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出基础,“说”出能力

2010-03-22新疆哈密石油高级中学100875孙继虎

地理教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题目思维课堂

新疆哈密石油高级中学(100875) 孙继虎

“说”出基础,“说”出能力

新疆哈密石油高级中学(100875) 孙继虎

周末看一电视娱乐节目,名称叫做“我来比划你来猜”,虽是比划,但是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表面每组选手得分的高低取决于双方配合是否默契,而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比划者的语言描述能力,比划者描述到位,猜中的几率更高。这时我就想到我们的课堂,由于教师的专业性、先知性与学生的求知性、未知性的不对称状况,使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具有“主导”权利,这直接导致了教师的语言霸权,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鲜有发言的机会,即使有,也是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做的“画龙点睛”。 这种教师独霸课堂、信息单向下行,学生始终成为听众、被动接受灌输信息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受益几何呢?

上课让学生说话是我们课堂生命所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特别是有深度的发言;上课让学生就自己的疑问向老师、向同学提问,并就此展开讨论,特别是有疑问的疑问。并且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话,会学的不讲,不会的也要通过讨论,设计情境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发现,特别是一个人通过主动发现而获得知识,或者是通过同学或者学习伙伴之间讨论而获得知识和解决的疑问,往往在自己的记忆与体验中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非常持久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在课堂上营造各种氛围,创造多样的情境,让学生说话,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说话,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说话,多讲话,切实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成为高效课堂的主人。那么,怎么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呢?

一、“说”概念,深入理解

传统教法是最省功夫的教学法,也是效果最差的方式。比如说讲授一节新课,我发现教师滔滔不绝讲一节课,学生在下面听45分钟,课后马上进行反馈教师自认为非常重要的内容,达标率是非常低的。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位置,对教师的长篇大论无法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课堂上45分钟善始善终认真倾听的并无几人,只要注意力不能集中,那么教学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而采用“先学后说”的方式,学生自学完后让学生“说”学习心得,不同的学生“说”,说的对象不断改变,学生始终处于发言的积极准备之中,以便随时补充或提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从说中判断出同学理解问题的程度,还可以检测出同学们听的效果。如对内容“说”的条理紊乱,可让其他同学归纳主要意思;对规律原理解释不清的,可让其他同学补充完整;对理解透彻,表达完整,并能举一反三的学生“说”的内容,可让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其他同学复述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集中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入。

二、“说”习题,思维训练

高三备考复习中,课堂上也要让学生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我在上习题课时,会采取两种途径让学生说:一是PPT上出现图片,让学生出考题,让学生作答案,教师只需选好训练的图片内容,即可让学生说个不停,这是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能力的非常好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很好途径;二是出习题,让学生回答,教师设计的题目要尽量地暴露出学生思维的弱点,甚至是错误的思路与观点,这样既找到了一个甚至是部分学生思维的盲点,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课堂生成的材料,为大面积解决学生问题提供了切入点。教师可以步步问或者就学生说出的错误观点、错误思路让别的学生继续“说”,有的问题会难到“冷场”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群体说。一般题目中的问题通过全员“说”都会得到解决,个别难度较高的题目教师最后讲解,这时教师讲解既可以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解决问题也可以起到“神来之笔”的效果。

三、“说”疑问,现场生成

在课堂上学生“说”的多了,其主体得到充分尊重后,就会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疑问,要求老师讲解,这时就是最佳的教学效果。一是学生在教学或者讨论的现场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其积极思维的结果,此时就此问题能够“二次深入讨论”,圆满完美地给学生以解决,其影响效果将是深远的;二是学生提出疑问、学生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能够吸引绝大数甚至全体学生的思考,其辐射作用面是很大的。例如,我们在学习“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学生在讨论陆地环境垂直地带性时,对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疑问,“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相比,南坡纬度低,气温高,为什么雪线就低呢?”这一问题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将这个问题现场打到PPT课件上,就此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就此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先从热量的角度理解,喜马拉雅山南坡纬度低,气温高,北坡纬度高,气温低,但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都在下降,到气温接近0℃的海拔南北坡应该是差不多的;再考虑降水量,喜马拉雅山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阴雨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在雪线上下气温更低;而北坡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雪线就高。学生对此还不满足,还通过比较南北坡自然带的数量、宽度等,讨论作出如下结论:热量决定某地能不能生长某种植物,而降水决定该地能不能长出某种植物,热量水分组合决定自然带的数量和宽度。课堂调动学生就自己的问题展开讨论,生成的知识效果是最好,不仅解决了雪线高低的问题,而且更深入地理解了水、热对自然带的影响。

四、“说”地图,培养读图能力

“说”地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讲,析图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说”出隐性信息。像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人口分布与流动等,如根据青藏高原的位置、地形去“说”出它的气候特征和高寒农牧业的形成,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等条件“说”出其成因。二是提炼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说”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分异。

同时,在高考备考中,也可以让学生“说”图,也就是向学生出示一幅图,一般是以历年高考题目中出现的图为主。让学生看“图”命题,这样既可以吸引全部学生进行思考,因为要命出让同学满意的题目,他必定要对图中出现的信息逐一提取,并进行加工提炼。同时学生要对自己编制的题目还要组织答案,或者是在学生思考图中的题目时,还可能是先有答案,再根据答案编制题目。所以通过“说”图编制试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极大地让学生对所讲授(复习)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和深入吸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以及对地图、对地理空间结构的空间敏锐性,反过来,会极大地促进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说”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关于“说”的语言问题。地理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其科学性很强,学生在“说”的语言上,难免会出现表达不到位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地理现象和事物的时候要纠正学生表达不科学、不准确的内容,要不断地培养学生使用准确、科学、精炼、具体的地理术语来描述解释地理事象、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2.关于“说”的思维问题。对于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其思维发展具有差异性。比如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数较少的普通高中来说,学生的差异性较大,部分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其感性思维较强。而部分学生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其辩证逻辑思维较强,所以在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感性思维较强的这一部分学生先“说”,教师也可适时补充一些材料,让他们的思维向逻辑思维的方向发展,然后让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作补充,这样可以逐渐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效果。

3.关于课堂资源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学生“说”出问题的内容,那可能是教学的难点和教学的重点,应充分让学生讨论、辩论,得出结论,最终解决不了的就要教师深入讲解,而且力求讲透。还要鼓励学生现场站起来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问题有可能代表他个人的问题。如是这样,其他学生马上就会给其解决,如代表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教师一定要重视,而且把其当作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来利用,或讨论、或讲解、或查找资料,一定要彻底解决这部分问题。长此坚持,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快的。

4. 关于“说”地图。对于高一高二学生来说,“说”的图以彩图和分层设色地图为主,因为这些图色彩明显,清楚一目了然,学生易于感知;而对于高三备考的学生来说,尽可能多的以黑白图或者类似于黑白等高线地形图这样的图为主,因为彩色图或者分层设色图太清楚了,而对于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高考题目中没有彩色图,至少目前还没有。如果备考中长期使用彩图,显然对于他们应对高考来说是不利的,所以高考备考坚持使用高质量的类似于黑白等高线地形图这样的图,才可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解图的能力。

5.关于教师作用发挥的问题。对于这样的“课”,教师的备课质量要详细,准备的素材要多,课堂调控能力要高,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要高,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到位。

猜你喜欢

题目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