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0-03-22董绘丽
董绘丽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34)
1 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现状
1.1 网络阅读现状调查
1.1.1 方法与对象
采用网络问卷和当面交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累计向各地大学生发放问卷1000张,回收936张,有效问卷911张,回收率达91%。被调查读者中,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为4%、11%、81%和4%;男生占54%,女生占46%。较高的回收率和合理的分布,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通过结果统计分析,可以对大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以及对图书馆的评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1.1.2 结果的统计
据统计,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选择“1小时以下”的有 22%,选择“1~3小时”的有 34%,选择“3~5小时”的有36%,选择“5小时以上”的有8%。借书频率“每月1~2次”的有36%,“每周1次”的有34%,“每周几次”的有19%,“每年几次”的有6%,“几乎无”的有5%。
有40%的大学生把“图书馆借书”作为自己课外读物的主要来源,另有29%选择“自己购买”,16%选择“同学朋友处借阅”,15%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有高达4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作为课外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他依次是期刊、图书和人际交流。而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对图书馆网上服务和网络数据库的了解又非常不够,仅有14%的大学生“经常查阅,很熟悉”,有36%的大学生“偶然查一次,不大了解”,34%的大学生“看过,觉得暂时不需要”,16%的大学生“从没用过,不清楚”。
1.2 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分析
据图书馆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纸本书刊仍是大学生最喜爱且利用率最高的媒介。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日益丰富,不少学生开始以网络阅读的方式取代印刷文本阅读。与传统的纸本阅读方式相比,网络阅读具有内容丰富、阅读环境开放、阅读方式虚拟、文本传播迅速便捷等优点,因而对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这种网络阅读中,文字阅读减少,图像、声乐对感官的刺激增多,阅读被浏览取代,思考被猎奇、娱乐取代,人的思维方式因此变得肤浅、懒惰。多渠道的直观感性信息刺激挤占印刷文本的阅读时空,使得阅读书刊的人群变少,阅读的时间变短,人变得浮躁轻狂,进一步助长了浅薄平庸的阅读。导致大学生优先选择网络阅读的原因很多,如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上升促使学生倾向思考少、速度快的快餐式网络阅读。网络阅读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和泛滥,已对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应该引起学校和有关机构的足够重视。
2 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利与弊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作为人类社会传统教育三大基石之一的阅读也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着“一场强大的裂变”(注:见桑新民的《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www.k12.com.cn)。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对传统的文本阅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对拥有更多学习自主性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其效果既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
2.1 网络阅读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2.1.1 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掀起了一场阅读革命。由于网络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这种阅读的对象是由一个个节点连接起来的信息集合,每一节点就是一个浓缩的信息源。网络的交互功能和发散的、非线性的超文本呈现方式,使阅读者思路大开,参与的愿望和信心倍增。网络空间互动性及其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交流的开放性与个性化、参与的即时性与方便化,大大地激发并解放了人们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从这一意义上讲,网络阅读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1.2 培养巩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是一本向着世界打开的巨型图书。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们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以自由交往,随意阅读。具有这些优越性的网络阅读时空,使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的限制,进行自主阅读。网络阅读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学生避免了在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中阅读可能带来的紧张和尴尬,使阅读变得更为逍遥自在、其乐无穷。享受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体验,减轻学习倦怠情绪,使枯燥的学习活动情趣盎然,令人乐而为之,从而培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2.1.3 有利于大学生及时获取丰富的知识
面对呈指数增长的信息与知识,互联网像一名敬业负责、技术熟练的图书馆员,把各种信息和知识有条不紊地收集、归类、整理,读者通过链接,可以方便迅速地找到想要的信息和知识。在网络技术环境中,信息以网状辐射的结构突破了传统信息的线性链式传播方式,这样就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将自然信息与文本信息表达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呈现出传输跨时空、速度快、密度大、选择自由灵活等鲜明特征,从而使大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获取丰富的知识成为可能。
2.2 网络阅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2.2.1 网络阅读对大学生认知的负面影响
认知是指感觉输入的转换、归纳、阐述、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思考事物和感受事物的过程。互联网作为新生的第四大媒体具有极大的信息存储量与传播量。大学生虽说置身于象牙之塔,然而毕竟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可能不受大众文化氛围影响。一些意志较为薄弱、独立自主性不强的大学生在大众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网络诱惑之下,促使他们亲近网络、电子游戏等所谓的时尚,而远离书籍;即便捧读书籍,也多倾向于以娱乐的心态选择好看、好玩的内容,而不愿多读学术性和理论性的经典之作。
在网上,大学生面对大量高速呈现的阅读信息,往往只是快速地切换网页浏览,因而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这种方式长时间接触网络,就会降低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出现对真实情境感知能力的退化,以致平庸、肤浅无能。网络信息还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消化不良。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懒于追问事物的本质。在思维发展过度形象化的同时,大学生容易过多地依赖现成的信息而忽视实践,阻碍了其思维过程的深化。
2.2.2 网络对大学生精神意志的负面影响
网络这个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那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极易不自觉地对在网络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最终无法摆脱,导致网络成瘾。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使得这些大学生丧失了远大的理想,往往是上网精神高度兴奋,下网则颓废、消沉。这必然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和社会适应能力。
2.2.3 网络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如果长期过度偏爱网络阅读,甚至沉溺其间,难以自拔,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其社会化过程中断,造成人格障碍、个性异常和社会适应困难。这样的大学生通常都极端孤僻,疏离人群,逃避现实,缺乏与人际共处和交往的技巧,抵制社会规范。如果继续发展,就会出现心理疾患,不但难以成才,反而会成为社会之累。
3 消解网络阅读负面影响的对策
3.1 开展大学生健康上网教育
网络作为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加工传播系统,其近乎神奇的功能及其对社会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既往任何技术都难以与之相比的。欲发挥网络积极的社会功能,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所以开展大学生健康上网教育是消解网络阅读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
3.1.1 加强网络意识教育
开展大学生健康上网教育,网络意识教育要先行。网络意识教育的要点有三:第一,要使大学生明确认识到网络乃一把双刃剑,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会对自己的身心产生消极的影响。第二,要教育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的观察力和鉴别力,首先要理智地借鉴,然后再有鉴别地吸收。第三,要培养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并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3.1.2 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正规的教育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展网下和网上的心理咨询,充分利用网络虚拟性、匿名性的特征开展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问题监督、预警机制,积极主动地对有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3.1.3 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可利用创办网上电子读物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创业意识和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能力。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中,对预防网络依赖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部分大学生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倾向,高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摆脱虚拟世界,正确对待虚拟世界。
3.1.4 积极倡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针对大学生所出现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个性障碍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激励自我、主动调控自我等重要环节相应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教育中的自我调节、自我宣泄,以及自我升华、脱敏、惩罚等,可以改变认知能力,达到心理与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协调统一。
3.2 提升图书馆的品质
3.2.1 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
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分析读者的阅读倾向,引导阅读活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满足新形势下学生阅读多元化的需要。根据大学生读者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丰富馆藏文献,整合馆藏资源,合理调整馆藏结构,满足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图书馆自主学习中得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提高书刊采购质量。在采购档次上,确定以研究性、学术性文献为主,而对于变化快、用量大,学生愿意自己购买的图书,如考级考研书、各种习题集等,则控制复本,鼓励学生自备,以节省经费用于扩大品种。
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文献宣传的力度,通过新书报道、书评等方式,不断把质量上乘、格调高雅的书刊推荐给读者,逐步提高读者的阅读品位,使他们学会选择对自己的学业有所帮助,对自己的思想有所启迪的好书好刊。图书馆的阅读指导还可以为读者的个人购书、藏书提供参考。
3.2.2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加快图书馆数字化步伐。数字资源因其检索方便、内容丰富,已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习惯,他们希望更多地从网络获得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在数字资源上,尤其要加大投入;在服务方式上,要利用网络,开展多种方式的文献信息服务。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图书馆要通过调整布局、盆栽绿化等方式,使馆内的文献流、读者流、活动区、静止区分布更加合理,环境更加宁静优雅,把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使图书馆成为大学生最愿意前往学习和自修的场所。
建立用户档案。图书馆开展阅读辅导的馆员应该对读者建立详细的咨询记录,包括读者的一些个人信息、咨询的问题、推荐的书目、谈话的记录等,并保证档案的隐蔽性。档案可以用来对咨询服务的水平进行评估,促使馆员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3.2.3 开展网络阅读辅导工作
分析研究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倾向,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图书馆的各个业务部门,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图书馆的工作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不仅养成到图书馆求知的好习惯,还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纸质文献和网络文献,从而让学生在意识上把图书馆提升为学校学习的核心场所,形成即使上网也要到图书馆的一种潜意识。引导大学生把消遣性阅读转向“博览群书、积累知识的阅读”。在消遣性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围绕计划选择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阅读。
[1] 陈璐.文献利用过程中读者阅读倾向之影响浅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8):43-45.
[2]胡凯.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J].医学与社会,2003(1):52.
[3] 李苏媚.从大学生的阅读倾向谈导读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4):74-75.
[5] 龙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