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2010-03-22王碧琴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南京21004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2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资源

●王碧琴(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图书馆,南京 210042)

1 引言

目前,国内与国外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投入的巨大资源和精力相比,关于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与系统的归纳分析还相对滞后。本文将基于数字图书馆包含的资源、服务、人员、技术环境和管理五大要素,系统地构思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国内外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况

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图书馆建设最早在美国开始研究,继而在英国、法国、日本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引起重视。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一直是各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力之一。在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主要就是由高校牵头,依托高校技术上的优势,在发展方式上走的是一条技术主导型道路。在英国,高校同样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和开发最活跃的群体,其管理者是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下的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the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简称JISC),代表计划是ELIB项目。荷兰等一些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在欧洲共同体和各自国家的资助下也纷纷开展了数字图书馆建设。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高校作为知识型机构的代表,也走在了最前列,高校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最有引导力和影响力的当推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建设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DLIS)。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的主体工程,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规模和步伐非常之快,特别是我国“211工程”把“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立为“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以来,各“211工程”院校都在自己的“十五”“211工程”中,把数字图书馆建设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大推动了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3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3.1 以资源为基础

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之一,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走联合开发、规模发展的道路,避免重复开发、效率低下。[1]资源共建共享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打破各馆封闭式的自我建设模式,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数字图书馆联盟,达到资源、设备的充分共享,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互补,从而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规模化发展,建立高校图书馆整体化开放型资源保障体系。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应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和专业特点,注重资源结构体系的合理化,以保证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数字资源结构体系的合理化既包括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建设比例的合理性,又包括资源的学科结构、载体结构、等级结构、文种结构和时间结构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载体、不同学科与不同存取方式的数字资源,在数量、质量和使用方式上相互补充,合理配置,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高校数字图书馆应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走特色化建设之路。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科背景,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定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方案,突出特色、保持重点,避免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资源体系,保障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建设是保障数字资源发挥持续效用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馆藏数字资源特点,将相对独立的众多数字资源,按照它们之间内在的知识关联,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聚类和重组,实现异构数字资源之间的无缝集成,建立统一的用户检索和浏览界面,形成高效利用的数字资源体系。

3.2 以服务为主导

数字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服务,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首选发展目标应以服务为主导,建立和完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要通过强化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全面揭示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各种应用服务,形成智能化检索、集成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构成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搭建能跨越时空限制的知识获取环境,消除数字鸿沟,向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服务层建设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核心,服务整合则是服务层建设的高端目标。高校数字图书馆应以数据整合和知识整合为基础,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以支持用户灵活地处理信息、提炼知识和交流协作为核心,基于用户信息活动来组织、集成、嵌入数字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动态地构建出资源调度与管理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知识服务。[2]

高校可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化优势,发挥馆际间通力协作,通过高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分布式信息服务体系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这就需要各高校数字图书馆门户不仅要为本校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还要向其他学校的用户提供服务,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能力,实现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3.3 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用户的需求和信息行为引导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是数字图书馆价值的最终体现。高校数字图书馆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策略,是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种人性化的理念应贯穿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全过程。基于用户的信息活动特点,设计、组织和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以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化复杂为明晰”和“使信息可理解”为目标,使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贴近用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减少用户查询和获取资源的时间与难度,使用户利用资源更加简单和方便。

用户满意度是衡量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水平的基本要素,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应重视用户满意度测评。通过构建用户满意度测评系统,测量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满意状况,揭示数字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再游离于用户活动和用户环境之外,让用户成为数字图书馆真正的主体,保障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3.4 以技术为支撑

技术是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动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包括:内容处理技术、信息访问技术、用户友好和智能接口技术、互操作技术和开放系统开发等技术。[3]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高校图书馆发展形态,在建设过程中涉及需要技术支撑的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存储、组织、发布、利用和归档等问题,因此,搭建科学可行的技术支撑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创新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通过不断技术创新的驱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产生良好的服务效益和社会价值,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力量协作与联盟运作,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多方技术力量的整合,推进数字图书馆的新业务,形成数字化建设的创新体系,从而增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并促进其持续发展

3.5 以管理为灵魂

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要在发展中进行管理,实行集宏观、中观、微观于一体的管理,形成在对个体高校数字图书馆集成管理的基础上对整体高校数字图书馆进行分布式管理的管理模式,及时处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协调各方面的要素,由此推动高校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是政府及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为了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良性发展,根据高校数字图书馆客观规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局角度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实施整体规划、指导和调控,[4]构建整体高校数字图书馆合理的结构体系,促进全社会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协调发展。

高校数字图书馆中观管理应立足于图书馆行业自身的组织,如图书馆协会或学会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管理职责,通过开展行业内部的协调和自制管理,指导、监督、规范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统筹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高校数字图书馆微观管理是基于个体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自我管理,包括标准规范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用户管理及服务管理等,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数字图书馆的集成管理结构体系,保证数字图书馆科学、高效地运行和健康发展。

[1]吴慰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十个热点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 (3):5-10.

[2]郑建明.数字文献资源的整合与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5):6-9.

[3]黄国彬,孙坦.建设复合图书馆的技术支撑体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8-11.

[4]田国良.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的尝试性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5):12-15.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答数字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