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
2010-03-22李春玉
李春玉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试论创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
李春玉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吉林通化134002)
文章从创新教育学的产生谈起,阐述了创新教育学产生的过程和条件,重点论述了创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而论述了创新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教育学科。
创新教育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一、创新教育学的产生
创新和创造活动是与人类一起产生和发展的,但人们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和研究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于工业经济和社会先进技术高速发展,首先在经济领域提出了创新问题。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在以后的其它著作中加以应用和发展。熊彼得也因此获得了“现代创新之父”的称号,他的创新理论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此外,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并实施的创造教育;西方认知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的探究发现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80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中涌现出了一系列创造教育和教学的模型和策略;前苏联从60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教学体系,并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写入宪法;日本在80年代初就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引入创造教育;英国人弗里曼在1987年最早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美国著名战略研究专家戴布拉·艾米顿于1993年发表《知识创新:共同的语言》,使创新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发表的《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被译成中文,并称为“中国第一部知识经济的权威译著”把知识经济引入我国。于是我国对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江泽民在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于1999年6月在全教会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1998年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牵头,全国20多个省市参加的“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开始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近几年这些成果相继发表。例如,由周宏等人主编的《创造教育全书》1999年3月出版;由吉林省教育学会秘书处编的《创新教育研究》1999年12月出版;2000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创办《创新教育》杂志出版;2000年6月由欧小松等主编的我国第一本《创新教育学》出版,标志着我国《创新教育学》的诞生。由王术兴等人主编的《创新教育操作原理与技术》2000年11月出版;由蔡伟著的《课堂教学创新论》2003年3月出版;由温恒福著的《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2003年5月出版;由刘解军主编的《中国教育创新与特色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2003年7月出版;由迟雅、路艳华著的《创新——通向成功之路》2004年9月出版;周志伟主编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培训教程》2004年12月出版;《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张志勇著)、《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王如才著)、《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齐健、李秀伟、王钢城著)、《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潘永庆、孙文彬、路吉民著)、《自主管理:创新教育的制度建构》(赵福庆、王立华、徐铎厚著)创新教育书系2004年出版。同时,报刊上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屡见不鲜,例如《教育研究》等刊物开辟了创新教育专栏,其它散在的创新教育研究成果也比比皆是。至此,创新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二、创新教育学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建成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为创新教育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创新教育学是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而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就需要创新教育学的指导,创新教育学正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产生的。
创新教育学是在民主与法制比较健全的保证下产生的。没有《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创新者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人们的创新热情就会大大的降低,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也会大大的降低,同时创新教育的研究者的工作积极性也会降低,从而导致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的降低,影响创新教育学的产生。
创新教育学是在激励创新的环境下产生的。社会激励创新,政策支持创新,教育鼓励创新,人人推崇创新,人人勇于创新,创新教育活动才能广泛地开展起来,创新教育学才能得以产生。
创新教育学是在学术自由的土壤上产生的。学术上自由民主的氛围是教育上出现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的重要基础。创新教育学的很多观点都与传统教育学相矛盾甚至相反,如果没有自由民主的土壤,这些观点很有可能在刚刚露头的时候就被扼杀在摇篮中,创新教育学就难以产生。
创新教育学是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产生的。创新教育学涉及到很多学科,如哲学、思维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美学、语言学、人才学、科学学、管理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史、教育发展史等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如果信息化手段不发达,就会影响创新教育学的创立,至少是在时间上的滞后。
三、创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特有的研究对象是一门科学的本质规定性,也是它所以成为一门科学的意义之所在。一般来说,创新教育学是研究创新教育现象、创新教育问题,揭示创新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创新教育现象是指与创新教育有关的各种人、事、物及其各种表现形式,它可以分为社会创新教育现象、学校创新教育现象和家庭创新教育现象。社会创新教育现象是指社会创新教育环境,社会创新教育思潮,社会创新教育制度,社区创新教育等。学校创新教育现象是指学校创新教育制度、学校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学校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性教学、创新性德育、创新教育原则和方法、创新教育组织形式等。家庭创新教育现象是指家庭结构与创新教育、父母与创新教育、优生优育与创新教育、独生子女与创新教育,教养方式与创新教育等。创新教育问题是指被人们所关注并成为人们所讨论和研究的创新教育话题,它是创新教育现象中的一部分,所有的创新教育现象都有可能转变为创新教育问题。创新教育规律是指在创新教育领域内各种教育现象之间及其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
创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创新教育与其它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律)。例如创新教育与社会制度、创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创新教育与生产力、创新教育与社会环境、创新教育与人口素质、创新教育与法制建设等。
2、创新教育过程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规律)。例如,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过程、创新教育原则、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手段、创新教育评价等之间的关系。
3、创新教育中人的因素及其关系(规律)。例如,教师和学生及其相互关系和活动规律,具体包括创新型教师及其特征、创新型学生及其特征,创新型师生关系等。
创新教育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创新教育观念,其中包括新的职能观、新的教学观、新的质量观和新的人才观等;培养创新人才,其中包括在理论上探讨创新人才的标准与规格,从实践上研究创新人才的评估与测量,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和渠道;创新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进行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创新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等,特别要增加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完善创新环境,其中包括知识经济是创新教育的最佳环境,特色学校是创新教育的最佳基地,家庭、社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工作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等;创新教育方法,其中包括探讨教师如何去利用先进的教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手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创新教育师资等内容。总之,创新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中既有理论性的又有实践性的,既有陈述性的又有程序性的,既有概括性的又有操作性的,涉猎广泛,丰富多彩。
四、创新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教育学是在人们总结了人类关于教育现象、问题和本质规律等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教育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并形成了庞大的体系。创新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1.创新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人类自古以来一直没有放弃过对创新活动的探索与思考,尽管教育学家们自古以来一直没有放弃过对创新教育的尝试与探索,但创新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却是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末期的事情。因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需要一定的条件。知识经济的到来,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创新教育学诞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土壤。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的经济,素质教育就是追求创新的教育。时代的需要和现实的条件,促使我们去进行创新教育,促使我们去探索、去寻找创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创新教育学这门新兴的学科也就应运而生了。
2.创新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科的高度分化与综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创新教育学既是一门分化出来的独立的新兴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地吸收哲学、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美学、人才学、科学学、语言学、管理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史、教育发展史等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他要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人的本质、人与教育的关系;它要从逻辑学的角度,研究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种类,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要从人才学的角度,研究人才的类型和特征、人才创造性的开发与运用;它要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创造美的特征及其创新教育的艺术追求等。
3.创新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应用科学的最大特点是直接应用于实践活动,并指导实践。它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工具性等特点。从学科内容的构建来说,创新教育学要阐述、传播、介绍创新教育的具体模式和方法,使大家学了之后,真正掌握创新教育的运作工具的运用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从学科学习的要求来说,学生或学员学习创新教育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方法运用到创新教育活动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4.创新教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创新教育学要研究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就要研究创新教育的思想观点,研究创新教育的含义、意义、特征、原则、规律,研究创新教育与社会其它因素的关系,研究创新教育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方法体系,研究创新型教师和创新型学生的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研究创新教育的艺术等。创新教育学是对创新教育这些方面的感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使经验摆脱个人或部分人的局限性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形成崭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系。
5.创新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创新教育学是研究创新教育活动规律的,创新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所以,创新教育学理所当然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学是研究创新教育现象、创新教育问题,揭示创新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创新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责任编辑:景时)
G40-03
A
1008—7974(2010)06—0090—03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发展研究”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子课题“高等师范学校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08CX07082;通化师范学院08年教研课题“高师教育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2010—04—08
李春玉(1963-),吉林通化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主任,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