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2010-03-22周晓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科学政治

周晓虹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

周晓虹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2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又赋予了新的理念。该文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进行了积极探讨。

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最重大的理论结晶之一,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党的这一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理念、改进方法、开辟新的途径。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赋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新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而科学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它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崭新的科学内涵。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反映了人的发展的规律,既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也揭示了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要真正做到关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困难,关注学生就业,最广泛地调动师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持续的发展过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教育管理工作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科学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高校要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必须充分调动高校教育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就必须加强高校教育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目的,才能真正把科学教育发展观落到实处。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证,是引领大学生自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信仰危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新变化,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激荡和碰撞,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民族信仰、道德教育在如今崇尚社会意识多样性、选择性、独立性、差异性的思想洪流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点,以往过于倚重说理和灌输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随着社会上的价值取向多样化、追求功利化,大学校园里逐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漠、集体荣誉感缺失、心理矛盾激化等现象。

其次,市场经济的弊端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说服力。教育的目的是激励人们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主动选择和自觉确定正确的行为动机,如果脱离了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而仅仅满足物质需求,便会违背激励机制的初衷。市场经济的激励性和浮动性使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丧失,道德素质不断降低。

再次,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机制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思想政治教育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向学生灌输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一种有效方式,因此,理论讲授往往占据教育的大部分时间。由此,许多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抽象的理论讲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课堂的形式把抽象的理论灌输给学生。忽视个体行为对于学生的榜样引导作用;弱化了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忘却了身教重于言教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长期处于抽象理论的轰炸之下,引发一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第四,校园中一些不和谐因素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激增,高校各院系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明显不足,有限的人员还要担负着教学科研任务和行政管理工作,这些都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目前,高校对思想政治干部的培养锻炼和党团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不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社团、学生公寓、社会实践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凝聚力受到考验。

第五,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教育者的主导和独尊地位受到挑战。网络的开放性使传统教育的思维方式、认知渠道及交流模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在这些巨大的信息流中遭遇“藩篱”。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辨别力不强、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所谓的便利、快捷的“教育”渠道,以致道德意识弱化,形成人格发展障碍。近来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传播暴力淫秽文化、参与网上犯罪等事件的发生,不断暴露出校园道德素质教育及法治教育的缺失,也呼吁思想政治的加强和改进。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当前,要切实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克服困难,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方能彰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威力。

(一)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就当前我国高校而言,一要树立创新的理念。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谋划并施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二要树立改革的理念。要通过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力度,确立有特色的培养模式,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通过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新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中心作用。三要树立实践的理念。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逐步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说教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实践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理论指导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领悟理论,从而树立科学、和谐的价值观。

(二)探索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一是教育者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批判与建设相结合、讲授与对话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关注受教育者的差异性,研究制定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教育对策。二是教育者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理论、灌输理论的基础上,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思维理论运用,善于从教育对象最关注的涉及自身现实利益的具体问题切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层层递进地展开,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三是教育者要身体力行。教育者特殊的职业特点,总是拥有比教育对象更多的话语权,因此必须不断地坚实理论底蕴,增强理性思维,这样才可能提高教育能力,针对大学生认知习惯和认知水平有的放矢,达到目的和效果的完美统一。

(三)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创新机制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加强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多关照学生的精神需求,多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用真诚的关怀感染学生,用贴心的工作打动学生。要结合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学生参与的过程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养的过程,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过程。二要贯彻“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的原则,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要坚持把融入中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之中,引导广大师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科学发展;坚持把融入实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紧紧与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融入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按照“学生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积极主动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发展。三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组织、各单位的共同任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工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形成各方面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的工作局面。

[1]戴世勇.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点与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张兆文.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闽江学院学报,2008(04).

[3]鲍艳春.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界,2008(05).

[4]姚友杰.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5]高明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6]冯韶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好度[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7]姬泊.再谈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责任编辑:闻礼)

With Scientific Concept Constructing New Ideas of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ZHOU Xiao-ho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Jili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Changchun,Jilin 130021,China)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enlighten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gives the new meaning.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and proposes the new ideas and new way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college and 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G641

A

1008—7974(2010)06—0101—03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基本原则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09243号]成果之一。

2010—03—20

周晓虹(1962-),女,吉林东丰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授。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科学政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点击科学
“政治攀附”
科学大爆炸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