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

2010-03-22刘亚平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信息

刘亚平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

1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概念

图书馆界把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概念定义为:高校图书馆在保证满足各自主要服务对象需求的前提下延伸向社会公众开放,采取有偿或无偿的服务方式接纳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允许他们利用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信息资源,而且为他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1]

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才、资源、技术、环境、政策优势支撑,面向社会开放,为地方和经济建设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2]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社会,一方面利用有限的经费产生最大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产生的价值赢得最大的社会支持。

2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

国外的高校图书馆,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一部分,对社会公众开放较早。如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大学意识到大学图书馆对社区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立大学图书馆一般都对公众开放,并鼓励国内外研究人员利用哈佛图书馆馆藏。[3]美国有相对系统和细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有支持终身学习者的服务,也有针对中小学师生的服务。

美国大学图书馆依托本校的资源,分担着社区发展的责任,为社区扫盲做贡献,为公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项目,提高公众的知识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为了解决周围地区低收入少数民族和妇女的数字鸿沟问题,芝加哥伊利诺伊技术学院保罗·维·加尔文图书馆参与学校主办的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用争取到的经费翻新图书馆的学习中心,为社区举办系列电脑培训活动,培训“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技巧”、“互联网搜寻技巧”、“网上求职”、“网页建设入门”、“文献扫描和数据库开发”等;无偿从数据库供应商那里争取到“美国政府”、“美国各州地理(含美国历史)”和“世界地理(含世界历史)”等数据库为中小学生服务;此外,他们还实施“把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应用到相关科技活动中的计划”,“以勇于发现的精神提高科学知识水平计划”,提高周围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4]

通过公共服务项目和商业合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把研究结果和科学发现转化为实用知识和工艺革新,为加州和国家都带来经济效益。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开展的CardinalKids Club、田纳西大学阿灵顿图书馆的K-12Connectio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的4-H(four-leaf)计划等项目服务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在线学习资源,让他们学会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和资源。邀请家长及社会志愿者加入专题模块,内容涉及到机器人模型、打野兔、网页设计和园林管理等。[5]

为了把服务对象延伸到国际间的信息需求者,美国高校图书馆也与国际社会信息机构及大型出版社合作,这些服务项目有很大的公益性,对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及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低价或无偿的知识和资源。借助公共机构或私人基金的支持,通过网络链接发布信息和知识,如哈佛大学图书馆的OpenCollectionProgram开放教学性、历史性的资源,并努力为全球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字资源访问模式。[6]

在美国举办的图书馆奖(包括高校图书馆)评奖中,获奖图书馆无一例外都要重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许多高校图书馆每年都坚持在寒、暑假期间举办读书活动,并向当地中小学生开放,借此机会“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耶鲁大学更是树立一种理念,即:帮助纽黑文(耶鲁大学所在地)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从理念到行动,完全成为社会化的图书馆。[7]

在日本,大学图书馆向校外人员开放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渐趋普及,在1990年向社会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就达97%,只要有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就可以办理借书证。[8]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既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图书馆,又是为法兰克福大学师生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具有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的双重身份。[9]从国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现状可知,面向社区、社会开放服务是国外高校图书馆的一个突出特色。他们以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校内和校外服务的目标为己任,大力为学校的计划和工作提供方便的信息资源服务。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3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探索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迄今有了长足的进展。

3.1 对外借阅服务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对外实行“部分开放”。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规定,校外读者来该馆查找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或学生证)到该馆总咨询台换取“北大图书馆临时阅览证”。凭此证可到本馆阅览室、阅览区查阅书刊资料。复旦大学图书馆同样规定,校外读者凭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学生证、工作证或身份证),可办理有效期为1周的临时阅览凭证。青岛大学同意校外读者进馆借阅,但需要严格的审查手续。[10]

3.2 提供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形成了我国目前信息咨询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参与该校“企业合作委员会”的工作,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图书馆与网络公司一道为大型药厂制作网页,在网上公布并不断更新医药科技信息的题录,读者根据该馆提供的题录来索取资料的也不少,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1]

3.3 为企业竞争服务

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成立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文献信息咨询专业委员会,对开展企业服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已为50多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企业或高校提供了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

3.4 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比如广州大学图书馆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得到了图书馆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典范。[13]

4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认识不统一,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4.1 观念陈旧,认识偏差

由于观念上的差异,不少人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自己的资源,不是社会的公共设施,将校外人员拒之门外。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对为社会服务心存忧虑,担心社会读者的信息不够准确,图书过期后难以有效索回,担心外来人员会扰乱图书馆秩序,且会对信息资源和网络安全造成隐患。[2]

4.2 定位不清,层次较低

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将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简单化和表面化,认为只要为校外读者提供一定数量的阅览室,提供一定层面的对外服务,就是开展了为社会服务,因此,工作停留在一般的借阅服务层面,以信息服务为标志的智力服务没有成为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工作的主流。

5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

大众阅览服务对于缓解阅读需求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人才培养、专业指导、方法培训、技术支持、信息服务、方案策划、项目合作、学术示范、科研引领等智力输出,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主要取向。

5.1 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应把人才的使用放在第一位,要与专家学者保持广泛联系,要以本校专业为依托,建立全国性专家库,记录他们的科研项目成果,供社会用户或企业选择和抉择。要充分发挥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优势,针对当地提出的某些研究课题,提供层次较高的专题研究服务,如专题咨询、委托调查、项目论证、科技信息中介、竞争情报提供等,以较低的人力、物力投入获取较大的效果。同时,为地方图书馆人才专业培训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

5.2 参与企业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效率,提高员工技能,实现企业知识资产价值。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知识管理的专业优势,参与企业的知识管理。协助企业制定知识管理战略,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总体规划,确定知识管理重点领域,制定知识管理方案。[14]

5.3 推进联盟合作

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更有效的利用。抓住所在区域发展的良好契机与地理优势等,实现合作双方互利共赢。应尽快消除体制壁垒,建立所在城市公共、科研院所等图书馆之间的联盟,以各种形式实现图书馆共建共享。[15]

5.4 大力开展信息服务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主要运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对网上提问给予直接回答或数字化信息回答的运行机制。它以邮件、实时咨询、博客等非面对面的网络方式实现了咨询平台上知识的开发、管理与共享。高校图书馆可利用校园网的便利条件,丰富信息素质教育资源,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设信息素质教育专题网页,通过图书馆网站为广大用户(包括社会用户)提供馆藏书刊查询、数据库检索、常用软件下载、参考咨询等信息服务,开展导读和导航服务,培养用户对计算机和互联网设备的操作、对软件的熟悉以及搜索信息的能力、判断信息究竟是否有价值的能力,从而提高全体公众的信息素质。[16]“查新”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研究课题进行的,首先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等手段查出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再对查出的文献与被查课题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被查课题的新颖性、先进性进行判定。

[1] 万文娟.中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2):73-76.

[2]帕提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举要——基于《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的冷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7(6):21-23,49.

[3]黄宗忠.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兼评国外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J].图书馆论坛,2005(6):22-29.

[4] 金旭东,李国庆,李海鹏.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370-371.[5] 谢丽娟,郑春厚,吴庆伟.中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2):64-67.

[6] 谢丽娟,郑春厚.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93-97.

[7] 王永忠,牛淑红.浅谈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保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98-99.

[8] 王璐.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途径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6(10):7-9.

[9] 魏治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契机[J].情报资料工作,2007(4):92-94.

[10] 大学图书馆能否向公众开放?[EB/OL]http://pkunews.pku.edu.cn/sdpl/2007-08/31/content_116045.htm.

[11]罗丽萍等.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研究[J].情报杂志,2005(5):122-123.

[12] 李丕仕.高校图书馆基于行业协会为企业服务的实践与启示——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7(8):136-139.

[13]张白影.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29-32.[14] 王莲,王传雷,刘娜.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9(6):150-155.

[15] 王丽华.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08(2):29-33.

[16] 刘雅琼,刘兹恒.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质量的用户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2):42-47.刘亚平 男,1955年生,馆员。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信息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订阅信息
飞跃图书馆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