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政策建设
2010-03-22祁跃林
●祁跃林
(昆明学院 图书馆,昆明 650031)
1 前言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众多图书馆及其他各类信息机构参与的、对信息资源共同建设和相互提供利用的一种机制。由于涉及各个地区、各个系统、各个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及相关机构,所以必须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原则、任务、方式、步骤和措施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得到科学的发展。
2 文献信息共建共享政策的回顾和现状
在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1957年,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跨系统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这项长达10年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是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由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拟定并经国务院第57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同时,在《全国图书协调方案》的影响下,国家科委和文化部联合制定了《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该规划的“图书馆部分”对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提出了具体设想并明确了目标。这些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对当时的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1]可惜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政策没能一直连续地执行下来。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在政府政策指导下,建设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尤其在2005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专门的文化政策或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都把“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摆在了突出位置上,说明国家已开始从政策、立法的高度全面加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制度化、长效化、规范化发展的春天到来了。[2]在这样极为有利的大环境下,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研究与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体政策,以推动图情事业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大繁荣、大发展。
3 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建设
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起步比较晚、起点低。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为代表的国内图书馆联盟得以发展,但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以局部、不规范、重复方式进行,尤其是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没有行政职能机构进行有效管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为此,我国应及时制定和建设强有力的图书馆政策及体系,以应对和解决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3.1 文献信息资源布局政策
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弊端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的布局极不平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也随之极不平衡。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内陆地区相比,经济落后,文献信息资源贫乏,保障能力差,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也差。且图书馆在资源、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更是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资源少,使它们在馆际互借中成为净借者,不能在资源共建共享中成为其他馆的平等伙伴;二是缺少有效开展馆际互借服务的人员和经费;三是没有资金开发、利用数字资源并与其他馆进行信息交换。而这种现象在发达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不同系统之间、上下级馆之间……这说明我国在文献信息资源布局政策方面仍处于缺失的状态。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破除阻碍图情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根据区域的发展战略,制定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合理布局的总体和长远规划,制定信息资源布局的原则,确定信息资源布局的模式,编制信息资源布局的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规定一定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完备程度和各层次信息资源保障子系统的具体目标,提出各系统各地区信息资源建设分工协调的任务与要求,[3]为全面实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提供科学的资源布局的依据与政策指导。
3.2 经费与投资政策
经费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条件。虽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但建立数据库、网络建设、系统运营等都需要大量的专项经费投入,而现行的图书馆经费拨款往往有限,无力承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大障碍之一,而互不协作、重复建设则导致了更大的浪费,从而更显资金短缺。为了获得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政府的介入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在投资政策上给予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支持与保障。政策中要明确经费的合理比例及增长速度,明确经费的来源、拨款渠道、支配权限与责任监督等。同时,也必须在政策上规定实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使共建共享项目持续发展。当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政策还应鼓励从多渠道全方位获得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辅助资金。
3.3 文献收集政策
文献收集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在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得”并不一定要本馆“拥有”,然而就某一区域而言,建立一个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却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共享基础之上的文献收集政策,必须是以大范围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和布局的政策,使共建共享区域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各具特色,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浪费。在宏观层面上,要以大资源观为指导,以共建共享的项目为载体,制定立足于共建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规划、文献合作采访的策略与方法,确定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结构和各馆文献收集的方针原则。在微观层面上,文献收集政策要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藏书策略,制定特殊的收集政策,保持并突出各馆的藏书特色。
3.4 书目信息报道政策
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书目信息资源的共享。要制定科学高效和宣传力度强的书目信息报道政策,包括在信息共建共享区域内建立书目信息报道体系和书目发展规划,确定目录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制定包括在版编目、统一编目、联合编目与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的书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制定完善开放的公共性书目查询系统的方案与措施以及在线联合目录著录的各项标准。协调图书馆界、情报界等与图书出版界、发行界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部门的书目工作,建立区域性的综合书目信息网络。
3.5 文献传递政策
为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的目标,需要建立一个迅速、高效的文献传递系统。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内大中型的图书馆都基本具备了建立文献传递系统的条件,数字电子文献传递已成为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途径,但必须制定政策来推进其发展,规范其运行。应制定有关的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及标准,统一资源共建共享区域内的文献传递(含馆际互借);明确各级文献信息收藏机构在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中的权利与义务,规定馆际互借范围、方式和保障措施;规划建立书目信息利用网络和不同层次与方式的文献传递物流系统;规范馆际互借的收费标准和经济结算机制等。
3.6 技术支持政策
技术支持政策就是要根据实际,实事求是地采取积极和稳步推进的方针,确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技术保障的目标、途径、标准、实施方案与步骤;制定网络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标准、组织和实施方案,加快网络整体平台的建设等。
3.7 管理政策
在我国,有关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成文的政策法规是较为缺乏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共建共享活动和项目的开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阻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技术因素正在逐渐消失,但影响共建共享的人文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并日趋复杂,这也导致了我国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鲜有突破性进展。制定科学的、强有力的管理政策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取得成效的管理手段。一方面,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利用的改革和管理过程,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另一方面,还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包括成员馆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方针、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共建共享的技术规范、技术方法,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成员馆纠纷的仲裁,共建共享经费预算,管理机构成员的权限及其任期和选举等,以保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顺畅、可持续发展。
4 小结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当代信息领域的潮流,但其复杂性和困难性的程度也日益增强,除了以上所述,还有许多复杂因素,如信息安全、信息污染、越境信息流的控制、信息经济利益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必须从政策上加以关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出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创新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方法和策略,理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关系,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竭尽全力,从组织、资金、人力、设备等方面保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使得各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和增强,为“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更大力量。[4]
[1]高波.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中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付雅慧.文化权利的春天 图书馆事业的春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4):59-62.
[3]程焕文,等.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108-114.
[4]王燕.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问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