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文化化人功能探析

2010-03-22周久凤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江苏淮安2233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2期
关键词:馆藏校园文化师生

●周久凤(淮阴师范学院 图书馆,江苏 淮安 223300)

1 高校图书馆文化化人的意义

大学文化是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沉淀的文化,大学文化的主体是“人”,大学文化的意义与目的在于“化人”。作为文化化人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作用于人的过程,实质上是“文化与人”互动的过程,是使人获得文化与文化再生不断循环的过程。高校图书馆汇集、保存、传播和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凭藉文化资源优势和多种传播途径,在文化传承中使精英文化不断地向大众文化渗透、融合,师生能够从中博采人类文明的成果,汲取人文精神的养分,在文化中找到精神支柱,在文化中获得诗意安居,实现“文化化人”“书人合一”。[1]高校图书馆文化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化人,有助于促进校园文化更为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基于此,从文化学的视角考察,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化人,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并存、国际化与民族化同行的现实背景下,学校仅仅依靠传授知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着力培育优秀的大学文化,进一步强化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象征,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始终置身于校园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的变化,会随时影响图书馆的文化发展与变化。图书馆文化在受到学校大环境人文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可以辐射校园,影响校园文化的正确走向。因此,在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特有的文化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拓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渠道与途径,实现图书馆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共建与互动,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 高校图书馆文化化人的功能

2.1 导向功能

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其思想观念、心理状态还处于一种不稳定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校园文化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左右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判断、精神追求。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输入口,馆藏文化博采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的基因,馆藏资源是经过精心挑选、长期积累的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文化沉淀,它体现了健康、向上、乐观、纯美的人生情趣、人生态度。因此图书馆文化反映了校园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积蓄的文化“势能”,开展知识导航、文化导读、书刊评论、学术讲座等有针对性的系列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接受社会所提倡和鼓励的主流思想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

2.2 激励功能

教育旨在激发人的力量,而学校内在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在于其文化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使师生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充满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同样具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可以不断激发大学师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图书馆的每一部经典、每一本好书,就像一盏盏精神明灯,指引一届又一届大学学人朝着人生理想的彼岸前行;浩瀚的文化典籍告诉人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一股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从历代文献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感受到先辈们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从文化化人的深层意蕴而言,图书馆可以化隐性文化为显性文化,通过文化与人的作用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凝聚力、向心力和推动力,激励代代学子尚德求真、自强不息。

2.3 价值认同功能

文化具有精神和价值的取向,因为文化提供着对人的自我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理想的核心是人的理想,即对人所具有的理念。[2]大学文化时刻都在左右着师生员工的治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判断。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通过校园文化认知来剖析社会现实,初步形成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同时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消费层次也直接影响自身的德育素质,尤其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学生接触到的海量信息所折射出的不同色调的“文化”,势必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可以灵活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辅助功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层次地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食粮。图书馆还可以发挥学术讲坛作用,拓展延伸文化教育功能。如聘请校内外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到图书馆举办专题讲座,对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百家争鸣,让大学生在理性思辩中不断趋同价值取向,确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

2.4 情感陶冶功能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图书馆的馆藏文化实质上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循环过程,是由客观文化到个体主观精神再到客观文化的转换过程,是把外在文化内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陶冶过程。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高尚情操的熏陶具有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特点。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对于养成学生独立自主、健康向上的意志品质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助推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教育成效。图书馆通过优雅的自然环境、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现代化馆舍建筑、丰富的馆藏文献、人性化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和优良的服务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人们置身于图书馆,心灵感到了平静、纯洁、愉悦,在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文化的沐浴、情操的陶冶、道德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学生通过“书”这种高雅的文化载体,在品味书香中,与名人展开思想对话、情感交流,从而启迪智慧、荡涤灵魂,产生新思想、新文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3 高校图书馆文化化人的策略

3.1 创新制度文化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实现图书馆文化化人目标的规则体系,合理的制度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品德的规范化体现。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当然不可少,但管理制度必须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为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图书馆应首先从制度入手,制定与和谐校园、和谐图书馆相匹配的制度。在文化层面上,图书馆的制度与管理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过程,文化渗透于制度,制度与文化的渗透并融合,体现着管理从以约束人为中心的“物化”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的转变。[3]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是构建和谐图书馆、和谐校园的必要保障。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在充分尊重人、信任人的基础上,使各项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民主,让师生在一个公平、合理、有序、和谐的环境中潜心治学。图书馆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实现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的最佳结合,着力消除人为的不和谐因素,与读者建立一种友善、平等、尊重的亲和关系,在制度与管理中渗透文化化人的理念。

3.2 提炼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创建大学文化的首要任务在于培育与弘扬大学精神文化,形成广大师生的文化认同。图书馆以其馆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知识的系统性和高深性、文献信息的可储存性和可检索性等诸多优势,成为师生治学研究的中心。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开展,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水平。因此,发挥精神文化资源优势是高校图书馆与和谐校园建设互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图书馆要强化文献整理与序化、甄别与评价、提炼与加工等功能,发挥馆藏文化高品位、高层次的精神特质。通过文化整合,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能力、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力与先进文化的创新能力,让优秀的精神文化抢占学生的心田。图书馆要以传统文化为基本素材,不断充实和丰富馆藏资源,用优秀的文化成果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图书馆在接纳、倡导社会大众文化时,应持批判、选择的“拿来主义”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图书馆要整合外部网络资源、净化内部网络环境,发挥图书馆知识网络的文化“引擎”功能,抵制腐蚀人们精神世界的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的侵扰,为和谐校园提供一个丰富、健康的网络文化育人平台。

3.3 融合多元文化

图书馆强化文化化人功能,需要融合多元文化。在当下多元文化激荡、碰撞与交融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既要秉承传统本性,又要海纳百川,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优越的多元文化资源条件。笔者以为,融合多元文化,首先要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图书馆要广泛吸纳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战略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去搜集、整理、丰富自己的“命根”文化。其次,融合多元文化,必须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性分析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文化,采取尊重、包容、辨析、鉴赏的态度,进一步拓展馆藏文化,体现图书馆文化的多样性。图书馆既要倡导知识自由,又要对知识信息、文化内容进行鉴别与筛选,对不同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凝聚和引导。图书馆各类载体的馆藏文化,既要兼顾历史、着眼现实,又要面向未来,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并存、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合理配置馆内各类文献资源,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文献比例有机搭配、形成和谐。

3.4 彰显特色文化

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标志,是衡量大学图书馆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图书馆因文化的丰富性而存在,因文化的多样性而斑斓,图书馆应高度重视文献资源的文化性特征,在文化视野下,把握原典,从悠久而浩繁的历史文化中整理、再现色彩缤纷的文献世界。[4]图书馆彰显特色文化,首先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来明晰办馆定位,针对学校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与目标,确定本馆的特色文化。其次,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建立独特的地方品牌文化文献资源。笔者所处的学校是苏北地方师范类综合性院校,目标是办成地方综合性大学。多年来本校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始终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地方文化特点,建立了“周恩来研究资料中心”“运河与漕运文化资料库”“淮安名人与地方文献数据库”等,这些馆藏特色资源,不仅为师生学者开展专题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还有效地把馆藏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的文化化人。

3.5 构建服务文化

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中落实文化化人的办馆理念,归根结底在于:读者服务向“人性化”的回归,把服务当种文化育人的品牌来经营,视服务为构建和谐图书馆与和谐校园的基石。高校图书馆的主人是广大师生,他们对图书馆的利用率、满意度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趋势,也是图书馆与校园和谐度的最好检验。如何与读者和谐相处,其根本在于质量,没有质量,就谈不上师生与图书馆之间的真正和谐。高校图书馆应适应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建立与和谐校园相适应的服务创新模式,提供人性化、智能化、专业化、知识化、特色化等全新的服务。图书馆要把文化化人的服务理念融于日常工作的细节之中,如亲切的语言、大方的举止、礼貌的仪态,都能在瞬间拉近图书馆与师生间的距离,无形之中使其感受到图书馆服务文化的魅力,增加他们对图书馆的信任和尊敬。可以想见,如果我们能积极主动地为师生提供便捷、优质、富有内涵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求知需求,那么图书馆就能不断地赢得广大师生读者的青睐,师生读者与图书馆间的和谐度就会随其满意度的上升而上升,图书馆的文化化人就能与和谐校园建设形成和雅相生的良性互动局面。

[1]周久凤.图书馆的文化观照[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16-18.

[2]金生鈜.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59.

[3]程亚男.制度·文化·管理——图书馆管理的视角转换 [J]. 图书情报知识,2005(5):16-19.

[4]朱曦.特色文献资源的文化学意义和符号学价值[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1):72-75.

猜你喜欢

馆藏校园文化师生
馆藏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