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2010-03-22郑敏陈丽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交际学习者

郑敏,陈丽君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郑敏,陈丽君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一直备受教育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关注。通过比较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模式、师生角色以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的差异来分析两种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制约因素。

3P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对比研究

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纵观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种成功的教育教学思想都是以其特定的教学方法作为外化形式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而在外语学科教学方面,教学法流派更是不胜枚举,从盛行于欧洲外语教学百年之久的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到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提出的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再到创建于70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的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每种方法各有利弊。但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我国的国情,能在外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反复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预示着我国外语教学进入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新阶段,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以任务型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模式要完全取代以3P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呢?本文将对两种教学法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差异。

一、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3P教学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即CLT)模式下的产物。它是指(Presentation)展示语言材料,(Practice)对语言进行实践,(Production)建构成语言能力三个教学过程。多年来,中学英语教师使用这一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在Presentation过程中,教师把新的语言知识介绍给学习者,设法引起学习者对所学新句型、新对话或新文章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并检查学习者对新授要点的理解。在Practice过程中,教师则给学习者很多的操练机会,鼓励学习者尽可能运用刚介绍的新知识,进行反复的句型练习并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正确率。在Production过程中,学习者被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并自由地运用语言,实现正确并流利地进行交际的目标。这一阶段的活动形式较多,包括“角色扮演”、“讨论”、“解决难题”等,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恰当使用语言,正确表达思想,在语境中灵活使用所学语言形式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和3P教学法一样都属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分支。Howatt(1984)把交际法分为“弱版”(weak versions)和“强版”(strong versions)两大派。弱版交际法以著名的3P课程(PPP lesson)为代表,强版交际法则形成了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代表的TBL课程。任务型教学法具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完成某些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自然地学习语言,扩展交际词汇和促进外语学习进步。它的出现给传统的交际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是基于苏联心理语言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等人关于语言和学习的理论,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以提高学习者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出发点,让学习者在“做中学”、“用语言做事”。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学习者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不但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促使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话语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差异

传统的3P教学法是以讲授、操练、产出为顺序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首先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Language Body),如新句型、新词汇、新语言知识或新篇章类型等。教师对这些新的语言材料进行讲解,提炼出语言点,并引导学习者对所讲内容深刻理解。然后让学习者参加语言的实践活动,按照句型结构进行模仿、操练,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最后,学习者在不断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复习以前学过的话语,又不断创造新的话语,以表达自己的意思,即通过学习、实践来生成言语,从而建构起语言运用能力。

而英语语言学家简·维利斯(Jane 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的3P教学法在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大差异,因为任务型教学法对语言点的处理是放在后面的。交际任务本身是教学框架的中心,涉及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首先使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来完成某一项交际任务,接着交谈或写出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或比较各自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听一听完成同样任务的录音或读一读与任务主题有关的课文。只有完成上述任务之后,教师才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录音或课文的某些语言点上,并针对个别语言点进行讲解。Willis用三个步骤描述了这一教学模式:(1)前任务(pre-task)。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入任务,帮助学习者理解任务指令和要达到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谈论个人经历等引入主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介绍任务的意义,激发学习者积极参与,做好完成第二阶段任务的准备。(2)任务环(task cycle)。任务环分为任务(task)、计划(planning)和报告(reporting)三部分。首先,学习者执行任务。学习者以对子(pair)或小组(group)的形式完成任务,这时,他们有机会用现有的知识表达思想,内容可以围绕与主题有关的课文和录音。而教师只在一旁监督并鼓励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流,必要时提供一些帮助,但并不参与到活动中或纠正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其次是计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通过讨论、相互合作准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报告他们执行任务的情况,此时学习者要注意其报告内容是否准确、清楚、有条理。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学习者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老师提问。最后,报告阶段,各组学习者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比较各自的任务结果,其他学习者也可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并对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进行评议。(3)后任务(posttask)。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探索语言奥秘,了解句法、固定搭配和掌握词汇,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后任务包括分析(analysis)和操练(practice)两个部分。所谓“分析”,并非我们通常以为的语法分析,而是教师根据课文或听到的内容,对某些与语言点有关的任务进行安排或设置,例如,查找与课文或题目有关的词语或找出代词与名词在形态上的不同之处。学习者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则提供必要的帮助。而在“操练”阶段,教师可以根据黑板上分析的课文内容或听力原文中的例子,组织必要的练习活动,例如,朗读词语、完成句子、记忆游戏、时态填空等。

3P教学法先强调句型模式操练,以一定的语言材料做其语言知识的后盾,在此基础上要求学习者自行发挥创造,不断地加以实践、操练,直到学会它、掌握它,最终构成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教学任务,鼓励学习者自己参与学习活动,互相配合,在“做中学”,使学习者体会成就和不足。把语言点的讲授放到最后,实现从语言意义到语言形式的自然过渡,有助于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教师不宜生搬硬套这一框架,应当学会灵活应用,因时、因地、因材施教。例如,在听力课上,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小任务,每个任务都有一个不同的目的,或掌握整篇听力材料的中心思想,或抓住个别关键词。而有的任务报告阶段较长,如讲故事,教师就应该合理地安排好任务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中师生角色的差异

传统的3P教学法是由教师展示语言材料,对语言材料中的词汇、句子、篇章结构以及语法规则等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关键语言点,对语言点进行分析、解释、示例,然后要求学习者进行句型结构的转换、镶嵌、操练,激发学习者进行模仿,不断强化熟练程度,达到创造性操练句型的目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占有重要比重,对学习者建构能力的培养即“产出(Production)”有直接影响。学习者在接受语言知识时较为被动,结果只能导致语言知识经由教师的笔记本传到了学习者的笔记本上,而在二者的头脑中均不会产生丝毫作用。同时,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充分发挥,也不利于学习者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法以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为核心,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学习者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挖掘学习者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成为了任务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任务型教学法为学习者提供了最大限度运用语言的机会和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把教学过程变成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使外语教学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四、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评价方式的差异

在外语教学中,由于3P教学法中所有课程都是围绕着语言形式编排的,因此每一次课都有明确设定好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者的学习表现的评估就更为直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更注重学习者对外语知识的记忆程度,即把语言知识的考核作为衡量学习者外语水平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虽然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学习者是否已熟练掌握了语言知识,却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者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更无法让学习者自然地、有意义地“习得”外语。因此,经常会出现学习者“高分低能”的现象。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当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完成任务之上,而不是单纯注重某个语言点时,他们将学得更好。因此,任务型教学法不仅仅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语意的传达。教师是助学者、协调者和指导者,对于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因人、因时寻找恰当的机会给予纠正,给学习者自由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任务型教学法着重评价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内因,让学习者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注重评价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发展和自信心的确立。

五、结语

教学的发展,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每个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同时又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学方法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教学过程的诸多因素。因此,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认真地分析各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通过方法的有机结合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造。与3P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打破了以往外语课堂上的沉闷现象,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强调了学习者主动参与和合作对话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了学习者的情感需要。但任务型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比如教材的编排,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教师的课堂操控能力以及学习者对新的课堂组织形式的适应能力等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论是任务型教学法还是3P教学法,适合我们教学实际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1]彭剑娥.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及其与传统PPP教学法的差异[J].安康师专学报,2004(4):118-120.

[2]齐小健.例析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103-104.

[3]吴文.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发展及反思[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289-2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6]Jane Willi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Harlow,U.K.:Longman Addison-Wesley,1996.

(责任编辑:徐星华)

Comparative Study on 3P an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ZHENG Min,CHEN Li-ju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different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emerging in quick succession.As a brand-new teaching idea,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being paid more attention by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3P an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models,teacher-student roles and teaching assessments.It also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3P teaching method;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comparative study

H319.3

A

1008—7974(2010)06—0104—03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学英语教学中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整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B296

2010—03—17

郑敏(1981-),女,吉林安图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交际学习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