起教改,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指责接受式学习的种种弊端,但是可能连那些对接受式学习横加指责的人都没有想到,接受式学习的种种弊端,其实恰恰是自己造成的。可以这样说,接受式学习的弊端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足以证明这一点。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体现在几个方面,“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是其中两个。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并没有否定接受式学习。过犹不及,真理向前多走一步就有可能变成谬误。教师在课堂上不管不顾学生,进行一言堂式授课,过于注重灌输和传授,学生过分被动接受以至于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其本身就已经违背了接受式学习的初衷,是一种“伪接受式学习”。这种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正是背叛接受式学习的人造成的,与无辜的接受式学习又有什么关系?

四、处理好接受式学习中“灌输”与“疏导”的关系

在我国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全面、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和体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考试替代了评价,分数成为了评价学生同时也是教师的唯一尺度,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采用的接受式教学方法,就是将课本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以应付考试,学生囫囵地接受,这必然对创新式教学、创新式学习产生极大的冲击,使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等为目的的创新式教学方法、创新式学习方法难以落实。因此,要在接受式学习中处理好“灌输”与“疏导”的关系。现在的学生,环境、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心理修养都有差别,思想认识的不一致是自然而然的现象,过去,我们采用居高临下的“我打你通”的强制性做法,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相反与要求背道而驰。在教学中,在重点“灌输”课程观点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思想问题,疏导内心障碍。此外,还可以想方设法使课堂讲授更精彩。“灌”上两节课,学生仍然兴趣盎然,并盼望下一次课的到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灌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那些能深深打动学生的道理和实例,与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事实说明,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热情关怀、真诚信任的情感态度时,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谈、沟通,帮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总之,要“灌输”,也要“疏导”,既不要相互排斥,也不要走极端。

猜你喜欢

灌输课程教师
论恩格斯灌输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当代价值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