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体验探索
——小学数学第五册《秒的认识》教学及反思
2010-03-22武汉市硚口区建乐村小学李桂芬
■武汉市硚口区建乐村小学 李桂芬
经历体验探索
——小学数学第五册《秒的认识》教学及反思
■武汉市硚口区建乐村小学 李桂芬
李桂芬,小学高级教师,武汉市硚口区首届“节节课好”模范教师、硚口区数学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先进个人、新课改先进个人。曾获“湖北省新课程竞赛课”一等奖,“硚口区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多次在市区上公开课、作教材教法报告。撰写的多篇案例及论文在省、市、区获奖。在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形成了“注重探究,注重数学价值提升”的教学特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而,让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是数学学习要达到的新境界。而要达到这个境界,作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学生的经历,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会探索,获得发展。
《秒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本节课的设计基本上以活动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分、秒的时间观念。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是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秒”对他们来说是抽象陌生的时间概念。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认知空间,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秒”。同时又注重学科间的整合,设计口算、朗读、画画等丰富多彩的自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分”与“秒”的关系,努力使课堂既丰富多彩又不失数学味。
一、重视学生生活情景的设置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熟悉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更能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的思维。
1.唤醒旧知,引入新知
【片段1】
师:同学们,看看你们的小钟面,现在是几时几分?
生:现在是×时×分。
师:对,我们是×时×分开始上课的,那黑板上的这几个时刻你一定也会认!
(出示:3时,9时半,9时15分,指名学生认钟面)
师:大家已经会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认识时间,请继续观察你的小钟面,和黑板上这几个有什么不同?
生1:我的小钟面上多了一根针,这根针走得很快。
生2:钟面上有根又细又长的红色的针。
生3:我知道这根针叫“秒针”!
师:对,钟面上又细又长,走得最快的这根针就是秒针,它是用来计量“秒”这个时间单位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教师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教学反思1】
与教材和很多公开课用“倒计时”的开课方式不同,我直接让学生从认钟面的旧知识入手,一方面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认识几时几分”,唤醒他们的记忆;另一方面通过找黑板上的钟面与学生手中的小钟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一个新朋友“秒针”,从而引出教学的新内容,简洁而自然地切入主题。让学生在这种朴实而有效的现实情景中引出新知识,形成初步的感知,体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衔接。
2.联系生活,发现新知
【教学片段2】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你知道吗?
生1:在比赛跑步时就用“秒”来计时。
生2:我的电子表上就有“秒”!
生3: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倒计时,就是一秒一秒在倒数!
(课件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让学生跟着一起倒数10秒)
师:你们知道哪个部分是表示“秒”的吗?
生:(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抢答)那个跳动的数字就是表示几秒的!
师:说得很对!那在钟面上是怎样用“秒”来计量时间的呢?再观察你的小钟面,看看秒针是怎么走的。
【教学反思2】
数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所用。实践证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那么学生会倍感亲切。这里,学生举了好几个例子说明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教师再适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时的宏伟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探究新知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生学数学,关键是体验数学。如果给予学生亲历“做数学”和再创造的机会,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只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的愉悦的情绪体验下活动,学生才能内化形成正确、合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才能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1.观察模仿,体验新知
【教学片段3】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仔细看,认真听!(课件演示秒针走动的动态画面)谁能模仿一下秒针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生:(跟着电脑的声音)滴—答,滴—答。
师:他模仿得好不好?(好!)表扬表扬他!
师:如果声音消失了,你们能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来配音吗?
生:(电脑声音消失,学生看着秒针走动的样子)滴—滴—答。
(师生共同评价)
师:既不看钟面,也不听声音,还能模仿得准吗?谁来试一下?
(学生都跃跃欲试,几名学生背对着大屏幕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师:你们可真像个标准的小闹钟啊!
师: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下?表示多长时间?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师:1秒到底有多长,能用你喜欢的动作或声音表示一下吗?
生1:(拍一下手表示一秒)
生2:(跺一下脚表示一秒)
生3:(点一下头表示一秒)
生4:(眨一下眼表示一秒)
……
【教学反思3】
在教学“认识1秒”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秒的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的有形的东西,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在这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让学生对秒的认识达到高潮,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2.体验分钟长度
【教学片段4】
师:1分钟也就是60秒能干些什么呢?
生1:我一分钟能从一楼爬到三楼。
生2:我一分钟能从一楼上到九楼。(其它学生大惊:啊?)
生2(忙解释):坐电梯!(大家会意的笑起来)
生3:我一分钟可以做45个仰卧起坐。
师:你真棒!
生4:我一分钟可以拍80个球!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也准备了几项活动:写字,画画,数心跳,口算,让我们来看看活动要求吧。
(听清要求后,学生进行1分钟体验活动)
【教学反思4】
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发挥出来。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教师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三、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教师应该在具有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全心全意的为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教学片段5】
师:秒针从12走到3,经过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秒针走一小格表示一秒,从12走到3一共走了15格,表示15秒。
师:从12走到6呢?再走到11呢?如果秒针再走1大格,一共走了多少秒?
生:一共走了60秒。
师:秒针走一圈一共走了60秒。(板书)
师: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是怎样运动的呢?
(生大胆猜测)
师: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大屏幕上的钟面!
(课件演示:秒针走1圈的同时分针走了1小格)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板书:秒针走1圈同时分针走1小格
60秒=1分
【教学反思5】
在学生掌握了“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分=60秒”,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考虑到会有部分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知道“1分=60秒”,教师在这里先让他们进行猜测,再提供屏幕上的大钟面让他们验证自己的猜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伴着“滴答”声,钟面上秒针走了60格,分针同时走了一小格。这样就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60秒的结论,很好地突破了难点。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